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斧声烛影是什么故事
揭秘斧声烛影是什么故事
斧声烛影是什么故事
斧声烛影,又称烛影斧声,那么斧声烛影是什么故事呢?它讲述的是什么呢?这个故事的背景、经过是怎么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斧声烛影》
斧声烛影的背景是在宋太祖建隆二年六月甲午,也就是公元961年,太后杜氏驾崩,在太后生病时,就与太祖、赵普立下了“金匮之盟”,他们所定下的是在太祖百年之后就由他的弟弟光义继承皇位。之后太祖逐渐加封光义到晋王为止。在这期间,宰相赵普一直反对光义继位,他主张太祖的儿子继承皇位,在973年赵普被罢官,同年9月立太子的二弟光义为“晋王”。
斧声烛影这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宋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的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见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不得问。在席间,有人远远的看见烛光下光义离去,有逊避之状。之后,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且大声的说:“好为之”,也有记载说,太祖说的是:“好做,好做。”当晚,太祖驾崩,宋皇后让王继恩将秦王赵德芳叫来,但在这时,王继恩突然叫到:“晋王来了!”宋皇后见到晋王大吃一惊,并对晋王乞求到:“我们母子的命,都托付给官家了。”赵光义哭着说道:“共保富贵,勿忧也!”之后晋王赵光义登基为皇帝,史称太宗,改元太平兴国。
这就是斧声烛影故事的背景和经过,但是这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金匮之盟与斧声烛影
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以宋太祖弟弟的身份继位的。在他继位前夕,发生了著名的斧声烛影。而这个事件的发生,让大家对他登基为帝存在着质疑。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和名声,在他登基后六年之后,他拿出了金匮之盟。那么金匮之盟与斧声烛影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斧声烛影
其实金匮之盟在本质上是发生在斧声烛影之前的。金匮之盟讲述的在杜太后病床前,杜太后用主少疑国的亡国典故劝说宋太祖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而杜太后劝说的话语被记载下来,放置在金匮之中,成为了后来赵光义名正言顺登基的证据。
而斧声烛影这个事件是在赵匡胤临终前,他召见赵光义商议事件。在外面的大臣们多次通过烛光看到赵光义离席躲避,而且在赵匡胤死前,还拿着斧头杵着地面,大喊着“好为之”。在这之后,赵匡胤病逝,登基的人却成了赵光义而不是赵匡胤的儿子,加上赵匡胤死前的举动,朝廷大臣们普遍猜疑赵光义的皇位是弑君夺位。
在赵光义登基之后,虽然还存在着一部分质疑的声音,但是在他兢兢业业治理国家之下,大臣们对这个皇帝还是比较认可的。而在太平六年时,赵光义拿出了金匮之盟,这份遗旨让赵光义的登基变得有据可考,顺理成章。
金匮之盟与斧声烛影这两个事件之所以成为大家的关注点是因为事关宋朝的两个开国皇帝的隐秘。
斧声烛影到底是真是假
斧声烛影,也称为烛影斧声,这个讲述的是太祖赵匡胤大病要立继承者的事,最后由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事期间所发生的事一直成为了一个谜。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的继位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件事因为没有第三者在场,所以一直有赵光义弑杀兄弟登位的说法,那么斧声烛影到底是真是假呢?
赵光义像
另有记载说,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晚上,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去召见他第四个儿子赵德芳进宫,以方便安排后事。宋太祖的弟弟赵光义已经窥视皇位已久,收买了王继恩作为自己的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时,就与亲信陈德玄在晋王府等待消息。王继恩奉命后并没有去召见赵德芳,而是告诉了赵光义。
于是赵光义立刻进宫,入宫后也没有等通报直接进入了太祖的寝宫。王继恩回宫后,宋皇后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说:“晋王来了。”宋皇后见到晋王大吃一惊,知道事情有变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所以就跟晋王说:“我们母子两的命就托付给官人了。”晋王说:“我们共同富贵,不必担忧。”
这个记载是说原本是叫赵德芳来议事的,而不是召晋王议事。所以对于宋太祖即位一事有很多的疑惑。斧声烛影到底是真是假也没有准确的记载。因为当时没有第三人在场的缘故,所以这件事将会一直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