导航菜单

​散文作品落叶之惜

散文作品落叶之惜

散文作品落叶之惜

深秋,树林下面总有一层厚厚的树叶,它们是老天赐予大地的“天然被子”,既保温又保墒,还可预防病虫害。这是散文作品落叶之惜,一起阅读吧!

落叶之惜【1】

清晨去公园锻炼,见保洁员忙活着清理林子里的树叶:他们弯着腰,钻进钻出,又是掏,又

image.png

是扫,然后把归拢的大堆大堆的树叶用大袋子装起来,推上大卡车,运往别处作为“垃圾”处理。

见此情景,不禁惋惜。

深秋,树林下面总有一层厚厚的树叶,它们是老天赐予大地的“天然被子”,既保温又保墒,还可预防病虫害。

寒冬,这层被子上积满一层皑皑白雪,与树枝上挂满了的朵朵白花相映成趣,煞是好看;又能呵护着林子下的草坪。

春季,冰消雪融,树叶不断受到浸润,趋于腐化。

盛夏,日光强烈、雨水充沛,树叶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能减少水土流失,高温湿润的天气不断催促着树叶的腐化。

直至深秋绵绵的秋雨像是“催生婆”,终于使这层树叶变化成既松土保墒,肥效又好的腐植质。

因此,我觉得,街道旁、公路边的树叶全部清扫合情合理,可公园内、林子里的树叶应斟酌情况,大部分就不必忙活保洁员了:让它们自然腐化,成为滋养树木的肥料,岂不更好?

春浅谁先知【2】

今年冬天干燥多霾,后院几棵杏树,枝干皲裂,形神萎靡,总是呆立在迷蒙的雾爸小N遗级?ゲ嗽靶№??祭恋枚嗫此?且谎邸5搅宋寰牛?怀〔淮蟛恍〉挠雪过后,我却意外地发现,杏树暗褐色的`枝条,不知何时覆上了一层红晕,皮里皮外竟生发出了生命的水色。

再看前段干瘪的叶卵,也都鼓突出了鸟啄般的芽尖。

一切预示着春神将要降临。

春之归,经常是悄无声息的。

前年春节过后,我看后院的果蔬还是鸦雀无声,然外出大半月归来,蓦地就发现杏花开得沸沸扬扬。

花儿朵朵相拥,羞怯地抱成一团,好像堆满枝头的积雪,又似徜徉低空的云朵,从远处看去,若淡淡的水粉画,透出几分朦胧,透出几分素雅。

杏花瓣分五出,花蕊里浅黄的细丝顶着豆芽形的弯头,绝妙如乐谱上的音符,悄悄奏着只可意会的乐章。

那天心头虽有惊奇掠过,但我并没有多想。

今日面对报春的枝条,不由慨叹时光匆匆,生活麻木,枉自错过诸多美好的景致。

人若有心,春是可以早早发现的。

韩愈有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就是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

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天的影儿是看不见的。

但有天雪花凝成了小雨,春天就来了。

历经酷寒的小草稀疏矮小,若有若无。

走近了,冬衣遮身,看不出醒动。

烟雨里望去,朦胧间却见淡绿泅染了半面天光。

韩愈诗句远近兼摄,空灵传神,全无为诗造句,为意设景之嫌,我相信他写的是真实所见,真实感受。

迎春花,是早春舞台上的奇葩。

几年前的一个冬末,有好友邀我为他们戏校将要毕业的小学员拍照留念。

戏校坐落在北原的一个土坎下,一排窑洞虽已破落,但陡峭的崖壁上,由上至下却铺满了迎春花的枝条。

凛冽的北风里,迎春的枝条青里泛红,羞涩的花苞半开微张,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密密匝匝洒落满壁,如朗夜的繁星醒目灿烂,点缀得土崖鲜活生动。

为了留下最美的影像,几个小姑娘轻轻掐下一束枝条,左缠右绕盘成花环戴在头上,引得围观的师友啧啧称赞。

半大小子们则不同,他们换上练功服,在花壁前有踢腿的、有下腰的、有劈叉的,还有扎势跑圆场的,个个活蹦乱跳,生龙活虎,看得我眼都直了。

忽然,有人喊我该拍照了,才发觉自己走了神。

我的心那一刻,被那花、那人,照得敞亮亮的,没了星点灰色和沉闷。

早春的消息,就是如此令人心动,令人忘忧。

去年冬天,琐事奇多。

到了腊月三十,我和妻才慌脚乱手地赶去县城办年货。

那天适逢一场大雪,回来时两人都冻得手脚冰冷,眉毛挂霜,没有丝毫赏雪的浪漫。

然而,当我们发现路边的花圃里,有一株红梅傲雪绽放时,不由都停下了脚步。

雪映梅红,梅点雪亮,妻围着那株梅双眸有神,左看右看不忍离去,兴奋的脸蛋都沁出了胭红,仿佛我们原本就不是迎年的,而是因一株花才奔波的。

杨柳姿态婆娑,清丽潇洒,报春时常常出人意料。

明明昨日还冻得人搓脸呵手,今日不经意地推开窗,忽然就会呼吸到一股久违的清新。

循着淡香极目,你眼里定是“杨柳青青轻烟凝”的奇景。

“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有风即情,微妙的色彩变换,把暖春佳音描绘得妩媚婀娜。

童年时,我很喜欢柳条帽,虽然编制得粗粝,却编进了梦想,织进了快乐。

取一截柳枝拧下外皮,做成的柳笛呜呜哇哇,把寂寥的童年吹得有声有色。

寻春,寻的就是一份明媚,一份阳光。

寻着了,知春了,谁不想蘸着汗水,用脚印在充满希望的季节写下踏实的诗行?

书飘茶香【3】

周日,穿过城市喧嚣的街道,双脚步入这间隐藏在小巷之中的茶馆,立刻就被静谧淡雅的氛围所感染,使你不得不静下心来,与茶为伴,细细人生之路。

见有来客,儒雅的老板便放下手中的书籍,起身点头致意。

茶馆不大,有五十多平方米,陈设也简单,没有棋、麻将,只有聚散飘浮的袅袅茶烟。

在室内一显眼之处,有一个大书架,上面摆放着书籍、报刊、杂志,且多以与茶文化有关的图书为主,如:《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谱》、《平常茶非常道》、《中国茶艺》等等,由此老板的闲情逸致也可见一斑。

点了一杯碧螺春,佳茗清醇,香远溢清,茶池盏畔,幽若山林。

翻阅书本,文章中的茶香更使人品味到“浮茶若生”的哲理,就如林清玄所写:“茶一定要用热水烫过才有味道,人生也是一样,你一辈子很平顺味道也不会出来,一定要三起三落,然后起的时候像万里飘篷,之后才有味道出来,整个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环节都不可,而此时茶叶本身的好坏就变得不是很重要了,人生其实亦如此。

独坐于茶馆,虽没有可以海阔天空的茶友,但却毫无寂寞的感觉,因为《文人品茗录》中的大师们正悄然地叙述着品茶的心经。

比如,鲁迅先生对品茶就有精辟的见解:“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多情善感的诗人袁鹰则认为,“茫茫人事,忧思、忧愁、忧患千桩万种,区区杜康何能消解?若是二三知己,品茗倾谈,围炉夜话,如潺潺流水,涓涓清溪,倒可以于相互慰藉中分忧解愁。”于是,我不断地告诫自己要如茶的品质般生活:要像茶那样,清廉纯洁,脱俗高雅;要像茶那样,清心寡欲,不卑不亢;要像茶那样,繁华落尽,宠辱皆忘。“清茶素琴诗自成,品茶听雨乐平生;滚滚红尘多少事,都付南柯无迹寻。”茶馆内,壶流茶香;茶书中,诗韵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