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宾馆里“逆行者”的感人故事(隔离宾馆里逆行者的感人故事)
来源:东北网
东北网11月14日讯(记者 霍枭涵)凌晨2时许,入住哈尔滨某隔离宾馆的170余名隔离人员已经进入梦乡,但宾馆灯火通明,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医护人员在整理刚接收的安置人员信息;公安干警在调看监控设备、巡查楼层;身着二级防护、肩扛喷雾器的疾控人员正在开展环境消杀,驻点负责人通过视频向指挥部报告情况……这是哈尔滨市疫情防控隔离宾馆的一个剪影。疫情面前,哈尔滨市负责隔离转运的防疫人员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筑起了防护的堡垒。
隔离宾馆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
组建高效运转的隔离转运工作专班
针对疫情,哈尔滨市和区县(市)坚持领导挂帅,分别组建了以应急、卫健、公安、疾控、生态环境、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隔离转运工作专班。结合任务,隔离转运专班设置了宾馆调配、感染防控、信息统计、督导检查、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组,分别负责隔离宾馆踏查、改造、使用管理、人员转运等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急,一周七天专班人员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有时通宵加班加点,第二天还要接续战斗,有力确保了各项防疫指令的有效贯彻落实。
拓展隔离场所资源,统筹调配使用
落实隔离宾馆资源“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的要求,确保隔离宾馆开设符合医学观察条件,选择符合标准、适合作为集中隔离点的宾馆,由住建、卫健、公安、疾控、消防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重点围绕房屋年限、结构安全、住房条件、“三区两通道”设立等相关方面开展资料审查、现场核验。严格按照“先改造、再验收、后使用”的原则,派出专家对宾馆进行“三区两通道”功能区的设计,宾馆改造完成后,由疾控部门审查验收,建立成为医学隔离观察点。按照有关要求,安装、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视频监控,对开设的隔离点房间安装电子门封,加强隔离人员隔离管理,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建立隔离房间市级统筹调配机制,保证部分区县突发疫情,隔离房间的使用需求。
强化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
每成立一个医学隔离观察点,应急、卫健等部门工作人员均会对该隔离点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隔离点内部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逐项解读,对隔离留观、核酸检测、房间消杀、餐食供应、医疗垃圾转运、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在满足在用隔离点管理人员需求外,还建立充足预备队,对预备队人员进行实战模拟专业培训,确保满足哈尔滨市疫情工作需要。同时,也时刻准备着赴省内其他地市,协助当地政府开展隔离管控工作。
为优化隔离转运流程,明晰突发情况处置程序,应急、公安、卫健、疾控等单位,在定点隔离宾馆开展隔离转运应急演练,模拟构建实战场景,突出个体防护、闭环转运、车辆保障、环境消杀、解除隔离等重点环节处置,以此提高隔离点工作人员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完善制度,从严规范隔离转运流程
为进一步做好集中隔离点各项工作,坚持用制度规范流程,先后编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流程和操作手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医疗组工作制度》《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消毒与垃圾处置程序》等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卫生防疫、健康监测等工作。同时,开设的所有隔离点,均在隔离点启用前、工作人员到位后,在隔离点内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发放制作好的各组职责,明确每个人在隔离任务期间的工作,并且建立微信群、组织机构图等加强联系,保证在开点之后工作井然有序。
忘我奉献,倾心做好隔离转运工作
隔离点的工作繁重辛苦,哈尔滨某酒店隔离工作的一夜便是缩影。搬运防疫物资、设置各种标识、准备消杀设备、逐个房间检查隔离人员生活需要的物品,认真分析推送的隔离人员个人情况,哪些老人不能自理需要家属照顾,多少儿童需要家长陪护……经过紧张忙碌的准备,9月23日22点40分,隔离点迎接了第一批隔离人员,测量体温、采集信息、询问情况、引导入住,当这批隔离人员安置好,不知不觉已经几个小时过去,防护服内的衣服已全部湿透,满脸的汗珠从脸颊流淌。
9月24日1时10分迎接了第二批隔离人员,就这样直至所有隔离人员陆续到齐。有发热症状人员出现,全体工作人员高度紧张,全员行动,上报信息、联系接收医院,按流程转运发热人员入住医院工作完毕,已经是早晨4时,一宿没合眼,按照规定立即对发热人员住过的房间进行终末消杀,保证其他隔离人员安全。来不及休息,负责消杀的同志背着40斤的高浓度含氯消毒剂,消杀后,刺激得有些同志不停地流鼻涕和眼泪,出现呕吐反应。隔离管理工作虽然很累,但工作人员深知被隔离人员的不容易,所以夜里时不时地醒来,看看微信群有没有信息,牵挂着他们就像自己的亲人。有句话说的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关怀备至,给隔离人员家一般的温暖
在隔离宾馆大堂悬挂“欢迎亲人回家”等标语,播放歌颂祖国、热爱家乡的歌曲,向隔离人员发出《致家人的一封信》;针对安置人员的年龄、身体状况科学营养配餐,保证营养需求;建立微信群,发送温馨提示和各项通知,在群内互动。了解掌握隔离人员情况,隔离人员中有78岁的老人,有3岁的儿童,有孕妇,有坐轮椅的残疾人,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员,每日必须要时刻关注特殊人群,解决他们医疗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隔离人员在隔离期间,生活空间有限,不能像往常一样及时和外界面对面交流。为防止出现心理问题,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耐心开展心理疏导,及时化解隔离人员的紧张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工作人员尽心尽力把党和政府对集中隔离人员的关爱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给予了隔离人员“家一般的温暖”。
本文来自【东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