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短小的十个民间故事

短小的十个民间故事

1、民间故事竹公子

沈子龙,清末湖南人,少年时跟随舅父外出做生意。他舅父姓秦,在成都开了个分号,便让沈子龙先去那儿柜上熟悉一下,以后好接手。

2、民间故事坚守基层 回报家乡

当记者见到练月珍的时候,她的衣着十分朴素,话语也不多。在记者问及她从事教育工作感悟的时候,她常常轻描淡写地几句带过,却将谈话的重心更多地放在学校受制约的办学条件,以及孩子们上学的安全问题上。在基层小学工作长达19年的练月珍,把她人生中最好的

image.png

一段时光献给了她的家乡河头镇。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责任”

走过一小段弯曲的泥路,记者来到了河头镇中心小学。学校的操场上正在进行校园整治维修工程,教学楼剥落的砖墙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在采访的过程中,练月珍话虽不多,但却简单而直接。

被问及为何选择在河头镇任教时,练月珍直截了当地说,因为家乡在这里。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她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辛,也懂得教育对于农村家庭的重要性。“之前人事调动,有很大机会可以走出去的,可最终还是决定留在这里,坚守这里。”练月珍坚定地说,既然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那份责任。作为在河头镇出生、成长的教师,她希望自己能尽最大的力量为河头镇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办学条件艰苦自制教学用具

山区教育的条件较为艰辛,提及此事,练月珍神情非常坦然。她说:“现在能做的是安教乐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直以来,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局限与制约,成为了义务教育的一块“短板”。其中,农村学校的配套设施短缺问题,长期成为影响教学的一大因素。对此,练月珍乐观地说:“我们教数学的,目前还没有圆柱、圆锥等教学用具,可这并不影响上课,我平时会收集一些纸盒等自制一些立体图形,这样既环保,又能形象生动地给学生授课,一举两得。”

目前,多媒体教育在教育界运用日渐广泛,而对于河头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而言,多媒体教学还遥不可及。由于办学条件限制,河头镇中心小学更多使用的是大黑板和小黑板,但这丝毫不影响练月珍的教学热情。

“白天一般都是上课和抄黑板,时间已经是比较紧迫了,晚上一般就是评改作业和备课。”练月珍告诉记者,她的白天和夜晚经常都是在工作中度过。当记者问到这样的加班是否会感觉劳累时,练月珍笑了笑说:“不会啊,很多其他工作不也是经常加班的吗?我觉得这样不算加班,只是把自己分内事做好了而已。”

业余坚持阅读专业书籍

在练月珍19年的教育生涯中,她始终以更浓烈的学习意识、更持久的学习韧劲追求教学能力的进步。

“我平时比较爱看书,尤其守于教学方面的书籍、杂志,充实自己后能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比如我常看《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等。我觉得这些书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我们在教书、班级管理等方面提供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练月珍说。

提及目前教学工作上遇到的困扰,练月珍对记者坦言:“目前最大的困扰是下雨天学生放学回家的路上是否安全,这里山多、路窄而弯曲,很担心孩子们的人身安全。”练月珍告诉记者,现在学校的所有老师都正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一困扰,加大值班密度,做好为学生保驾护航的工作。

3、民间故事光州窑祸

大明朝万历年间,光州城里烧瓷业兴旺。瓷窑又分官窑和私窑,官窑窑官由县令担任,但只室个名号,副窑官多为窑匠担任,负责具体的烧窑事务。光州城里官窑有十几家,但窑匠们的实际领头人物是最大的那家官窑的副窑官常锁。

除了官窑,私窑也在光州城里四处开花。同是烧窑匠,但要论起官窑和私窑的处境,那就是天壤之别了。官窑匠吃的是皇粮,每年有朝廷拨发俸银,日子过得是有酒有肉,滋润鲜活;私窑匠多是些贫穷的手艺人,只能取些官窑遗弃的废土,烧制些普通百姓的日常用品,换取些生活开销,日子惨淡无色。所以,私窑主们很多都幻想有朝一日能一步登天,私窑摇身变成官窑。

私窑虽经营惨淡,但其中不乏民间烧窑高手。这年,城东的李长根就在自己窑里烧出了一件绝品彩雀。

李长根家里数代烧窑,到了他这一代,技艺更是日益精湛。他的活做得精细有加,尤其是彩绘描画,鲜活生动,在光州城算是名声响亮。

这天,李长根做了些彩雀,各有姿态,自觉得心应手,入窑后也就格外上了心思。文火武火地反复多次,两日后开窑,果然有一炉活灵活现的七彩鸟雀跃然飞了出来。其中一只,色彩鲜亮,玲珑剔透,周身竟毫无瑕疵,浑然天成一般。李长根看得发呆,竟激动得热泪盈眶。

消息不胫而走,有相好的窑匠来观看,纷纷赞誉绝品。正议论间,却听得门外一阵大笑:“长根,如何烧得宝贝,竟不知相告一声?”

众人循声望去,却是南城窑匠胡庭远大踏步走进门来。胡庭远与李长根殊州城内官私窑匠里公认的两大高手,两人世交,亲如手足。他取那绝品彩鸟攥于手中,端视良久方失声大呼:“绝对的极品,即便送与宫中也是一流大观!”

窑匠们兴致高涨,纷纷嚷着让李长根打酒割肉以示庆贺,却不料,李长根的脸色暗淡了下来。他苦笑着说:“这彩雀就算是珍品又当如何呢?没有馁窑的一方官印,我等私窑就是造出旷世奇宝,又有谁人可识?还不是要拿到集市上换几个散钱,还不知够不够一桌酒呢!”

此语一出,在座皆哑言。事实就是这样,私窑的上品抵不上官窑中印有一方官印的常品;私窑高手的收入赶不上官窑中一般窑匠的年俸。一步之遥,差之千里。

然而,李长根的好运却是接踵而来。第二天一早,常锁一边口称祝贺一边走进屋来,气都没歇,就嚷着就要看那绝品彩雀。这常锁虽寿窑匠里的头号人物,烧窑也算高手,但常常在烧制上好贡瓷的一些尖端技术问题上,私下里偷偷地请李长根到他窑上去做些指导。贡瓷烧制可不是儿戏,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然常锁也不会让李长根白做,走时会给他些银两,一来作为报酬,二来也算是封口费,请一个私窑匠为他这个最有威信的官窑匠做技术指导,说出去丢人。次数多了,两人也算是有些交情。

常锁来访,李长根自然不敢怠慢,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取了那只彩鸟奉于他观看。常锁手捧彩鸟,蹙眉观赏,似有所思考。良久,他对如此绝品竟然出自用劣土烧制瓷器的民间私窑而大发感慨,忽又转了语气,问李长根愿不愿意转为官窑。

哪有私窑不愿意转为官窑的呢?只是李长根觉得这等好事怎么会突然落到他头上,但他还是不由自主地点了头。

见他点头,常锁道了一声“好”,说这就去禀明县令。言罢,大踏步出了门,留下李长根呆呆的如在梦里。半月过去,真的有衙役来传李长根,说县令有请。到了公堂,县令开门见山,告诉他经常锁推荐,本县准许,即日起他的私窑就转为官窑了。说完一挥手,就有官差捧上一盘纹银。县令告诉他,这是今年的年俸。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李长根这才敢相信,老祖坟真是冒了青烟,大运撞了头。

私窑变官窑的传奇出现了,满城私窑匠羡慕万分,纷纷登门祝贺。李长根有了俸银,出手也大方,在城里的“万福聚”摆了几桌宴请众人。胡庭远也在宴请之列,但席间有人看出他闷闷不乐,酒也吃得没有滋味。

李长根自认是得了朝廷恩惠,倾心倾力烧窑。两个月过去,赶出了几批好活,送于宫中,很快就有赏赐下来。县令也欢喜,邀了他去衙门里喝酒。自此,李长根在光州的名头就越发响亮了,又凭借手中出色的活计常得赏赐,手头更是阔绰,购了新宅,还包了怡红院的名妓水莲,但与旧日私窑匠们的关系却日渐生疏。

李长根的活做得好,上面有活下来,负责给各官窑分活的常锁就往往偏重于他,如此一来别的官窑就颇有微词。原来,这官窑匠的收入每年也是有区别的,县里会根据每年各窑所烧制上供瓷器的多少,来确定来年各窑匠的级别及俸禄。当年烧制上供瓷器较多的窑,第二年窑匠的级别就相对较高,俸银也就多。以此类推,划分等次。以往的官窑匠们中间是有潜规则的,那就是每年分活基本平均,来年大家的俸禄也持平。李长根的加入打破了这个规则,有别的官窑匠就过问常锁,常锁推说这是县令的意思,众窑匠自然不敢质问县令,就将这笔账记在了李长根的头上。

却说那南城私窑匠胡庭远,见李长根因一件好瓷器一步登天,竟疏远了这些往日朋友,有些忘乎所以,心中很有些不服,原本两人技艺不相上下,如今竟有天壤之别。于是做活也更加上心,数月后窑中出喜讯,烧制出一只五彩锦鸡!常锁又是不请自到,看那锦鸡缤纷艳丽,引颈高歌,鲜鲜欲活,果然是难得一见的珍奇。当下沉吟片刻拍板,将再次禀明县令,争取将他的窑也征为官窑。

常锁果然是活动能力很大,十天后胡庭远门前宾朋云集,鞭炮齐鸣,庆贺他跻身官窑之列。胡庭远也在“万福聚”宴请,却没有给李长根下帖子,李长根觉得心中怅怅的。

初为官窑,胡庭远一样也想得到上面的青睐,于是潜心尽力,连着出了几批好活,得到上面不断赏赐,风头竟把李长根也挤对下去几分。两人飙上了劲,一对挚友,如今却心怀芥蒂,偶然相见也是冷嘲热讽,敌意满怀。只是这样的形势苦了其他的官窑匠们,上面下来的活儿绝大部分都让常锁分给了李、胡二人,他们得到的活儿越来越少。有窑匠抗议,常锁面带苦衷,一概推于县令身上。李、胡二人等于是抢了众人的饭碗,成了暗地里的众矢之的。

这年秋里,朝廷下来一件大活,要六百套彩绘十二属相的大盘。常锁分活,将这六百件大盘一分为二给了李、胡二人。并言明县太爷有令,工期一月,做好重奖,反之重罚。两人自是不敢有误,领了任务就各自回家开炉烧制去了。

李长根亲自选土拌料,又选了几个手艺精湛的窑工,日夜盯在窑上,烧他的三百件彩绘大盘。几日过去,烧得一炉出来,却是一炉水货!李长根呆了,怎么思量也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忙又进了第二炉。心下烦恼,想起相好水莲数天前曾来探问他,为何多日未去她那里,于是吩咐手下精心看窑,自己则往那怡红院去找水莲喝酒解闷。

到了怡红院,李长根也未让老鸨通禀,径直来到水莲门前。一推门他惊呆了,却见胡庭远正在屋中穿衣。胡庭远见他却不吃惊,皮笑肉不笑,道:“李窑官,莫要惊诧,这光州城里的风头不能都让你一个人占了吧?你有银两与水莲相好,我得的赏赐也不比你少,我就要处处和你比试。这水莲现在也是我的相好,今天来这里还是她几日前到我窑上去约我的呢。”

一句话冲得李长根恼怒异常,恨恨地盯了水莲一眼,对胡庭远恶笑一声,扬长而去。

一个月时间踢着飞脚过去了。李长根的窑上像是中了邪,最后一炉出来又多是废品,能用的也是呆头呆脑,毫无声色,充其量算是下品。李长根正叹气不知如何交差,外面传来了喧闹之声。还未等他出去观看发生了何事,县令已带着一帮衙役闯了进来。县令看过地上摆放的成品,冷笑一声:“李窑官,这就是你烧的贡品?怪不得城里其他官窑众窑匠联名将你告下,说你假手官窑做私活牟利,从而对官活敷衍,对私活上心。果然如此!”言毕,一脚踢了地上大盘,命衙役将李长根绑了,带回县衙。

4、民间故事窗外的老乡

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带着儿子在家里休息,突然觉得屋里光线一暗,扭头一看,只见一个工人坐着吊绳,缓缓滑落到我家窗前。最近我们这个小区正在重新粉刷墙面,经常有工人在楼外高空作业。

这时,四岁的儿子也看到了窗外的工人,很是兴奋,立马大叫了起来:“爸爸快看,蜘蛛侠叔叔,蜘蛛侠叔叔来我家啦!”儿子一边叫一边跑到窗边,蹦跳着朝窗外挥手。我上前抱起儿子,窗外正在忙碌的工人看到我和儿子,笑着对我们摆了摆手。

我没多想什么,伸手就打开了窗户,窗户一开,我便感到一股巨大的热浪涌进屋里。现在正值盛夏,又是晌午,屋里一直开着空调没感觉,打开窗才觉得外面热气逼人。我不由皱了皱眉,这才看清了外面的这位工人,他大概三四十岁,脸通红得有吓人,额头上的汗珠子不停地滴落下来,身上的背心早已完全湿透了。

儿子见窗户开了,就向窗外伸出手去,张口叫道:“蜘蛛侠叔叔!”我有尴尬,忙一拍儿子的屁股:“胡说什么!”那位工人却一也不生气,笑呵呵地说:“没事儿,没事儿!”

我一听他的口音,不由问道:“你是河南的?”工人笑道:“是啊,河南新乡的。”我乐了:“我也是河南的,河南开封的,跟你们新乡挨着呢。”

“哎呀,是老乡啊!”工人很亲热地叫了起来。我除了一个月前给老家打电话,也很久没说家乡话了,此时嘴里的家乡话不由脱口而出,打趣道:“咱们河南老乡真是无处不在啊!”工人笑着说:“是啊,兄弟,这是你自己的房吗?”我头,说:“前年买的。”工人问:“上海的房子很贵吧?”我笑道:“一平方两万多块吧。”

“厉害,厉害!”这位窗外的老乡冲我竖了竖大拇指,“兄弟你混得真不赖。”他和我说话时,双脚本能地蹬在我家窗台上,雪白的窗台立刻印上了两个黑脚印。我有不快,正想关上窗户,不料这位老乡似乎聊上瘾了,又问我:“兄弟,你在上海做什么的啊?”我不好意思太冷淡,只好答道:“我和朋友一起合伙开了一家船务公司。”

“船什么……”老乡显然对这个行业很陌生,的确,我们河南是平原地区,平日里谁也不接触船舶方面的东西,我只好简单地向他解释了一下。老乡听得很认真,不时头回应,最后,他看我不说话了,就又问道:“那你毛司一定很赚钱吧?”

“这个……”我一怔,笑道,“一般吧。”在我们老家,尤其是农村,很多人还不懂得“隐私”这个概念。看这老乡聊得没完没了,我再次想关上窗户,这时老乡突然又发问了:“兄弟,你多大了?”我有不耐烦地说:“我80年的。”老乡一愣,笑着说:“原来你比我大啊,我是83年属猪的,你们在城里就是会保养,不服不行啊!”我没想到这老乡比我还小三岁,本以为他差不多四十了呢。眼看老乡又要发问,我赶紧抢在他前面说:“聊了半天,耽误你忙了。我关窗了,你高空作业,要注意安全呀!”

老乡头,说:“这活儿是我老婆的表哥托人介绍的,在体力活里收入算高了,没关系还拿不到手呢!好,不聊了,我已经落下一截了,再不干完不成任务了。”说着他拉着吊绳,离开了我的窗口。我顿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由苦笑:这老乡也太爱聊天了吧。

等他下去后我才发现,聊天的这阵子,屋里的空调凉气都快跑光了。我赶紧关严窗户,把空调温度调低,很快,房间里又凉爽起来。

休息了一下午,傍晚时我想起今天和朋友约好了,晚上要聚餐,就带着儿子一起出了门。这时已是下午六多了,可一出楼道,还是觉得闷热难耐。我带儿子上了车,驶出小区大门,见那位老乡正和几个工友蹲在路边吃西瓜,看样子,他们刚做完工。

我觉得就这么开车过去有不礼貌,毕竟几个小时前聊了那么久,于是打开车窗,冲着老乡喊了一声:“哎,老乡,我出去办事了,再见啊!”

老乡看到我,愣了愣,随即就捡起地上切开的半只西瓜,朝我走了过来。他笑呵呵地说:“来,来,吃西瓜!”说着直把西瓜朝我车里塞。我还来不及推辞,儿子就伸手接住西瓜,抱在了怀里。我还想推辞,老乡似乎看出了我的意思,将脑袋伸进车子,两个胳膊肘压在车窗玻璃上,低声说:“老乡,你拿着吧,我得谢谢你啊!你不知道,今天你帮了我的大忙啊!”

他说什么,帮了大忙?只见老乡盯着我,有神秘地说:“你不知道,今天是我第一次干这种活儿,到你窗外时,我已经头晕得厉害,看什么东西都闪着白光,随时就要晕倒了,我是咬牙死撑着呢。这时候,你打开了窗户,你那屋里的凉气一冲,我的眼睛这才看清了东西,和你聊着天,你屋里的凉气一阵一阵吹过来,我的脑子才慢慢清醒过来……”

听到这里,我明白了:难怪下午老乡里唆地和我聊了这么久,原来,他是想借着聊天吹一会儿我屋里的空调,好缓解中暑的症状啊!

老乡后来说的话,我都没有听见,等我缓过神来,老乡已经站在车外向我挥手告别了。我慢慢开着车子,思绪无法平静:没想到一小小的善意,对生活艰辛的人们来说,竟是极大的帮助……

5、民间故事悬云寺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那寺庙建在郁郁葱葱的青竹林里,人人叫它竹林寺。

竹林寺有两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小和尚原名叫宝生,本是山脚下好人家的孩儿,父母生了重病不在了,才被老和尚带上山当徒弟;那老和尚呢,是个为人歹毒的家伙,懒惰又自私,他每天啥都不做,一起床就去山脚下的白石道观,跟白石老道人一起画仙符炼仙丹,梦想长生不老。

一天清晨,他照例拿一青竹枝把小和尚抽打一顿,吩咐他说:从今天起,你要去山溪源头挑七七四十九罐水,然后打扫寺院,烧火煮饭,我归来时,要立马奉上香茶。

小和尚哭起来:以前不是挑六六三十六罐么?

还敢多嘴?老和尚大怒,又揍了小和尚一顿,我叫你做摄就做啥!

老和尚下山去了,小和尚不敢大声哭,只是哽咽着,眼泪汪汪到山溪源头担水去了。

那会儿天色还早,东边刚刚蒙蒙亮,溪水叮叮咚咚,响得就像弹琴一般好听。小和尚正拿水罐弯腰打水呢,忽然听得有人喊他小名:宝生,宝生,你来呀!

小和尚朝那声音的方向望过去,只见山林闪过一道红光,雾气里跳出来一个胖娃娃,他欢眉笑眼,胖胳膊胖腿,穿着件绿生生小褂儿,胸前戴个红兜兜,头上梳两个菱角辫。

咦,你是谁家孩儿?一大早上这儿来干嘛呀?

我住在山上,你叫我红孩就行。他一把抢走宝生手里的水罐,别打水啦,咱们玩耍去。

红孩,我不能玩。小和尚拿衣袖抹眼泪,师傅要我挑七七四十九罐水,担完水还要洒扫寺院,烧火煮饭,等师傅回来,得立马奉上香茶如果做不好,他会打断我的腿。

嘻嘻,你不用怕,我们只管玩耍去,那些活我帮你干。我有一大帮小伙伴,做事情可利索了。

宝生一听,笑啦:真的吗?那敢情好!

那红孩子拉起宝生往山上跑,他们摘野果子吃,爬上高树去掏鸟窝,攀上树藤采蜂蜜,又跳进山溪抓鱼玩儿。

玩得痛快,不知不觉快到中午了,小红孩朝山林喊道:小地精,小红孩,快出来!

只听得呼啦一声,山林跳出来一群小娃娃,他们的个头比红孩小,一个个也跟红孩一式打扮,穿绿生生小褂儿,系红肚兜,扎菱角辫子。

有个小地精叫小七,看上去格外机灵。

红孩头儿,有啥吩咐?

哎,小七,你解下褂儿,到树梢头看风去。小红孩说。一见老和尚上山,就马上摇小褂儿

小七跳上树梢头,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最后他跳到最高的松树顶,待在树梢头,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朝山下看。

大伙儿跟小和尚回到竹林寺,小娃娃们挑水的挑水,洒水扫地的洒水扫地,烧火煮饭的烧火煮饭,煮水砌茶的煮水砌茶,不一会儿,所有的活儿全干好了。

过了一会,小七在树梢头挥绿褂子,大声喊:来啦,来啦!小娃娃全跑过来,围住小红孩。

小红孩拉住宝生,叮嘱说:我们走了,明天还来找你玩。你千别记着,不能跟你师傅说起我们的事,否则我们有危险。

当然不说,宝生笑着答应了,一个字也不说的!

红孩子领着小娃娃跑进山林,倏一声不见了。

第二天,宝生又到溪源头担水,小红孩子又来跟他玩,玩着玩着近中午了,他又唤出山林的小娃娃,大伙儿三下五除二,呼啦啦啦帮宝生把活干完。

第三天也是这样,第四天也是这样,第五天还是这样就这么着过去了大半年。宝生身体长胖了,脸色红润了,眼睛有神了,说话的声音也响亮了,他在老和尚面前,神情样貌也不再像从前那样畏缩了。

老和尚觉得奇怪。有一天,他从道观回来,见小和尚笑逐颜开很快活,便一把抓起宝生的手仔细察看,见他两只小手红润白嫩,根本不像每天干重活的样子。老和尚怒从心上起,一手抄起竹节棍,朝小和尚劈头盖脸打去:我打死你这偷懒贪吃的小坏虫!

小和尚被打得皮开肉绽,在佛像前跪到傍晚,那老和尚又来哄他说:其实我都知道了这半年,是不是山上有人帮你干活?你一五一十告诉我,我便不打你。

小和尚以为老和尚真的全都知道了,不敢再隐瞒,便点点头。

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长什么样子,你慢慢说,说得好,我保证不罚你,也绝对不害他。

小和尚便说:他名字就叫小红孩,每天天蒙蒙亮我到溪水源担水,他就从山林出来找我玩,他穿红肚兜儿,扎菱角辫儿,出来时有一道红光。

老和尚一听,不由得欣喜若狂,心想,一向听人说泰山上有千年人参,它吸收天地精华,能幻化间娃娃,只有特别有福分的人才能见着,莫非这小红孩,便是那人参娃娃?

他不动声色,强作镇静,哄小和尚说:这小红孩是山上的神仙,其实我以前也见过他,但他一转眼就不见了。你想不想知道他住在哪里?你想不想到他的神仙洞府去玩?

小和尚点点头,他实在也很想知道小红孩住在哪里,很想到他的神仙洞府去玩。

老和尚赶快取出一条红绳子,叮嘱小和尚:明儿你照常跟小红孩去玩,趁他不留神,把红绳系在他发辫上记着,千万不能让他发现,否则他再也不出现了。等找到他的神仙洞府,我和你一同去拜访他。

明儿一早,老和尚照常下山到道观去画符炼丹,小和尚照常到溪水源头担水,小红孩也像往常一样从山林出来,拉小和尚上山玩耍。趁小红孩玩得酣畅,小和尚悄悄把红绳子系到他的发辫上。

不一会儿,老和尚扛着镢头上来了,他走到溪边。那会儿,小和尚和小红孩正在溪水里抓鱼玩。老和尚装出生气的模样,大吼道:果然在偷懒,我打死你这赖皮!

一见生人,小红孩马上化作一道红光,钻进山林,不见了。

顺着红绳,老和尚带小和尚来到一处山沟,在沟里找到一棵千年人参红绳子正紧紧系在参叶子上。

哈哈,我终于找到你了!千年人参成了精,你想这是多好的宝贝,哈哈,哈哈哈!老和尚小心翼翼挖出人参,在溪里洗干净,拿出寺院厨房,马上把那千年人参放到锅里,生火煮汤。煮了一会,他又想道:我不懂升仙的法门,自个儿喝人参汤恐怕没用,还是得找那老道士上来为好。

他一手捉住小和尚的耳朵,把他提起来:你在这看着火,不准离开半步,不准掀动锅盖,更不准私自偷吃,要是不听话,哼哼,回来我宰了你!

老和尚一走,宝生马上掀开锅盖,大哭起来:小红孩,你快逃走吧,是我害了你!

小红孩在汤里现出人形,对宝生说:我马上就要化到汤里去了。宝生你别难过,快把小人参娃娃都叫过来。你们一人喝一口参汤,就可以长生不老了,再把剩下的汤渣倒进水罐,沿寺院洒一圈,竹林寺就会升天,你们到了仙界,就再也不用受老和尚的欺负了。

宝生急忙跑出寺门,朝着山林大喊:小人参娃娃,快出来啊!我害了小红孩,快来救救他啊!

一听这话,小七便领着小人参娃娃,呼啦一下子冲出山林,跑进竹林寺,一同围在汤锅前。

小红孩冲大家笑笑,便化到汤里,不见了。

小七说:我们来晚了,小红孩已经化到汤里了。他是千年人参精,刚才有什么话对你说吗?

宝生把小红孩刚才说的话说了一遍,大家便依照他的吩咐,一人喝了一口人参汤。然后宝生把汤渣倒进水罐里,绕竹林寺洒了一圈,

说来也怪,那人参汤一洒完,地上马上生起一朵七彩云,竹林寺依着云彩,离开地面,慢慢升起来。那老和尚带老道士拼命往山上赶,见竹林寺升天,大喊起来:好徒弟,升仙要带上我啊!!!

他俩来到寺下,一跃而起,紧紧抓住寺院的门槛。宝生带着人参娃娃一齐涌过来,有的拿木鱼,有的拿敲钟槌,有的拿扫帚,用力敲打老和尚和老道士的手。

老和尚和老道士手得不行,终于抓不住了,从半空摔下来,摔成了肉饼。

那竹林寺缓缓升到云雾缭绕的仙境,小和尚和小娃娃们全都变成了神仙。

在山脚下,人们有时会看到云雾间有座绿瓦红墙的寺院,有人曾经听到那寺院悠扬的钟声和孩子的笑声。因为它总出现在云间,人们便把它叫做悬云寺。

不过,从那以后,那山里再也没有千年人参了。

6、民间故事理发

马上就要过年了,小明准备提前美一次发。

这天,他向爸爸要了钱,便去“黑又亮”发廊理头,可等啊等,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是轮不上他。他便去了雅芳美发店,同样是人多。他等了将近两个小时才轮到他。小明向老板仔细地交待了自己想要的头型,可一个小时下来,他对自己的发型很不满意,便嘟嘟囔囔地回了家。

母亲一看他的发型,短而精神,正是一个中学生的形象,便是满心的欢喜。可他自己感觉不好,便又向母亲要钱,想重新去做头。还说这次要多给点钱,去高档一点的发廊。母亲没办法,只好再给他五十元钱。

小明来到大都发屋排队。一个小时之后,终于做完了,可对着镜子一看,他认为这次理得还不如前一次。小明便对老板说,你收费如此之高,可理出的头型这样难看。他和发屋老板一顿猛吵,然后直奔奶奶家。奶奶和爷爷一见,觉得发型挺好,可这发型不中小明的意。小明便向爷爷要了五十元钱,说要再理一次。

也不知小明去了哪家发廊。半个小时后,他回家了。母亲正在卫生间洗衣服,见他头戴一顶口袋帽,感到很惊讶,便一边洗衣服一边问,怎么戴了一顶帽子?小明也不回答母亲的问话,只将帽子气恨恨地摔到沙发上,高声骂道:理发店的老板一个个都是傻B,连个发都不会理。

母亲抬头一看,只见小明理成了一个光头。

7、民间故事蜘蛛织网

在牛牯山下的靓牛村有一片菜园,那是牛郎与织女开垦的菜地。菜地种满了佳瓜鲜蔬,自然,菜花瓜蕾此凋彼开,艳映菜园不绝,招来蜂蝶飞舞,虫蝗饱嗉。那牛郎朝耕暮种,织女昼织夜纺,菜园照料无暇,只在摘种浇施方到园圃一趟,余时无空管理。那虫蜂便日夜为非作歹,吃叶蜇瓜,啃茎咬花,蜘蛛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组织族人来护菜保瓜,吃蛹捆虫,赶蛾逐蝗,忙得不亦乐乎。时隔半月,便蝗少蛾稀,但马蜂照常来,也畏惧蜘蛛那粘丝,便高飞远翔,时不时为害瓜菜,蜘蛛身无翼翅,爬跳不及,那马蜂更是戏耍蜘蛛,一会儿飞上蜇瓜,一会儿降下咬茎,恨得蜘蛛咬牙切齿,偏又无能为力。

一日,一马蜂又来菜园,见蜘蛛伏叶待虫,便在瓜架上下翻飞,舞戏瓜间,见蜘蛛无甚反应,便栖瓜上,出针下毒,气得蜘蛛往架上赶,及之将至,马蜂便振翅高飞,又到另一架栖停瓜上,呲牙裂嘴,作吐针蜇状,蜘蛛又赶将过来,马蜂又飞至另架瓜上,引得蜘蛛赶驱不停,气喘吁吁,不胜其烦。那马蜂更嘲笑不停,讥讽不止。蜘蛛力倦力疲,明知追赶不上,干脆停下歇息,对马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马蜂见蜘蛛戏而不气,骂而不怒,反倒来了气,几次蜇咬,蜘蛛都没有追赶,更是气急败坏,便到蜘蛛近前挑衅。蜘蛛王见马蜂演角戏无味而气,心中好笑,又见其近前骂阵,明知是计,遂不理不睬,只递了个眼色给属下,属下会意,悄悄移身靠前,与蛛王仅隔一叶,皆作累倒状,伏叶调息。那马蜂见骂无应声,近身不动,越发无趣,更加气怒,越发飞近蛛王,极尽戏辱之能,蛛王只装困极无力,伏睡难起,偶尔拿眼偷看。马蜂越发放肆无礼,几次飞到蛛王跟前,停留瞬间旋即飞走,见仍毫无动静,便放胆飞到蛛王身后停下,蛛王见时机成熟,给属下飞了个眼神,二蛛便一齐向马蜂喷丝,马蜂正自鸣得意,不料,两根白丝飞至,粘住双翅,刚要挣脱,又飞来了两根,粘得更牢,使劲挣扎,可蛛丝越来越多,越捆越紧,虽竭尽全力而不得丝毫松懈,只得叹曰:骄兵必败,身成蛛菜。蜘蛛因惧蜂毒不便急吃,只待马蜂气绝方好美餐。二日后,马蜂不动弹了,蜘蛛便群而食之,恰巧一飞蝗撞见,因蜘蛛杀其同伴,逐其出园,怀恨在心,便急飞蜂巢报告,蜂王听说大吃一惊,想王子外出两日不归,莫不是被蜘蛛杀灭了,忙派一卒前去探视,不久,小卒回报:蛛群正聚食王子。蜂王听罢悲痛不已,伤心欲绝。蜂相曰:大王悲痛,还应报仇雪恨为是。蜂王顿醒,尽点本部兵马,倾巢出动,嗡嗡地飞奔而来,遮天蔽日,气势汹汹。蜘蛛们正庆祝杀蜂护瓜,忽见马蜂铺天盖地而来,急忙鸣金躲避,说时迟,那时快,马蜂早俯冲疾下,针蜇不绝,可怜蛛们喷丝来不及,咬蜂无利齿,纷纷中针,疼痛不止,呼天滚地,挣扎一会便痛毒而死,蛛王在叶缝中躲藏,料想难逃浩劫,正做好拼死准备时,织女赶到,借来六级大风吹散了蜂群。

蛛王怕马蜂还来复仇,连夜离开了菜园,来到了牛郎织女的屋檐。一日,看见织女纺纱织布,心灵手巧,心生爱慕,心想:我要能织网,张网捕虫,自是一劳永逸,安享美食了。便留意察看,暗暗记下了织女起线、穿梭、接驳、收隐等技艺,且每天乐视不疲,废寝忘食。一月之后,又得幸目织女量体裁衣,更感神奇,心有所悟,便手舞足蹈地模仿练习。一日在屋梁上模仿,忘乎所以坠落下来,织女眼明手快,左手一伸,轻轻托住,说:你杀虫除害,保我瓜菜,我十分感激;马蜂寻仇,你族几被灭门,我心不安。你看我纺织裁剪久矣,量你有心有智,能看出点端的,见你动手模仿,我心欢喜。你思量织网,大胆创新,前途无量。只是你要织网只在空中,与渔夫家中织网不同,看你身胖体重,料丝细网载力不够,你难以织就。今授你轻功口诀并织网秘诀,你好生牢记,并勤加演练,他日必有所成。说罢附蛛王耳旁口授,蛛王听罢倒头便拜:蛛儿谨记大仙教诲。言罢含泪而别,来到柴屋诵诀演练起来。初织,体犹重,网常破丝常断,渐织渐觉身轻如丝,网成张,线直目均,左瞧右看,渐修渐改,一日里竟织了大小网十数张,丝尽体倦,停下本想歇一会儿,不知不觉入了梦香。梦中,蛛王喜见,网粘了飞蛾无数,蜂王触网被擒,边挣扎边大骂,眼见即将挣脱,蛛儿忙赶来吐丝捆绑,可蜂王力大无穷,大喝一声,挣脱左翅,连蜇数蛛,再一振翅,便全身而脱,继而连飞蜇蛛儿,蛛儿抱头鼠窜,蜂王大喊:蛛王在哪里?,见蛛王仰头大睡,急俯冲下来,蛛王大叫救命而醒,睁眼四顾,十数张网,大多破败不堪,只有后几张较好,或破一角,或断一纲,或穿一洞,倒也粘住了一二只飞蛾跳虫。蛛王忙思忆织网过程,估量破败之因,考虑补救之方和改构之法,思得良策之后,便召蛛儿聚齐,大开庆功宴,让蛛儿饱餐网捕之虫。此后一月,蛛王织网百张,捕虫无数。

半年后,蛛王便设坛讲座,传授蛛儿轻功秘诀和织网技术。此后,蜘蛛世世代代凭借其身如游丝的轻功和特技巧,游走于叶叶之隙,穿梭于枝干之间,飘荡于树木之中,吐丝织网,捕蛾杀蝗,诛虫除害,不亦乐乎。

8、民间故事无臂刀客

刀客是游睿的职业。收钱,杀人。虽然他并不喜欢钱,也几乎不用什么钱。他收钱仅仅因为自己是一个刀客,钱是这个行业里唯一能证明身份的东西。游睿开的价钱通常都很高,因为他的活做得漂亮。

游睿做生意有一个规矩,不杀女人和孩子。生意一直做得很顺利,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他也从来不留下麻烦,对得起他们付的价钱。但这次例外。

在沙漠中,游睿遇到了人生中最难的一笔生意。那个人的刀很快,这让游睿不敢有丝毫闪失。从早晨一直斗到日暮,那一刻黄沙满天。他看准机会挥出一刀,同时一道白光也向他飞来。游睿最后还是完成了生意。游睿看见对手的头滚落在黄沙里,血和夕阳混成一块,还有自己的右手。游睿觉得很痛,原来痛是这种感觉。随后他倒在黄沙里,沙子迷住游睿的眼。

当他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间屋子里,从窗户射进来的阳光很刺眼。游睿用力坐了起来,右臂的伤口被包扎起来,那是一块女人的绣巾,有淡淡的香味。

女人?

在屋外游睿见到了那个女人,她一身红衣,头发被风拂在脸上。她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游睿一步也移动不得。她的脸很美,是那种女人的美,像带着露水的桃花。游睿觉得有些口渴,舌头很干。

有酒吗?

她把游睿带到堂屋里,给了他一坛酒。酒很特别,有淡淡的甜味,一口气就喝下三碗。

那个人是你的仇人?

不是。

少了一只手会怎样?

还好,只是我的生意以后会多些麻烦。

你是干什么的?

我?替别人解决麻烦。

她不再说话,眼睛望着外面,深邃而空洞。游睿喝着她给的酒,打量着这个救了他的女人,她就像这片沙漠一样,总是让人看不清里面的东西。不知道为什么,游睿觉得这个女人很特别。

游睿和这个女人在沙漠里一住就是十天。在他看来,这始终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可它确实发生了。世界上的东西就是这样奇怪,你很难把它们都想通。一个刀客为什么要和一个女人在一起?他不知道。

游睿的伤好得很快。师父告诉他他当初捡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冻得全身乌青,你生来就是做刀客的料,刀客要有九条命,这是他常常对游睿说的一句话。

你为什么救我?

我并不想救你,那天你倒在沙漠里,让我想起一个人。

谁?

很久以前我救过的另一个人。

你一个人住在这里?

对。

为什么要住在这片荒无人烟的沙漠?

我是在等一个人。

谁?

与你无关。

她很少说话,总是默默地望着远方。游睿一直很想知道,她笑起来会有多好看。当然,她从来不会对他笑,也许在她眼里,游睿和这片沙漠一样,不曾引起她的注意。

沙漠里的夜晚风总是在不停地呼号。每到这时,他会盯着摇曳的灯火沉默不语。隔壁传来女人低吟的歌声,凄婉,悠远,像沙漠里呜咽的胡笛。

睡不着的时候游睿反复在心里问着这样的问题,自己是一个刀客,而她是谁?为什么遇到她,又为什么还不离开这里?游睿一直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当他困惑的时候,只好喝酒,还有就是看着她的脸。游睿发现自己开始容易醉了,不知道是因为酒还是她的脸。

第十一天晚上,沙漠里出奇的安静,风不知道去了哪里。月亮从乌云里钻出来,给沙漠镀上了一层银色,看上去就像雪一样。游睿忽然想起了师父,想起他让游睿在雪地里奔跑的场景。师父曾说过,做一个刀客就不能停下来,否则你就会死。

那我现在为什么停下来?

想到师父让游睿很伤感,他最后死在一个女人的怀里。游睿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和一个女人一起走,他说他累了。师父去世的时候像个孩子一样依偎着那个女人。血从他的胸口涌出来,把他们两个人都染成了红色。游睿抓着师父颤抖的手问他仇人是谁,他笑着摇摇头,没有仇人,是我自己要停下来。

隔壁的歌声止住了,很久没有再响起。游睿望着月亮,却忽然变成了她的脸,依然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游睿起身轻轻踱进她的房间。她俯在桌子上,就像一只红色的鸟,轻盈却又疲倦。桌子上堆着很多酒坛,在灯火中发出暗暗的光。

他想把她扶到床上去。游睿伸手触到了她的头发,它们像丝一样光滑。心突然一紧,游睿看到了头发下面她白皙的脸。撩开头发,她安静地睡着,脸上却挂着泪痕。游睿的手颤动着触碰她的脸。她的脸很凉,但充满了弹性。

给我一坛酒。她忽然睁开眼睛,看着游睿。她的声音很柔弱,像从很远的地方飘来。游睿很惊恐,手僵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给我一坛酒。

游睿回过神来,转身去堂屋拿酒。

她伸手过来接酒,却抓住了游睿的手。他惊奇地发现原来她的手那样滚烫,一股热流激遍他全身。游睿顺势把她拉进怀里,她的身体起伏着,能感觉到她的呼吸。游睿试着撩开她的衣服,她没有拒绝。她的皮肤像玉一般光滑,游睿呼吸着她的体温,把她深深地勒进怀里。

第二天游睿醒过来的时候,昨晚发生的一切历历在目。她一直热烈地亲吻着他的身体,却叫着一个男人的名字。

师父曾经说过,做一个刀客就不能接近女人,游睿终于还是没能做到。

她倚在屋外的栏杆上,依然面无表情地看着远方。一切就像场梦一样。游睿不知道她是否记得昨天晚上的事,可游睿无论如何都应该离开了。

我的伤好了,该走了。

她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

你救了我,我不知道怎样报答你。

我说过我并不想救你。

可事实上你救了。

无所谓。

如果,我说我想带你一起走,你会答应吗?

不会。

为什么?

你不是我要等的人。

游睿带着自己的东西,一把刀和对一个女人的记忆,离开了那片沙漠。游睿觉得很痛,不是师父死的时候那种痛,也不是自己失去右手那种痛,这种痛来自心里,若无其事却又无比深刻。原来痛是这种感觉。

游睿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出色的刀客,因为他开始变得犹豫,变得不再果断。以前他眼里的世界很简单,杀该杀的人,收该收的钱,走该走的路。可现在,因为一片沙漠,一个女人,游睿不再清醒。

尽管如此,游睿还是继续接了一笔生意,雇主正是她。

当游睿走到屋外准备离开的时候,她忽然说:我知道你是干什么的。既然你替别人解决麻烦,那就帮我一次。她拿出一支金钗。不知道够不够,我只有这么多。

游睿看着她,她的眼神很闪烁,似乎想避开什么。

你救过我,这个价钱很高了。你想杀谁?

江南的景色是细致的。走在湿润的空气里,游睿又想起了那片沙漠和那个女人。他不确定自己是否还会回到那里,可以确定的是它们会一直存在于自己的心里。

来江南是为了杀一个人,是沙漠中的女人委托的生意。

这是一次奇怪的生意。

游睿在一片小桥流水间找到了他要找的人。

男人正握着一个女人的手教她作画。他风度翩翩,眉宇间有股英气。那个女人穿着一身白衣,不时地咯咯笑着。游睿觉得她的脸有些熟悉。

男人发现了游睿,他似乎皱了皱眉。游睿慢慢地走过去,手中的刀紧了紧。

男人让女人停下手中的画,说起风了,要她回去拿件衣服来。女人奇怪地望着游睿,忐忑不安地走开了。

他示意游睿在石凳上坐下,看了看游睿的刀。

你是来杀我的?

是。

是她让你来的?

这个你不用知道。

男人忽然笑了笑,安然地理着自己的衣角。

我知道会有这一天的,我了解她,该来的终究会来。

你知道她会杀你?

当然,她恨我。

其实她很爱你。爱和恨有时候是很难分得清楚的,它们都会让人疯狂。

游睿看着眼前这个男人,他面对死亡的坦然出乎他的意料。以前游睿见过无数次这种情况,将死的人,要么痛哭流涕,要么垂死挣扎。可他,是这样的平静。

你可以很容易就杀掉我,甚至比你想的还要容易。但在你杀我之前,我们可不可以谈一笔交易?

什么交易?

我的妻子,就是刚才穿白衣的女子,释你的人的妹妹。

游睿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一见到那个女人,就觉得有些熟悉。

七年前我们来到这里,以为可以忘掉以前所有的事。她之所以要杀我,是因为我当年负了她,选择了她的妹妹。

你为什么负了她?

有些东西是根本没有选择的,我忠于了自己,也就负了她。

那你到底想和我做什么交易?

我知道杀人是你的职业,但我求你,可不可以放过我妻子?

这不是问题,我从来不杀女人。

谢谢。可我死了之后,我妻子一定会丧失理智。

你想说什么?

我家里留着一些钱,你可以把它们都拿走,这算是我开的价钱,你帮我杀掉雇你的人。

我为什么要帮你?

你不是帮我。就算你不接这桩生意,我妻子也一定会为我报仇。我欠她们姐妹很多,不想看见她们自相残杀。你今天来了,我们三个人就一定都要死。我和你谈的是交易,反正对你来说,死不死人,死几个人,都没有关系,你只要能收到钱就好。不是吗?

我考虑考虑。

风吹了起来,拍打着游睿的脸。那个男人依然平静地看着游睿,仿佛胸有成竹的样子。游睿又想到了那片沙漠,想到了每天望着远方的她,想到她在游睿怀里叫着的男人的名字。而眼前这个男人,丝毫没有将死的恐惧,游睿在想也许死亡对他来说是种解脱,是种偿还。远处一道白影跑来,游睿感觉到了她的急促。拔出了刀,用力挥了出去,血立刻溅起来,游睿听到了女人的尖叫。

但倒下的不是女人,也不是那个男人,只是一只手臂飞扬出去。那是游睿的左手。

不久之后,在一片沙漠里,一个红衣女子收到了一只手臂,那是一个男人的左手。她看着那只左手,忽然放声大哭,哭声异常凄厉,传得很远很远。女人哭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就离开了那片沙漠,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而江南的一座山间小院里,一个白衣女子紧紧依偎着她的男人。男人深情地吻着她,然后他们若有所思地望着天空。夕阳下,鸟儿开始归巢,它们欢快地叫着,兴奋而幸福。

几年之后,北方的一个乡村里住进了一个陌生人。他没有手,干不了农活,常常一个人坐在家门口抽着旱烟。村里人时常接济他,当他们问他以前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会没有双手的时候,他却总是嘿嘿地笑着不回答。

他就是江湖上有名的刀客游睿。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常常回想他的一生。想起自己的师父,沙漠里念念不忘的她,还有那对相爱的男人和女人。游睿的刀压在柜子的最底层,世界只有它可以证明游睿曾经是一个刀客,一个很出色的刀客。

9、民间故事鬼众道

这是好久之前的一个真实故事,约莫在平易近国39年摆布,家强并未随当局转入来台,还继承留在浙江,福建沿海跟共打游击战。

有一天不幸中了共匿伏,整连部队去世伤泰半,极需一处平安处所救护,那时队一直逃,一直逃,逃到一处不知名的村子,由於大师吃了败仗,以是在以及村人沟通时颇不客套,在一阵强取豪夺後,问了一个村人那边有空阔的屋子,那位村人带着诡异的眼神见告了一个处所,於是大伙便向那处所前往不久达到阿谁处所,果真是个很是空阔的屋子,并且奇异的是屋子面有不少张床,不外那时大师其实是太累了,在草草升火用饭後便入眠了;到了晚上,由於家父年数最轻,是以被迫守在门口当卫兵,那时家强就以为屋子内有一股凉风一直去外吹,并且是愈来愈强,当家强其实是寒患上受不了正筹备要入屋时,突然听到耳边传明天将来本话的声音,感受上如同不只一个,并且是有男声也有女声,就在家强以为事态情急要高声呼叫招呼时,他感受有工具重击了他一下,在昏迷地上以前,他隐约约约听到八格,也鲁的声音,而且从眼睛的馀晖中瞥见搭档的床被推来推往次日早上,家强从地板上爬起来,发明睡在床上的搭档都不见了,祗瞧见每一张床上有大量血迹,後来找了好久,才在一间密屋找到搭档的尸首,很惨,尸身都一块一块地,如同是被剖解似的後来家强以及生还的人又一块儿归到那不知名的村子,才知道产生了甚么归事

家强以及生还的搭档再度归到那不知名的村子时,发明村人已经渺无踪影,当家强正心下游移,突然见到前面树林中有人影钻动,并且望样子如同是土八路,天呀!又中共的匿伏,在一阵委曲抵当,惊荒奔逃之後,家强逃进村落後山的丛林中,瞻前顾后身边祗剩下了三位搭档。黑夜笼罩的丛林是非分特别地,家强忍耐着啼饥号寒一直走着,走着走着忽然感受方圆声音有些特,接着就是大师都被人狙击,敲昏了比及醒过来,家强发明他们都被五花大绑,吊在树上而周围站了许多人,这些人细心一瞧都是那不知名村子的人,人人脸上带有怨愤,家强的一颗心就凉了泰半过不久从围观的村人之中走出来一小我,他手中拿着屠刀,家强一见他就很眼熟,由于他就是那位眼神诡异奉告空阔屋子的村人,成效害患上许多人惨遭厉鬼杀戮;他走上来望望家强说:命很大嘛!在阴气这么重的屋子留宿,竟然还能活下来,说完他随行将目光转移抵家强身边的一名搭档上,然後以屠刀指着他说:你这畜牲!是否是你**了张大嫂的女儿,话还没说完就见一名老太婆哭天喊地冒死捶打家父搭档,就在家强心以为不妙时,那位拿屠刀的人向前一挥,就把家父搭档的头给砍了下来,接着还把他五脏六腑挖出来,丢给阁下的野狗吃

随後家强惊吓过分就昏曩昔了,比及他再醒过来,发明另外两个搭档也不见,但家父不敢问也不敢多想,只能悄然默默期待运气之神的放置次日早上,村人又复聚抵家强所吊的树旁,这一次,家强已经深深感受到本身的心跳声而去世神在对他微笑;在一阵鼓噪之後,此次走出来一个老太婆对着大师说:列位我瞧这孩子挺厚道仁慈的,并且他并无做过甚么危险村落的事,不如放了他吧!,此话一讲,很奇异地,大师都没有甚么贰言,而这老太婆就把家父放下,并在家强耳边轻轻说孩子,你如今脱离生怕不是好时机,不如随我来吧,家强心想如今外有共,内有奇奇异怪的村平易近,简直不是逃跑的好时机,不如随她往暂作筹算。後来家强在那处所出亡了许久,一待就是四,五个月;在垂垂相处的日子之中,家父才知道救他的老太婆原来是村长夫人,而那位眼神诡异的人竟是她儿子,鸣鬼道众.她这鬼道众儿子早在几年前就去世於横死,後来靠一名茅山羽士哄骗借尸还魂的神通,将好几位孤魂野鬼的魂链成一处附在她儿子身上,然後就新生了,并替他取名为鬼道众如许做,尽管有起去世复生之效,但新生的人未必是人,是好几个孤魂野鬼的综合体;像她儿子新生後,就便患上很寒漠,成天祗知去那阴气很重的屋子跑,而

且彷佛玩患上很快活。至烨布满阴气的屋子,的简直确住着许多怨灵,由于那屋子之前在对日抗战的时辰,是一家日本病院,後明天将来本战败降服佩服,那家病院的大夫,护士都自杀了,而他们去世的时辰都是一个个躺在床上的

10、民间故事接生奇缘

民国年间,天台山有个后生叫田玉山,十七八岁年纪,生得浓眉大眼,洒脱俊美,可惜从小死了爹娘,只好学做木匠。田玉山脑瓜灵光,尤其是一双手,纤小嫩细,像绣楼闺女的玉葱小手,人都叫他玉木匠。

这一年,玉木匠到石窝凹五奎家做活,五奎的媳妇青云快要分娩,五奎却不知上哪里博去了。五奎家居一座山头,喊人喊不来,青云就叫玉木匠进来帮忙。玉木匠一个后生家,哪经过这等事,站在院子里久久没有主意。可青云轰天吼地的叫喊,实在使他于心不忍,只好怯手怯脚地走进屋里问:“当家的,你叫我做甚?”青云疼得在炕上翻滚:“快!快给我把裤子脱了,我要生了!”

玉木匠惊得目瞪口呆,他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连婚也没结,咋能给一个陌生女人脱裤子?早羞得满面赤红,嘴里呐呐着想溜,青云却吵开了:“玉木匠,你这个傻瓜,我又不叫你搞,怕什么怕?啊……啊……啊……”青云疼得大喊大叫。玉木匠见青云疼痛难忍,这才走过去抓住她的裤脚,背过脸去,猛地一拽,将裤子蜕下来。青云赤条条躺在炕上,玉木匠看也不敢看一眼,三脚两步跨出门去,青云的喊声却追着他:“玉木匠,你不要走!玉木匠,你救我……啊呀呀……”

玉木匠走又走不掉,进又进不去,心神不安地在门外徘徊。青云的叫声越来越惨烈,玉木匠感到问题严重,便把头探进门里去看“妈呀!”婴儿的一条腿已经出来了,但其它部位却怎么也出不来。青云的喊声渐渐虚弱:“玉木匠,难道你为了羞,看着叫我憋死吗!”玉木匠这才意识到,青云是人常说的难产,急急走过去问:“姐姐,我咋帮你啊!”

青云有气无力地说:“快把手伸进去……掏……再不掏……我就……就……憋死了……”这是那和那的事啊!玉木匠从未接触过女人,现在却要……他紧张得不知怎么才好,青云的气息却越来越弱,两只眼睛也不规则地闭合着……

玉木匠暗叫一声:“她要死了!”脑门“嗡”地一响,不知从那里来了一股勇气,冲到土炕跟前,用自己的玉手抓住婴儿的腿想拽出来。然而这样去拽,不仅会要婴儿的命,青云的命恐怕也难保住。玉木匠急得满头大汗,突然,他想起自己养过的一只母羊下崽,头先出来的,便将婴儿的腿轻轻向里塞进去。婴儿重新进入母体,玉木匠便用手在母体中摸到头,扭转到前面来。这时候,青云不知怎么使了一股劲“嗨!”婴儿顺利落地了。

然而,落地后的婴儿没有呼吸。玉木匠急了,慌乱中将婴儿倒提手中,拉打足底,拍打背部,又嘴对嘴吸出一股黏液,婴儿“哇”地哭出声来。玉木匠高兴地说:“姐姐,娃娃活了,是个女的!”青云欣慰地笑着,指导玉木匠给婴儿剪掉脐带……婴儿静静躺一边了,青云这才激动地说:“玉木匠,多亏你了,救了我的命,也救了我女儿的命。玉木匠,你能接生啊!”

“啊!”玉木匠惊得一叫:“姐姐咋说这话?我是万不得意才帮你!”青云涨红个脸说:“你的手那么小,柔软得像棉花,进到里面一点疼痛感也没有,天生一个接生的!”

玉木匠臊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五奎风风火火回来了,见青云袒胸露体,一旁站着玉木匠,大吼一声:“狗男女,做的好事!”说着,当胸给了玉木匠一拳。青云惊道:“五奎,玉木匠救了我的命,你咋这样待他!”“他救了你的命?”五奎阴鸷地喊着:“是来搞你的吧!”五奎说着,照面门给青云一巴掌。青云哭了:“五奎,你还是不是人?我快生了,你跑得连影儿也不见,玉木匠万般无奈才给我接生,你却恩将仇报……呜呜呜……”

“叫一个男人接生,世上哪有这等事!”五奎像头狼,恶恨恨瞪着眼睛:“你那东西,只能我动,他既动了,就得去死!”说着,拳脚并用,对玉木匠大打出手。玉木匠身体单薄,哪里经得起体壮如牛的五奎抽打,顿时鼻嘴流血,躺在地上。青云见五奎对玉木匠施,气得破口大骂:“天打五雷轰的豺狼,把谁都想得和你一样坏,雷不殛你,也叫打……”

五奎从未被青云这么骂过,一时性起,操根木棍,向她抡去,不偏不倚,正中脑门,可怜青云只做了半个时辰母亲,便命归黄泉。五奎见青云死了,惊得瞠目结舌,把怨气都给玉木匠身上撒,抡起木棍,雨点般打下,玉木匠叫喊几声,便没气了。五奎连毙两人,干脆就破罐子破摔,将两人的尸体扔进进龙尾沟,刚生下的婴儿也不去管,上山当土匪去了。也是玉木匠命不该绝,被扔龙尾沟后,天降雨,将他激醒,玉木匠拼命向沟外爬去,刚一爬上山道,就昏迷过去,但有个人把他救了。

这人叫冯世泰,是个中医世家,在陈仓城开个“济世堂”诊所,为四方百姓从医治病。这一日,冯世泰骑头毛驴上天台山老君庙还愿返回,见玉木匠昏死山道,急忙下驴来看,摸摸鼻息,还有气儿,便用毛驴驮回家中医治。玉木匠伤得不轻,冯郎中拿出祖传秘方解救,玉木匠逃离了鬼门关。为使玉木匠早日康复,冯郎中亲自司茶喂药,精心护理,玉木匠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玉木匠一天天见好,冯郎中这才问他,为何落到这等地步。玉木匠哭诉了自己的遭遇。冯郎中大惊,急忙捧起他的手端详,不看不惊讶,这一看,冯郎中掩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孩子,我总算找到一个理想之人,你的手小似枫叶,光滑柔软,是做妇科医生的材料啊!”

原来,陈仓地面这些年有不少产妇死于难产,引起民国府的关注。民国府派卫生考察团进行了实地考察,作出这样的结论:“这里的卫生条件极差,80%的妇女患有妇科病,而产妇之分娩,都由不懂卫生知识的乡间接生婆不规则操作,导致不少产妇难产身亡。”考察团建议当地府尽快选派有知识的女性去上海接受培养,学做妇科医生,减少产妇死亡率。可是,有知识的女性没人干妇科,想干的,也都遭到家庭阻挠。当地府就叫冯郎中去上海学习,回来后在“济世堂”开个妇科病房,给上头交差。冯郎中想想自己年已花甲,即便学习回来,也干不了几年,就想挑选一个年纪轻的后生。但他四处奔波,却找不到一个可心之人,玉木匠一双灵巧小手,正是干妇科的料,而且还成功为青云接过生,冯郎中便打算叫他去上海学习。

玉木匠听冯郎中这么说,一时间不知如何应答。冯郎中说:“孩子,我知道你有顾虑,但为了陈仓地面的母亲,你必须接受这个职业。如果你从上海学成归来,就能培养出更多的妇科大夫,那时候,产妇的死亡率就会降低。”冯郎中一边说着,一边看着玉木匠,突然提高嗓音道:“老夫膝下无子,你若愿意,从今往后,我们以父子相称!”

玉木匠的命是冯郎中给的,现在又认他为子,泪流满面地跪拜在地:“爹爹在上,请受孩儿一拜!孩儿全听父亲安排!”就这样,玉木匠改名冯陈仓,去上海学做妇科医生。

冯陈仓学成归来,冯郎中却撒手人寰,冯陈仓继承冯郎中的遗志,在“济世堂”开设了陈仓有史以来第一所妇科病房,人们便叫他小冯郎中。小冯郎中既为产妇接生,又四处巡医治疗妇科疾病,一时间名声大噪,询医问病者络绎不绝。

不觉光阴荏苒,转眼就是一十八载,天台山盘踞了一个威号“黑风寨主”的土匪头子,患者畏惧他,都不敢上陈仓来了,“济世堂”门可落雀,小冯郎中便骑了一头骡子,到乡间巡医。

这一日,他在青石屿给一个产妇接完生,正要往回赶,一个黑大汉急急忙忙迎上前来道:“小冯郎中,好不容易才找到你,我家主母生了三天孩子,生不下来,你快去看看吧!”小冯郎中来不及思索,立即跨上骡子,随黑大汉去了。

一骡一马,在天台山飞跑,来到老熊窝大峡谷,只见路两边站满持的人,小冯郎中想问黑大汉这是什么地方,黑大汉已把他领进一座山洞。山洞悠长宽阔,显然是天然形成,但明显地进行过整修。小冯郎中顾不上多看,随黑大汉进了左边一孔石洞。石洞里火把通明,一张铺着狗皮褥子的大木床上,产妇正疼痛得“哇哇”大叫。木床一边,站着个眉清目秀的姑娘,看样子只有十七八岁。

小冯郎中问明情况,黑大汉掩门出去了,姑娘的眼睛却眨也不眨地看着小冯郎中:“你就是从前的玉木匠!”小冯郎中“是的是的”答了两声,开始对产妇施行救治措施。小冯郎中就是小冯郎中,没出一刻钟,就使产妇顺利产下一个男婴。给婴儿清洗完毕,小冯郎中这才想起姑娘刚才问的话,抬起头看了看她说:“姑娘,你怎么知道我是从前的玉木匠!”

姑娘双手拖腮正在看小冯郎中,听他问话,从痴迷中回过神来说:“噢,你是问我?”这么说着,莞尔一笑道:“你还记得十八年前石窝凹的事吗?”小冯郎中一怔:“记得,至死不忘!”姑娘亲昵地看了小冯郎中一眼:“记得就好,我叫含烟,就是你在石窝凹接的那个女婴!”“啊!”小冯郎中叫了一声,惊得目瞪口呆:这天下的事真怪,没想到在这里遇上五奎的姑娘。没等冯郎中开口问话,含烟姑娘又说上了:“我娘托梦给我,叫我嫁给你……”

含烟姑娘的话没说完,屋门“砰”地撞开了,五奎腰里别两把盒子炮走进来。一见小冯郎中,“哈哈”笑道:“玉木匠,没想到吧,我们又见面了!”小冯郎中见是五奎,才知他就是天台山的匪首“黑风寨主”,身不由己地打起了哆嗦,五奎肆无忌惮地笑着:“没想到你小子命大,死而复生,哈哈哈……看来我们有缘分,头个老婆生娃是你接的,第五个老婆生娃你又来了,含烟,请小冯郎中咋不给爹打个招呼,啊?好好好,既然小冯郎中救了玉容的命,我们就得谢他!”说着,掏出10块银圆递给小冯郎中说:“我虽然是土匪,但不亏待帮我的人,这些钱请您收了!”

小冯郎中觉得五奎怪怪的,只好收起银圆,说:“当家的,我可以走了吗?”“当然可以!”五奎亲手给小冯郎中拉开屋门:“玉木匠,不,小冯郎中,您慢行……”

小冯郎中惴惴不安地出了门,走出二三十米远,五奎却骂了一声:“妈拉巴子,我的女人只许我动,你既动了,老子就送你上西天!”说着掏出盒子炮瞄准小冯郎中的脑袋“砰”的一声响,倒下去的不是小冯郎中,却是五奎自己打死五奎的是他的女儿含烟……

含烟为什么要打死父亲五奎?还得从十八年前说起。那一年,五奎扔下含烟出走后,姥姥赶来了,含烟才拣了一条性命。含烟在姥姥家长大,后来她参加了抗日队伍。上级知道她是”黑风寨主”五奎的女儿后,就叫她和五奎相认,收编这支土匪队伍。含烟来到天台山,很快作通大部分土匪的工作,但五奎死活不从。含烟便请示上级,要除掉这个土匪父亲。上级指令她:“五奎毕竟是你父亲,不到万不得意,不能有悖人伦。”含烟闷闷不乐,每天晚上都做恶梦。一闭上眼睛,就见妈妈站在她面前大哭不止:“孩子,要为妈妈报仇,杀了五奎。你的生命是玉木匠给的,妈妈未能偿还玉木匠的情债,你就嫁给他吧……”含烟醒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妈妈死了十八年,怎么给自己托这个梦?难道这是天意……于是,四处打探玉木匠的下落,才知陈仓城赫赫有名的小冯郎中就是玉木匠,心中便泛起爱情的涟漪。前些天,五奎的第五个老婆玉容分娩期到了,含烟想和玉容一起上陈仓城找小冯郎中,五奎不允,大骂不止:“小冯郎中就是玉木匠,我已叫他死过一回,倘若叫他给玉容接生,老子还要他的命!”含烟见五奎豺狼一个,只好自己经管玉容她坐月子。但玉容又遇难产,生了几天生不下来,含烟便暗里吩咐黑大汉去请小冯郎中。可事情还是被五奎知道了,就在五奎准备对小冯郎中下手时,新仇旧恨一古脑儿涌上含烟心头,她抢先一步,击毙了五奎……

小冯郎中见含烟救了自己,感激滴泪。含烟说:“在土匪父亲和心爱的人之间,含烟自然选择你!”说着,扑进小冯郎中的怀抱……土匪听见声赶来了,他们见“黑风寨主”已死,就对含烟说:“姑娘,我们都愿意收编,但黑风寨主不允,他既然死了,你就带我们下山去吧……”

11、民间故事陶村的传说

在武陟县县城西三十里,沁河南岸,有一个2000多口人的村庄叫陶村。村中有1600多口人姓陶,分为两个祠堂,其中西祠堂有700多口人,家谱上说是明初从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东祠堂有800多口人,声称属本村原住民。据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怕董永后人出朝廷,为了斩断董氏龙脉,下令对大董村的董永后裔挖坟灭族,进行血洗。大董村南邻就是陶村,两个村子紧挨着,杀红了眼的兵丁不问青红皂白,对陶村的老百姓也进行了血洗,杀了个鸡犬不留,只剩下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小忍藏到了碾盘底下,他从围圈缺口处往外一看,街上血流成河,尸首遍地,吓得闭上了眼睛,昏死了过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醒过来一看,发现没了声音,感到饥渴难忍,于是大着胆子爬了出来,发现血洗已过,侥幸捡了条小命。这个小孩原先并不姓陶,为了混入山西洪洞移民陶氏之中不再被官府追查,也为了纪念自己死里逃生的难忘经历,于是就姓了陶(逃),陶小忍长大后娶妻生子,人丁兴旺,就成了陶姓东祠堂的始祖。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追剿汉室后裔。有一天,刘秀被追杀到了陶村村北的卧龙坡下,四周的王莽追兵云集,杀声越来越高,刘秀无处可躲。仓皇间发现道旁蓬蒿丛中有一间破烂不堪的小土地庙,就想了又想,然后小心翼翼地缩着身钻了进去,藏在了土地公公塑像背后,瞬间,小庙门被一个大蜘蛛网罩住。原来,是一个红色大蜘蛛悄悄躲在远处,静等猎物进网,似睡非睡,正在打盹,猛然感觉蛛网震动了一下,来不及细看,当是逮住了大食,很快就能饱饱美餐一顿,高兴得又蹦又跳,赶紧把蛛网缺口密密地封了起来,正要进去查看战果,只听得马蹄声碎,兵丁声喧,一看大事不妙,赶紧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仓皇远遁。大蜘蛛懊恼不已,认为它的行为荒唐之极。其实它也不会想到,就是它这个密封蛛网的举动,带来了它天大的荣华

富贵,被封成了神仙,此话暂且不表。单说王莽追兵齐至,四顾不见刘秀踪迹,象梳子一样反复搜查,只见小土地庙门口上的蛛网完好无损,庙内空间太小难以藏人,遂移兵它去。刘秀等天黑后向北逃到了大董村董永家里,得到了董永的救治和接济。第二天天明,村中百姓发现树梢上挂满了河里的杂草,沁河已改了道,从北山根经空中飞落到了大董与陶村之间,河水滔滔,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王莽追兵,给了刘秀休养生息机会。

刘秀灭了王莽,在洛阳登基坐了天下后,为了报答当年陶村小土地庙救驾护佑之功,于是派人扩建了原来的破土地庙,庙中供奉土地公公和蜘蛛大仙。

12、民间故事最优秀的画匠

古时候,有个相貌丑陋的国王,他非常自恋且残。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出镜子,人们都弄不清自己长得什么样子,又因为他竖王,没人敢说他的相貌是丑陋的,所以,自恋的国王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的美男子。

有一天,丑陋的国王有个要请人为自己画像的想法,于是他就派人请来了全国最出色的画匠。画匠听说竖王请他画像,非常激动。能成为第一个给国王画像的画匠,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啊!国王端坐在宝座上,神情威严,画匠非常认真地画着。作为一名出色的画匠,当然是把国王画的越像越好。

画匠很快就画出一幅同国王一模一样的画像来,国王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敢说他画的很像国王,因为那样就等于承认了国王的丑陋,弄不好还会激起国王的愤怒,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

侍从把画像呈到国王手上,国王看后勃然大怒道:“你这个胆大妄为的画匠,竟敢把我画得如此丑陋,这分明是在丑化我。来人哪!把这个该死的画匠拉出去砍头!”不由画匠分说,几个侍卫就把他拉出去砍掉了脑袋。但画像并没有被销毁,它作为丑化国王的罪证被保留下来。

过了些日子,国王的心情渐渐好了起来,他又要派人请画匠为自己画像。

第二个被请来的画匠早就听说了第一个画匠被砍头的事,他知道自己的技能还不如第一个画匠,于是他的心里就非常紧张和害怕。面对相貌丑陋的国王,第二个画匠猜想:一定是第一个画匠把丑陋的国王画得太像了,激起了国王的愤怒,才被杀了头。于是,他就尽量把丑国王画得漂亮一些。

画像完成了,国王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敢对画像说些什么,因为这张画像上的国王仍然很丑陋。

侍从把画像呈到国王手上,国王看后非常生气地说:“你这个笨拙的画匠,竟然把我画成这副摸样,这分明是在捉弄我。来人哪!把这个笨拙的画匠拉出去投进监狱!”不由分说,第二个画匠就被几个侍卫拉出去投进了监狱。但画像并没有被销毁,它作为捉弄国王的罪证被保留下来。

过了些日子,国王的心情又好了起来,他又要派人请画匠为自己画像。

第三个被请来的画匠知道自己的技能远不如前两个画匠,可他似乎明白了前两个画匠被砍头和入狱的原因。于是他就一边装作非常认真地临摹着宝座上的国王,一边任由自己画出一个头戴王冠、美貌绝伦的国王来。

一张和丑国王判若两人的画像很快就完成了,国王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敢说画匠画的不竖王,因为那样就等于说国王不够漂亮。

侍从把画像呈到国王手上,国王看后笑足颜开地说:“够英俊、够漂亮,这才是真正的我,你可真是个出色的画匠。来人哪!赏给这个画匠一百个金币!”第三个画匠领到丰厚的赏钱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美貌绝伦的画像给丑国王带来了好心情,从那以后他就三天两头地请不同的画匠为自己画像。有了前三个画匠的不同遭遇,被国王请来的画匠们都变得聪明起来,他们都尽力把丑国王画成十全十美的美男子。丑国王看了当然高兴,因此他们都得到了非常丰厚的奖赏。

渐渐的,丑国王的画像就多了起来,足足堆满一个大房间。面对这些美貌绝伦的画像,丑国王开始疑惑起来:在这些千差万别的画像当中,哪幅画像画的才是真正的我呢?

事情竟是如此的凑巧,有人很快发明出了镜子。作为至尊的国王,从来就不缺少什么稀罕玩意。丑国王很快就得到了一面非常精致的镜子。他对着镜子看,镜子里就会有一个丑陋的国王也对着他看。他非常气愤地用手指着镜子里的丑国王,镜子里的丑国王也非常气愤地用手指着他。他拍拍脑门,镜子里的丑国王就拍拍脑门。他捏捏鼻子,镜子里的丑国王也捏捏鼻子。他伸伸舌头,镜子里的丑国王也同样伸伸舌头。再用镜子照一照屋内的桌椅字画,照一照花园里的花鸟鱼虫,镜子里的东西和镜子外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国王确信镜子里的那个丑国王就是自己,于是他变得悲伤起来。

过了好些日子,国王开始接受了自己相貌丑陋的事实,他也变得不再那么悲伤了。

一天,丑陋的国王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决定面对镜子来鉴别那些堆积如山的画像,他要在那些画像当中找出真正的自己,于是他就吩咐侍从把所有的画像都拿出来供他鉴别。侍从拿出了所有的国王画像,也包括作为罪证的那两张丑陋画像。

面对镜子,国王发现那些美貌绝伦的画像画的根本就不是自己。他一边看着,一边大骂那些讨他欢心的画匠都是可恶的骗子,都该杀头。

当国王看到那幅最丑陋的画像时,觉得这幅画像画的才是真正的自己,尽管画得十分丑陋,但称得上是惟妙惟肖。于竖王就指着这幅丑陋的画像对侍从说:“画这幅画像的人才是最优秀的画匠。这个画匠现在在哪儿,我要请他做宫廷画师,我要给他加官进爵,去!快去把他给我请来!”

侍从听后轻声对国王说道:“尊敬的陛下,您大概忘了,这个画匠早就被您下令给杀头了。”

13、民间故事水仙花的传说

在恢的新春佳节中,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有赏水仙的习俗。每到除夕前后,那一盆盆陈列在案头的水仙,洁白如雪,清香馥郁,极目观之,令人陶醉,特别抒州的水仙,不宾馆店铺,更缀背街小巷,实为水仙之乡。此刻,客主言欢,悦目欣赏,别有情趣。然而,欣赏之余,人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谈论起水仙的故事来,更增添欣赏的情趣。

传说,从前有一个富翁,生了两个儿子,经营田产,安闲度日,好不快活。可是,没有多久,老富翁死了,两个儿子便分产另居。大儿子恃着居长,见弟弟愚笨可欺,随之将一切田产,金钱掳为私有,只给弟弟分了一个荒石坝。小弟弟不知怎的,也就接受了,一点没敢抗议。

但是,这荒石坝没有一点用处,不能耕,不能种,哪有糊口之资?没法,只好典当度日,食粗米,吃菜根。

这样过了许久,家什典当完了,再也没法过活了。一连饥了几天,饿到实在不能忍受时,便函跑去向哥哥借资,哥哥拥有大量资产,住着高楼大厦,穿着绫罗丝锦,食着山珍海味,好不风流,但是一点兄弟之情都没有,他不但不肯施与,反而说三说四的推出门了事。老二没法,只得乖乖地踱出门外,坐在路上大哭起来,哭得泪如泉涌,湿了衫角。

然而,这一哭,竟惊动了天庭上的玉皇大帝,忙问庭臣道:

“下凡某方似有一男了哭之甚衷,究竟哭的什么,快去查报来!”

“那么,请当地的土地查明禀报吧!”庭臣说。

“好,就这么办。”玉皇答道。

土地爷接了玉皇的命令,遂驾云上天庭去作详细的报告。

玉皇听后,点头微笑说:“好一个诚实忠厚的人!”

“大帝想怎样拯效这个忠厚而又可怜的人?”土地爷问。

玉皇思索一会儿道:“把水仙花交他种植好吧?”

“别人仿种起来,他不仍是一贫如洗吗?”

“这是要有沙坝才能种的呵,”

“呵。”

玉皇觉得很为难,又沉思了一会儿说:“有了,有了,这可无人能与之争利了!”

“怎样办?”土地爷又问。

“我先下了一个咒语,再交你拿下去给他种植。只有他那块沙坝种的水仙才有花开,别处移去种的,只当年有花开,过一年,就任凭你怎样栽培,也不会开花了,如果要开花的,即要向他购种。”

“的确是好办法,真是为人为到底。”

“那么,请你拿去给他吧。好好的劝劝他,不要使他失望,灰心,自戕”

“谨遵诏命。”

土地爷受玉皇的命令,带了水仙花,驾云回凡。变成一个衣衫褴褛的扶杖老人从他那里走过,问起情由,老二一五一十地诉说了一遍。土地爷听后,也为之凄然。便安慰老二道:“上天不绝忠厚人,这是水仙花头,你拿去在荒坝种植吧,异日所得的金钱,当很惊人!”

“怎的花头可以挣到大钱?人家不会移种种植么?过了一年谁还再向我买种?”

“不要担心,这是经玉皇大帝咒过的,谁人移种都无效。谁要种时,每年都要向你购种。”

老二一转眼,土地爷不见了。乃向天空膜拜,以示感谢。

此后,如命将水仙在沙坝种植,很容易的茂盛起来,顷刻之间,已弥漫了整个石坝。过年,开满了馥郁醉的香花,谁看了都中意,谁都来向他购买种子,因而赚得了许多钱。

买种的,以为买了一年第二年便可以不用再购了,谁知旧种无花开,仍是要一年年的向老二购种。

老二得了这个机会,丰衣足食,渐渐的富庶起来。

老大不知咋的,忽然贫穷得无以自给。老二念着手足之情,拿了些种子给老大。但老大种的,不大生长,就是长了,也多是单层花,双层花的连一株都没有。这样,年年向老二取种,结果都是一样。而老二则安闲的一天天富裕起来。

所以,南方一些地区,都把水仙花当作富贵之花养植,特别是专门在农历年关陈列欣赏,其用意就是为了当年致富发财。

“好一个诚实忠厚的人!”

“大帝想怎样拯效这个忠厚而又可怜的人?”土地爷问。

玉皇思索一会儿道:“把水仙花交他种植好吧?”

“别人仿种起来,他不仍是一贫如洗吗?”

“这是要有沙坝才能种的呵,”

“呵。”

玉皇觉得很为难,又沉思了一会儿说:“有了,有了,这可无人能与之争利了!”

“怎样办?”土地爷又问。

“我先下了一个咒语,再交你拿下去给他种植。只有他那块沙坝种的水仙才有花开,别处移去种的,只当年有花开,过一年,就任凭你怎样栽培,也不会开花了,如果要开花的,即要向他购种。”

“的确是好办法,真是为人为到底。”

“那么,请你拿去给他吧。好好的劝劝他,不要使他失望,灰心,自戕”

“谨遵诏命。”

土地爷受玉皇的命令,带了水仙花,驾云回凡。变成一个衣衫褴褛的扶杖老人从他那里走过,问起情由,老二一五一十地诉说了一遍。土地爷听后,也为之凄然。便安慰老二道:

14、民间故事汉牡丹

河北省桐柏县北郝村,汉代有一古寺,名叫弥陀寺。寺内僧人专养牡丹,又有“牡丹寺”之称。寺内有一株牡丹,花大如莲,富丽娇艳,每年仲春,赏花人络绎不绝,寺壁题咏极多,都说这是汉牡丹。牡丹之侧,有芍药数墩,每年牡丹谢去,芍药又开,香郁色艳,似与牡丹媲美。关于汉牡丹,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

相传,很久以前,北郝村一老翁,清晨早起,向村西田野走去。路经弥陀寺门口忽觉香气洋溢,沁人肺腑。他抬头一看,眼前一亮,只见两个童男童女,披红挂绿,彩云一般,从半空飘然而下,悄无声息地落入寺内去了。老翁惊讶得几乎叫出声来,他飞也似地跑 回家,告诉家里人。一会儿,这件事就一传十,十传百,把全村人都轰动了。大人小孩,成群结队地涌进寺内,想看个究竟。然而到了寺内,却踪影全无。忽然,有一位姑娘喊道:“快看那里!”她指着寺院的一块空地上两棵破土而出的花株,水灵灵,鲜嫩嫩,煞是可爱。人们纷纷议论起来。这才相信老翁之言不虚。人们都说,这花株一定是那俩童男童女所变,他俩是花神下凡,专来咱北郝,庇护咱们的,咱可得好好地看护着它们,说不定还能沾光得济哩。

从此,此郝村的村民们就精心地管理和照料着这两棵花株。说也奇怪,这两棵花株见风似地猛 长起来很快就长了好几尺高。碧绿的枝条间,花骨朵密密麻麻的。不久,花开了,整个村庄都洋溢着香气,惹得彩蝶飞舞,密蜂嘤嘤,景象迷人。这花的名声,就象长了翅膀,在四面八方传开了。方圆十几里的人们都来欣赏这人间奇景,北郝村的人感到很自豪。

多少年过去了。一天,一位身穿战袍、风尘仆仆、汗流浃背的将,打马扬鞭,直向北郝而来。正是兵荒马乱的年月,村民们谁也不敢多事,都吓得赶紧 关门闭户。将下马,挥汗敲门,央求给碗水喝,找个地方躲避一下,哪怕有个破屋旧庙也好。有村民隔着门说,这个村一没井,二没庙,你快往外跑吧。将无奈,长叹一声:“北郝村有一景:也没庙,也没井,土地爷住墙窟窿。”话音刚落,村外风烟滚滚,旌旗蔽日,战马嘶鸣,眼看追兵将至。将深知危险,上马扬鞭向西飞跑,在村头见一断墙寺院,便翻身跳了下去,一头昏倒在花下。说也奇怪,这棵花“唰”地舒展开枝叶,把将遮了个严严实实。将因而逃过了这场灾难。

过了一个时辰,将被阵阵花香催醒,睁眼发觉自己躲在花丛之中,顿觉心旷神怡,精神抖擞。他想起人们常说牡丹是神花,是花中之王,国之将兴,必有祥瑞。将起身,在寺内的断墙上,用树枝题诗一首,跃马扬鞭而去。

众村民望见追兵远去,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顺着马蹄印来到弥陀寺,只见断墙上有一首诗:

小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无甚凄凉。

惟有牡丹花数侏,忠心不改向忠王。

读罢,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原来这棵奇花,就是被称为国色天香牡丹;而另一株呢,就是被称为花中之相的芍药;那位将,就是后来的汉光帝刘秀。从那以后,汉牡丹的名声就响开了。

15、民间故事状元碰壁

明朝崇祯年间一富家子弟侥幸中了头名状元志得意满便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了。

他返乡省亲一天便衣出游路过一个小山村时见从一座低矮的茅屋里走出一位女子。这女子长得美胜天仙一下子就把状元给迷住了。他忙上前找话说女子只是嗤嗤地笑不回一语。状元一时昏了头竟向女子伸出手来。女子一躲就大声喊道:娘快出来呀。喊声一落就从屋里走出一位老妇人问道:叫我干啥?

状元知道这是女子的母亲不等女子回话上前一步抢着说:学生路过这里走得口渴了想讨口水喝。老妇人闻听就吩咐女子:快去取碗水来。女子一走状元就问老妇人:请问你女儿芳龄几何?老妇人说:她属虎。状元扳指一算说:啊十九岁了。接着又问可曾婚配?老妇人说:我只有这一个女儿不想嫁她出去留着跟我做伴儿。女大当婚迟早总要出嫁的。状元说有道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呀。这时女子端碗水出来了听到此话就说:娘这人流里流气不怀好意极不正经甭跟他多说。状元忙对老妇人说:妹子这话太随便了。我是新科状元呀。老妇人不懂啥叫状元问他:状元是个啥东西?状元说:状元就是考中进士的第一名文章天下第一是最有学问的人。

女子问他:状元几年出一个?状元说:三年才出一个。女子笑笑说:哎呀呀我还以为千百年出一个呢原来三年就出一个这有啥稀奇!老妇人斥道:小孩子家知道个啥。女子说:我自然不能跟最有学问的状元比知道得很少。正因为这样我得向状元讨教有这样一个上联:炭黑火红胜似棉不知下联该如何对。状元是最有学问的人你能对出来吗?状元低头凝思良久对不出来羞得不敢抬头。女子哈哈大笑拍着手说:哎呀最有学问的人也不过如此。状元公你看这样对如何:谷黄米白贵如金。说罢飘然回屋去了。

状元一听知这女子美且有才就更喜欢了忙恭敬地对老妇人说:学生尚未娶妻对你女儿既爱又敬愿娶她为妻。如不嫌弃愿留下薄礼为聘。说着从身上摸出黄灿灿的两个金元宝递给了老妇人。老妇人摸着金元宝说:这玩艺儿闻着不香摸着冰凉是啥?状元说:这是金元宝饥了能买吃的冷了能买穿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老妇人一听又把金元宝撂给了状元冷淡地说:我家有薄田几亩桑树百株倒不愁冻饿要这金元宝没用。说着便往屋走。状元急了上前拉住了老妇人的衣裳说:我还有话要说。老妇人生气了:你这人不懂礼咋动手动脚的,怪不得我女儿说你不正经。滚吧。说完挣脱状元的手走进屋去哐咚一声关上了门。

自命不凡的状元在小山村碰了一鼻子灰只得悻悻离去。

16、民间故事朱元璋寻访常遇春

元朝末年,连年灾荒,加上赋役多如牛毛,弄得人民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这时,各地烽烟四起,天下已经大乱。朱元璋见元朝这样,就立志把它消灭,夺取天下。有道是:“三易得,一将难求”嘛!所以,朱元璋带了师刘伯温和武将胡大海四处奔走,暗暗寻访大将,以便时机成熟,马上动手。

一天,他们三人来到浙江嵊(shēng)县境内,一走两走,来到了苍岩旁边的小江桥畔。朱元璋见桥墩里搁着件黑呼呼的东西,就叫了起来:“呀!

那是什么?”胡大海下去把它捞起来一看:“呵,还是一只鞋呢!”刘伯温忙快步上前:“是呀!这鞋那么长,唷!它还是鸡葛屯①打的呢!看来这人定非寻常之辈。”朱元璋高兴地说:“对呀!那个人要穿这么大的鞋,必定力大无比,说不定还是个栋梁之材呢。快!我们赶快寻访。”于是,三个人一忽儿东村进,一忽儿西庄出,一会儿访山农,一会儿问渔民,但一时仍没有着落。

有一天,他们翻过七条岭,绕过八个岗,来到了一个小山村。朱元璋叫刘伯温去向村边的一户人家求宿,那屋主人说:“老弟,我家有间小屋,本来倒可将就住下,只是家里没有这许多蚊帐,屋后就是竹园,蚊虫特多,恐怕委屈你们……”这时,朱元璋高声说:“不要紧!我老朱在此住宿,叫蚊虫去叮竹好了。”就这样,他们三人,白天出去访问,夜里住在他家。这样接连宿了八夜。

在这八天里,他们就以这个山村为中心,到四面八方去细心查访。他们从一个樵夫那里证实:这里不远处确有一个高大魁梧、力大无穷的能人,那个人一餐要吃一斗米饭呢。还有个人讲得尤其活灵活现,说他有次去砍柴,亲眼看到了那个人,在用石捣臼①戽〔hǜ〕水。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他看到这小水田有两条大鲫鱼,想捉回去给他母亲吃。问他是哪里人?叫啥名字?他说是“秤柱坑”人,叫“常遇春”。

朱元璋一听,高兴极了,忙带刘、胡二人,攀山越岭而去。走了好半天,但见山越来越陡,树越来越茂,不多时,见前面半山岙②里,有几间竹椽草屋,并有一个小道地③,台门虚掩着。胡大海上去将门一推,突然“呼”的一声,跳出两只斑斓大虎,张着血盆大嘴,朝他步步逼来。吓得他张口瞪目,忙拿门担要打。朱元璋一见,忙上前喝道:“孽畜!我老朱在此,休得无礼!到山里去玩吧!”这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那老虎被朱元璋一喝,马上伏在地上,驯服得象绵羊一般,接着就自去了。三人进得屋来,但见草屋虽小,却井井有条。这时,只听屋里有人问道:“春!谁和你一道来了?”

一看,原来里面坐着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太婆,朱元璋忙上前:“老大娘!是我们来了。”老太婆却大吃一惊:“啊!你们是谁?你们是怎么进来的啊?”

她想,自己和儿子逃难到这里,一晃已有好几年;自从自己双目失明之后,为了看好家,她儿子特地到山里活捉了两只老虎,把它养起来管门,从此就没有一个外人进来过。怎么今天有人能进来呢?朱元璋恭敬地说:“老大娘!门口的那东西见了我们摇头甩尾巴地蛮客气呢!如今我叫它们出去玩一会。”

老大娘晓得这几个不是寻常之人,忙客气地请他们坐下,问他们三人到此山窝做啥?于是,朱元璋就向她详细地讲述了天下大势,讲明这次出来就是来访贤求士,要她答应常遇春一道出去打天下。常母听了这番言语,既是高兴,又是担心。高兴的是有人出来消灭元朝,统一中国,她儿子可以干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担心的是自己年迈失明,这一来生活不便,何况他儿子又是个孝子,一定不肯出去的。这怎么办呢?急得她坐立不安。但常母经过慎重思考之后,觉得还是应该让儿子出去。就对朱元璋等三人说:“我春儿性情鲁莽,为了说服他,老身倒有个主意,不知使得使不得?”刘伯温忙说:“什么好主意?”

常母说道:“我儿归来,你就说是我失散多年的弟弟好了……”话音未落,屋外边果然响起了沉雷般的响声:“妈!怎么啦?两只山猫呢?”朱元璋一望,只见常遇春身高一丈,方面大耳,熊腰虎背,气宇轩昂,心中大喜,忙上前去打了一躬。可常遇春一见三人,也大吃一惊:“啊!我道山猫怎么不见?原是你们搞的鬼。呸!你们是哪里来的山神野鬼?敢到太岁头上动土;赔我山猫,不然,休想出门一步!”说罢挽袖捋拳,就要动手。常母忙喝道:

“春!不要无礼!你道他们是谁?喏!这是你的娘舅!唉!我们姐弟被元兵冲散已二十来年了。快来见礼。”常遇春忙过来向刘伯温陪礼。接着,刘伯温就从朝廷到百姓,从天文到地理,山南海北地谈了起来。常遇春虽赞同改朝换代,夺取天下,但他说:“我妈已年过七旬,又是双目失明,尽管有处安身,小可眼前确是无法分身。且待我妈百年之后,我一定同来共举大事。”

这时,常母晓得儿子的脾气,就说:“春,你另外别无亲人,日后你定要听娘舅的话。春!客人远道而来,家里没什么小菜,快去弄点山货回来再说。”

常遇春连声说是,就向三人拱拱手。接着,往外一纵,转眼不见了。把胡大海也惊得直瞪双眼。这时,常母庄重地理理双鬓对朱元璋说:“好!我就把春儿交给你们了。不过,要他如今就去,还得想个办法才行。我看只要如此如此……不过,这要委屈你们一下。”他们三人听了,都觉得是个好办法,就按照常母出的主意,故意装成被反绑在屋外的大树上。

等他们三人伪装好后,常母又一一查过,然后,就摸进后面那间草屋。

但不多久,猛听得“啪”的一声,接着就有浓烟喷出,霎时火光冲天。朱元璋想不到有这一下,急得似乱箭攒心,但又动弹不得。这时候,只见常遇春左手挟着一头野牛,右手拎着两只野猪,攀山越涧而来,后面跟着两只简直象猎狗似的管门老虎。他一见火光,猛地惊呆了,忙把野物一抛,狂奔而来。

老远连声高喊:“妈!天呀!我的妈呀!”当他从火堆中寻出他妈尚未烧尽的尸体时,忙跪在地下,抱尸号啕大哭。

这时,刘伯温流着眼泪对朱元璋说:“常母真是位识时的良母,为了解除儿子后顾之忧,竟自焚而去,真是个巾帼英烈啊!”

朱元璋连连点头说:“是呀!日后我老朱如坐龙庭,一定要好好册封这位深明大义的良母呢!”

常遇春呢,开始也曾怀疑这是三个远方来客所为,但当他怒气冲冲地找到三人时,却发现他们都被反绑在树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刘伯温就按常母的交待讲了起来:“你出门不久,突然闯进一大批元兵,一见我们三人,就拉我们到道地里盘查去了。据说一个当官的逼你妈交出十只鸡,你妈求告说真的没有,可那些狗贼们蛮不讲理,伸手一已掌,将你妈打倒在地。当我们三人赶过来和他们评理时,这班野兽仗着人多势众,反把我们团团围住,硬把我们反绑起来,说我们多管闲事,要活活俄死我们呢!后来这伙贼人就把你妈妈活活地烧死了,唉!这世道还是人过的吗?如今,你已被元兵害得家破人亡,又无后顾之忧,就安心跟我们打天下去吧!”朱元璋接着说:“是呀!你妈不是讲过,叫你听娘舅的话嘛!如今国恨家仇,都逼着你造反,你就跟我们一道走吧!”

就这样,常遇春一心一意地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转战全国,当上了大将,后来成为明朝一个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

①鸡葛屯(tun)一种野草,可编草鞋。

①石捣臼:石头制作的舂米器具。

②岙(ào傲):方言,山间平地。

③道地:方言,院子、天井的意思。

17、民间故事鹅仙洞传奇

南靖县金山有一座青山,上尖下,形如金字,山尖有巨石为鹅冠,故名鹅髻仙峰。奇峰突起千仞,石壁嶙峋,秀丽非常,是南靖县八景之首。山腰有座道观,匾额曰“九鲤飞真”,表明是仙游九鲤仙分镇于此,传说圆梦甚灵。前人有诗云:“鹅峰开胜景,九鲤寄仙踪。有梦皆奇中,无乩不暗逢。”

相传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广东兴宁县有位举子罗伦,上京赴考,特地到“九鲤飞真”来求梦,想预卜此科能否高中。可是住了九晚,空无一梦,十分懊恼,临行在墙上题诗一首,表明心志。诗云:

千里寻仙意虔诚,九宵无梦亦无眠,

神仙不识人间事,罗伦此去不回头。

罗伦拂袖而去,行至半途,发觉自己的包袱雨伞忘取了,匆匆返观去取,却见刚刚题的诗,墨汁未干,已被人篡改了。诗改成:

千里寻仙意不诚,九宵无梦岂无眠,

神仙尽知人间事,罗伦此去中状元。

罗伦读诗大惊,拜倒墀下发愿道,“罗伦若中状元,定来砌石铺路,以利游人,以谢仙人。”因此至今从瀑亭到九鲤飞真,仍保留着罗伦古道。

从前中状元,并不像演戏一般,马上封为八府巡按,捧尚方宝剑,衣锦还乡来报恩报仇,耍尽威风。罗伦中状元之后,只不过在翰林院当个编修,郁郁不得志。有次请假返乡省亲,夫人为丈夫解闷,牵出小公子,笑说:“孩子真聪明,才四岁,就会对对子了。”怂恿状元郎出个上联让儿子对。罗伦满肚子不高兴,勉强说个“天”字。本来天对地,日对月,十分简单,普通小孩都会对上的。可是夫人偏偏挤眉弄眼地手指地下做暗示。小公子本来想对“地”字,见母亲的动作,顺着她手指处看去,地上有个鸡屎,误会了,出口应声“鸡屎”。状元公一听,怒不可遏,大喝一声“笨蛋!”夫人弄得十分尴尬连忙排解道:“孩子被你吓坏了,再出个字对对。”罗伦黑着脸孔,说个“父”字。做母亲的又连忙指着自己胸脯,暗示对“母”字,孩子早吓懵了,见母亲手指胸脯,顺口回答“奶”字。罗伦忍无可忍,拍案而起,骂声:“浑蛋,儿痴如此,有何希望,”拂袖出门,再也不回来了。

原来罗伦一气离家出走,又来到漳州石室岩,拜在龙裤祖师门下,剃度出家当和尚了。所以,迄今石室岩龙裤祖师身边,坐着一个身穿红袍的人,他就是罗伦状元。

一晃十年过去了,罗夫人含辛茹苦地训子教读,为争一口气。果然,儿子不负母亲的苦心,十六岁便高中状元了。这天,正值罗夫人生日,双喜临门,罗府广斋僧道,暗访罗伦。其实罗伦真的回来了,他坐在门口大树下,等到僧道众散尽了,不受一般斋供,偏要夫人亲手调的鸭蛋面线。夫人一听,大喜,知道丈夫回来了,赶忙做好太平面线,双手捧出门来会见状元郎。黄昏时分,大树下不见人影,只见地下留着两行字,写道: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做马牛。

这是罗伦劝告夫人的话,也可转赠给望子成龙的父母亲们。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18、民间故事广东民间谚语铜钱出苦坑

这抒为人知的一句潮汕谚语。它意蕴深长,但通俗易懂。在潮汕地区城乡民间,为人父母者,常常用此谚语教育子女不应该乱花钱,要懂得铜钱出苦坑。意即钱银来之不容易,是从苦坑中出来的。这苦坑是个形容词,形容所有钱银都是来自辛勤劳苦的工作,只能爱惜,不能浪费。这句谚语的由来,据一些老辈人的口碑资料,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日侵华,潮汕沦陷时,因天灾人祸,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有个乞丐,他四处要饭,一到人家门前,边拉胡边唱曲,诉说当时民间疾苦。唱词中说到,穷人为求生,赚钱来养家。

何处有铜钱,铜钱出苦坑。坑中有刺篮帕(荆棘丛生),帕下还有暗哥砾(破碎玻璃陶瓷砂石等)。他把苦坑描绘得极其惊险,说明从苦坑取出铜钱是多么的艰辛。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里,唱者与听者心声共鸣,铜钱出苦坑这句唱词给人印象极为深刻,久而久之,就成了广为运用的谚语。另一种说法是:这句谚语由来已久,它源自挖矿工人,是矿工做苦力,当牛马,境遇悲惨的写照。据民国《潮州志》记述,潮州矿业,始自北宋。是时,海阳丰济一银场,横街、黄冈、锦田三锡场,年产铅六千斤有奇,(原志称:潮州银铅伴生)炼铜之法行於兴利,磁土则水东有百窑村。

后历经元、明、清三代,至民国,潮州矿业有很大的发展变化。锡及磁土采炼制作历八百余载而未衰。此外,铜铁等矿前代亦事开采,惟产量不丰,殊无足道。其与锡伴生之钨铋则近数十年始兴。民国二十四年以后已核准设权之矿区凡九十四区,面积三千二百六十三公顷有余。以矿类论,锡矿约居八成。以县分论,则揭阳、潮安最盛,惠来、丰顺、普宁次之,大埔、潮阳、南山、饶平又次之。有的矿业自宋代以后,几经开发和封禁,肥了官府和商人,却苦了民众。如银铅场,在元代还兴旺,但到明代初则被禁止。

明中叶以后,银渐为通行货币,银贵物贱,故银铅矿业大兴。可是征税苛扰甚多。清初银铅矿业听民采取,输税于官皆有常率。康熙二十二年复谕禁止。然丰都之仲坑山私采仍盛。是时,潮州镇总兵对仲坑山开银矿,镇辕月有陋规,每至盈千数百元。康熙三十九年,普宁人何锡请准开采仲坑山二处银铅矿,注册矿工达十三万人,矿区蔚然成闹市。何锡经营二年多,每年获利不下八九万两。后因假公济私,罔上肥己被控坐牢,矿区也被封禁。矿工驱散,各自另谋生路。古时,采矿全靠人力土法,一般是镐挖锹铲,肩膀挑。有的矿洞窄小,工人只能蹲着、爬着干活。遇到洞里石坚泉涌,时有生命危险。若违禁私采,官府,更是生命难保。这般苦楚,先辈们铭刻在心,苦矿就是苦坑。悲惨的经历,使他们产生了铜钱出苦坑的意识,代代相传,传到抗日战争时期,被人编成歌曲,流行各乡里。

如今,这句谚语,不但用于劝说人们不要乱花钱,要节俭办一切事情,还用于鼓励人们艰苦奋斗,努力做好一切事业,才能取得应有的成就,包括赚更多的钱。

19、民间故事心中的狼

北京有一个大款,要花钱买个宠物来玩。

他在狗市上转悠,有人便向他推荐了一只小狗崽。

这只小狗崽长得骨架子很大,一打眼就知道是长大了以后极凶猛的那一种,于是他便掏钱把它买下。

回来之后,小狗顿顿吃肉,又有专人照料,长得很快。

不久,一条剽悍、强健、虎虎有生气的大狗便站立在主人面前。

大款十分高兴,逢人便向别人炫耀。

但是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他发现这条狗的眼神有点不对劲,阴阴的,瞅人时透出一股人的凶光。他心里一惊:这别是一只狼吧!

于是他立即找人打制了一个铁笼子,把“狗”围了起来,“狗”在笼子里凶相毕露,不安地走来走去,并低声长吼。

大款去动物园找了个专家来家里,最后确认:这的确是一只狼!

大款惊出了一身冷汗!

小故事大道理:这只是个偶然事件,然而有一种名叫“欲望”的动物却会在我们心中生长,小的时候它生动可爱,可是待它一长大,你控制不了的时候,它就会成为你生活里的狼,咬伤别人和自己。

这条心中的狼才是我们最应警惕的啊!

20、民间故事黄花的点滴事

这个小故事讲的守于:黄花的点滴事。

黄花是什么品种的狗,我倒也说不上来,大抵是混血种的。关于它的身世,只知道它的母亲是部队大院里一只聪明得只差不会说话的白色狗。

初识黄花,是在一个知了高歌的夏天。在烦闷的暑假中午,把脚洗洗干净,平躺或半卧在藤椅里,任凭它柔软的舌头划过脚心,莫名感动,心情也平和了许多。初识的黄花是只小哑狗,从不吠叫,交流的方式就是在鼻腔里发出呜呜的声响。未经训练的它却懂得到厕所去方便,吃食也从不溅到碟子外面。也许正是基于它彬彬的君子风格,母亲同意它留下来。

初露锋芒,是邻村的张大伯把停在屋外的三轮车推去了,回家的我们心急如焚,那是家里的重要工具啊。黄花叼着母亲的裤腿往外扯,我们跟着它来到了张大伯家,看到停在那的车子才明白它的用意。佩服小小的它竟记得那崎岖的道路。说起黄花的事,左邻右舍都收不住话题,什么看过孩子、驱过吃庄稼的鸡、找到了丢失的东西等等,它的“人缘”真好!

黄花不会吠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它做了妈妈,平时对人温顺的它护仔心切,很突然的会吠了,这一吠惊天动地,狮子狗身材的它,声音竟然和大婪一般,惹的房前屋后的邻居都来看看稀奇事,来访的客人也警戒地停住了脚步。那段时间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每个人都为黄花会吠的事高兴着。黄花也感触到了什么,竖起它的耳朵捕捉每一个细小的声音。

黄花是个让人不能理解的的母亲,起初总是很担心自己的小狗受到伤害,所以一天当中它叼着小狗搬来搬去,七只小狗中体弱的一个在这个过程中丧命了。后来听说,如果刚出生的小狗不能成活,就会被母狗吃掉。黄花也没能走出狗的潜规律。水汪汪的眼睛,透着可怜。也许它是无奈的。小狗们长大后就被陆续送人了。黄花再也不肯走进原来的狗窝里了,无奈只能在旁边另建一座新的狗窝。它也像人一样,不能故地重游,又让人可敬。

岁月如梭,当年的我如今大学也要读完了。黄花也不知做了多少回的母亲,村子里狗很多是它的孩子。有一个情况一直没变,每次回家,都是摇着尾巴的它迎出来。它总是认识我,哪怕一整年都没有见面。还有那间它永远也不肯走进去的静静的矗立在院子里狗窝。黄花老了,用父亲的话说,如果是人,年龄得有七八十岁。它圆又亮的眼睛里开始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泪沙;听觉也大不如前了,隔着院墙就能听出是谁的本领慢慢的褪去了;四肢也不那么灵巧了,像老太太一样,有点罗圈腿了;意识也不那么清晰了,有一次竟然在屋内撒尿了,然后又羞愧得卧在自己的“杰作”上不肯起身。我真怕那天院子里不再有它的身影,有一种情感便永远失落了。

在一只狗的身上,我看到了匆匆的人生,感谢黄花!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黄花的点滴事。

21、民间故事豆豆的故事

这个小故事讲的守于:豆豆的故事。

豆豆是一只浑身黄毛的小家伙,而且它还是一只流浪犬哦,说起来我们相识还挺有缘的。 第一次见它是在一个傍晚的时候,我刚放学回家,到家门口准备开门,只听见什么东西在呜呜叫,我寻声望去,一只脏兮兮的小狗,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被主人遗弃了,也不知道它流浪了多久,才跑来这里---一个被别人扔掉的破沙发里安家。

从那天起我们成了好朋友,我每天都会从家里拿一些好吃的喂它,它一看见我就摇头晃尾巴,跟我撒娇,看它一对小眼提溜溜转,特聪明乖巧的样子。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豆豆。豆豆呢,每天白天出去玩,到了傍晚就回来睡觉。不过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久。

五一节到了,我们一家人打算出去旅游,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豆豆了,如果我不在家它会不会挨饿呢?我只好拜托邻居一个小妹妹帮我照顾它。很快旅游结束了,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回来了。一到家门口我就急切的寻找豆豆的影子,可是找遍了所有的地方都没有。我忙跑到邻居家问豆豆的情况,邻居阿姨跟我说,你们可回来了,你们出去的那几天家里招小偷了。我一听吓了一跳赶忙回家跟父母说了此事,妈妈忙回家看有没有少什么东西,还好什么也没少。一家人提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后来听邻居说那天半夜,大家都睡了,这时一阵急切的狗叫声把大家都吵醒了,小偷听到狗叫也害怕了,看着扑过来的豆豆他飞起一脚踢在了豆豆的肚子上,豆豆痛苦的叫了一声不动了。闻讯赶来的邻居门一起把没来的急逃跑的小偷扭送到了派出所。大概那小偷也不会想到这次会栽到一只狗身上。听到这里我的眼模糊了,多勇敢的小狗啊/它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人们的利益。

动物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我们都要善待它们,不要再让它们无家可归,流落街头了。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豆豆的故事。

22、民间故事李逵打抱不平救女子

《水浒传》中的李逵,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是往粗中有细。更是有名的“闲事英雄”,爱管闲事抱打不平。在王固店村至今还传颂着李逵调解公媳关系的故事。

这天,李逵离开酒店,往石碣村走去。在路上遇到一辆牛车,车上坐位年轻女子,赶车的是个老汉,那女子哭着,老汉也老泪横流。李逵感到奇怪,惹起他好管闲事的脾性。他问:“我坐一段车行吗?”老汉看李逵怪吓人,忙说:“请上。”

李逵坐在车上,说:“你们别怕,我是梁山寨的李逵,你们有啥为难事,跟我说,我能给你们办。”老者听说是梁山上的李逵,知道好汉杀富济贫,为民除害,就对女儿说:“你对这位将爷说说吧!”女子就哭着对李逵说:“俺家在南边王固店住,公公叫李万年,他嫌俺娘家穷,没有功名,陪送的东西不多,对俺不是打,就是骂。俺嫁了二年,少说也挨了几十回打。俺啥时候才能熬出头来?”说着说着又哭开了。

李逵一听,气上心来,说:“你回娘家去吧!三天之后叫你婆家套车来接你。”车回去,李逵就向王固店走去。

李逵到了王固店,叫里长把李万年夫妇传到里长家里,李逵问他们:“你老辈里都有什么功名?”

李万年说:“小人祖祖辈辈没有功名!”

李逵又问:“你为啥不考秀才、举人呢?”

李万年说:“小人无钱念书。”

李逵接着又说:“你家既然没功名,又不富,不觉丢人吗?你还活着干什么?”

李万年说:“小人以为当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就很好,有什么难看。”

李逵说:“你既然知道当个老实农民好,为什么又嫌你儿媳妇家没功名,没门头呢?”

李万年大吃一惊,“没有此事!”

李逵一听,气上心来:“混蛋!我在东平县衙就听说你攀高结贵。你要知道,我梁山英雄杀富济贫,除安良。”

李万年可毛了,连说:“小人不敢,小人不敢!”

李逵又问:“你儿媳妇现在何处?”

李万年说:“在她娘家。”

李逵接着再问:“准备何日接回来?”

李万年回答说:“五天之后,大爷看如何?”

李逵气怒道:“什么?”

李万年吓得哆嗦道:“小的,这就去。”

李逵又说道:“今后还敢如此吗?”

李万年说:“小的今后再不敢攀高结贵。

从此以后,不仅李万年不敢再小瞧自己的亲家,而且众乡邻中再也没有人以门第论高低,以富贵择媳妇和女婿。李逵公断家务事美名也在王固店村流传开来。

23、民间故事母夜叉洞房刺新郎

在沂水城东的山岭上,有一片碎砖乱瓦,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孙二娘开的孙家店。有年纪的人还分得出哪是后院,哪是前厅,说得有鼻子有眼,活灵活现,好象孙二娘刚搬走不久。

孙二娘生就一副菩萨心肠,总喜欢接济穷人,附近谁家揭不开锅,她送升米去;谁家有什么难事,也爱去帮个忙。风里雨里,甩达着两只大脚板,不知成全了人们多少好事。只有对那些地主老财,她才下狠心惩治。在如今的沂水城东一带就流传着母夜叉洞房杀新郎的传奇故事。

孙二娘有个卖豆腐的乡邻叫李达,常到这孙家店里喝酒。他兜里有钱时,孙二娘就收他两个;豆腐生意不好,孙二娘不但不取分文,还得倒贴他一顿饭。这天李达没挑豆腐挑子,又进来喝酒了。望着他那愁眉苦脸的样子,孙二娘打趣道:“李大哥,什么事把你愁成这样?眉心都上了把锁,莫不孰女聘礼多了没处放?”

李达听了,只重重地叹了口气,本来他是想把心事和孙二娘说说,请她拿个主意,事到临头又变了,心想:说了也没用,白白叫她挂心。唉,不说也罢!他把到唇的话一口唾沫又咽了回去。

孙二娘见此情景,也不开玩笑了,便说:“李大哥,人穷志不短,你要是缺钱花,尽管上我店里拿;七尺高的男子汉,愁眉苦脸也不怕虽人笑话?”

这激将法真管用,李达把酒杯“啪”地往桌上一放,杯盘震起老高,心想:说了吧,反正是头掉了不过碗大个疤,事到如今也别***策。便一五一十把心事说了出来……

原来,李达有个姑娘长得如花似玉,千伶百俐。财主刘二猴看中了,非要娶她当偏房。姑娘本来就恨刘二猴欺压良民横行乡里,岂肯就范?刘二猴见姑娘誓死不从,便要强娶,说是明天卯时发轿抬人。孙二娘听到这里,火从心头起,她与李达商定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卯时未到,刘府来抢亲。新娘子哭哭啼啼盖上了蒙头红,被塞进花轿。到了刘府,那刘二猴迫不及待地伸手要去掀轿帘,被喜娘止住:“大官人,休要鲁莽,要不新娘子会生气的。”刘二猴这才住了手。他回到前院,与狐朋狗友猜拳行令,喝了酩酊大醉,回洞房时被门坎绊倒了。正巧跌到床前。他摸着新娘的脚,想站起来:“哎——不,不对,听说新娘子长的三寸金莲,怎么变成了尺二的大、大脚板?”新娘子忙说:“今早收豆子,荚(脚)大。”刘二猴一听乐了:“新娘子,好口才。来,我看看你小嘴长得多、多好看?让、让我亲一亲。”他伸手便要揭盖头。说时迟那时快,新娘子甩掉蒙头红,一个扫堂腿,“叭”地把他摔了个嘴啃泥。不等他爬起来,又拔下头上的碧玉簪,照他喉咙猛刺去。只听“噗”的一声,黑血冒有三尺多高,刘二猴像死猪一样,连哼都不哼一声,倒地而亡,到阴曹地府报到去了。

你道这新娘是谁?是孙二娘!孙二娘见刘二猴已死,忙脱下嫁衣,乘着宾客正在猜拳行令,得意忘形之际,逃出了刘府。后又怕官府捉拿,说服李达一家逃往外地,自己也与丈夫张青一道投奔了梁山。

24、民间故事圣泉山观音寺的传说故事

圣泉山是天然的佛教圣地,也是怀柔一处佛教文化场所,有观音寺佛教文化苑、钟鼓楼、灵骨塔等禅修之所,核心景观为圣泉山观音寺,寺庙周围有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尤其在人文遗迹中,目前还存在许多无从破解的神异的谜团。

自古以来,无数到访者揣摩猜测,见仁见智,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口耳相传,圣泉山观音寺名声远播。信仰者、猎奇者、访奇者络绎而来,各有心得而云。圣泉山观音寺地处深山却不萧索,噪人境却香火殷盛。

据观音寺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唐代,明成化年间重修,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除大雄宝殿、大悲殿、圆通殿等人文景观外,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有神龟石、三星洞、香炉石、灵照松等。

据传,唐代着名女将樊梨花镇守幽州北境,一次与北国交兵,被困九龙山(即如今的圣泉山)下,敌强我弱,命悬一线。情急之中,樊梨花合掌急呼:“观世音菩萨显灵!观世音菩萨助我!”观世音菩萨闻听呼救,立即点化九龙山的九条伏地青龙,请它们施救,成就殊胜因缘。九条青龙欣然领命,立即兴风布雨,在阵上空下起倾盆大雨。交战双方被大雨浇得睁不开眼抬不起臂,自顾不暇。乱中,樊梨花率兵突围而去。

事后,樊梨花感念观世音菩萨救命之恩,遂在九龙山云兴之处,为观世音菩萨建寺塑像,以为永久供奉。此即为圣泉寺之来源。

25、民间故事楚汉战争

在公元前206年,即汉王元年的五月,刘邦让萧何任丞相,负责管理后方巴蜀地区,他亲自和韩信领兵从陈仓(现在陕西宝鸡东)偷渡,迅速占领了关中全部,至此,著名的楚汉战争正式发。

楚汉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刘邦处于下风,屡次被项羽杀得大败而归。后来,刘邦离间了项羽和范曾,逐渐占据上风,最后将项羽彻底打败。

楚汉双方又对阵了十个多月,因为有关中和蜀地的支援,刘邦逐渐占了上风,而项羽则兵源缺乏,粮草不足,难以和汉抗衡。在侯公的撮合下,项羽和刘邦定下了停战协定:楚汉以鸿沟(现在河南荥阳、中牟和开封一线)为分界线,东西分治。协定达成之后,项羽将战争中擒获的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送还。

项羽领兵东返,刘邦也打算领兵回关中。张良和陈平则极力劝说刘邦趁机灭掉项羽,因为这时项羽兵不精粮不足,万一他回到彭城,等于是纵虎归山。刘邦听了赶紧命令追击。同时派人命韩信和彭越火速集结,合击项羽。

在公元前202年的十月,刘邦追上了项羽,但到了固陵(现在河南太康西)时,韩信和彭越的队还没有到达。项羽向汉猛烈反击,将汉击溃。刘邦只得坚守不出,并马上派人许诺韩信和彭越,在击败项羽后立即封他们为齐王和梁王,于是韩信和彭越立即进兵。同时,楚的大司马周殷也被刘邦派人劝降,淮南王英布领兵也赶来会师。汉会合各路援共三十万,和项羽决战垓下。夜里,围困项羽的汉唱起了楚国苍凉的歌,使项羽以为汉已占有全部楚地。走投无路的项羽在大帐中和心爱的虞姬饮酒,乘着酒力慷慨而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当着项羽的面含泪自刎,项羽擦去眼泪,跃马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在渡过淮河后,身边只剩下了一百人,向东撤退,在东城(现在安徽定远东南)被灌婴的骑兵追上,项羽随从只有二十八人了,和汉激战三次,杀伤几百汉后,项羽最后横剑自刎。

26、民间故事刘统勋祭祖小神山的故事

在今天林州市五龙镇,流传着一段“刘统勋祭祖小神山”的故事,讲的是25岁的刘统勋中举后,在雍正朝先后供职翰林院与詹事府,并在南书房充当皇帝的文学侍从,主要是做文字工作。1736年,乾隆皇帝即位后,认为刘统勋有办事能力,授于刘统勋内阁学士、署刑部左侍郎的职务,特批准刘统勋回乡祭祖。为感谢皇帝的提拔重用,37岁的他踌躇满志,回到了老家山东省诸城县逢戈庄村(即现在的山东高密县注沟乡逢戈庄村)。

按说,祭祖立旗杆这件事在刘统勋考中举人后即可在家乡举行,但刘统勋的爷爷刘必显晚年立有家训“当官清廉,积德行善,官显莫夸,不立碑传,勤俭持家,丧事从简”,这不立碑传就是不叫后人为家里翻修新房,不修家谱,不为族人树旗立杆。因此,父亲刘高中举人后没有立旗杆,刘统勋中举后也没有回家立旗杆。但这一次不同,是皇帝批准自已回乡祭祖,那有不服从的道理。

众乡邻得知这一消息,经过急忙准备,这一天,刘统勋所在的小村锣鼓喧天,锦旗飘扬,热闹非凡。在众人的簇拥下,刘统勋来到了祖莹所在地,慎重追远,只等竖起写有“皇恩浩荡”的旗杆,行三叩九拜之礼。

他在心里默默地数着刘家的坟头,这是开基始祖刘福,他生有一个儿子叫刘恒。由于战乱兵灾,刘家族谱被烧毁。从此,族人对诸城以上刘氏家族的情况就不得而知,所以把刘福称为开基始祖。刘恒生三子:刘玳、刘瑁、刘瑚。第3代刘玳,生一子:刘思智。第4代刘思智生二子:刘通、刘远。第5代刘通生三子:刘必显、刘必前、刘必大。第6代刘必显,这是自己的爷爷,他生有四子:刘桢、刘果、刘、刘。第7代刘,这是自已的父亲,自己是在他46岁那年出生,他去逝时,自己才16岁。

此时,族人已经在祖坟前焚好了香,“皇恩浩荡”的大旗也已竖起,功成名就的刘统勋站在父亲的坟前,正准备行跪拜行礼,突然,他看见坟前的香火“突、突、突”跳了三下,刚刚竖起的旗杆也在风中“咯--吱”一声被折断。刘统勋心中“咯蹬”了一下,他知道,这是苍天在向自己显灵,按照过去的说法,扶不起“旗杆”便是血统不正。于是他便草草行了跪拜之礼,匆匆赶回了家。

热热闹闹一天之后,众乡邻散去,刘统勋让自家人都去休息,称自己要和母亲单坐会儿。是夜,他跪在年过半百的母亲床前,哽咽着说:“娘啊,我想知道自已的出身,我到底从哪里来?”说着,他便把上午去坟上的事和母亲说了一番。他母亲长叹了一声说,“你快起来吧。”刘统勋起身坐到母亲身边,母亲便和他说起了父亲的故事。

刘统勋接着问:“我老家在哪里,生父姓啥名谁?”刘统勋母亲说:“这个事以前你父亲不让说,怕影响你的前程,你父亲不在了已经20年了,你也长大了,我也没有必要再隐瞒你了。你生父是河南省林滤人,名叫刘应乾,那年,我们刚成家不到一年,你父亲便得了急病,不幸身亡。我当时怀有身孕,因你奶奶不待见,也因人贩子花言巧语说合,便被贩到了山东。你生父死后具体埋葬的地理位置是:南至鸡冠山,北至抬岭关,东至白岭根,西至峨眉山,中间有座小神山,小神山前埋祖先。”

听了此话,刘统勋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是身为朝廷大臣,必须维护朝纲的清正,如果自已挂上身为“遗腹子”的名声,众大臣必会嘲笑自已,认为自已的血统不正,朝廷也不可能重用自己。二是自己身为河南刘应乾的骨血,受着山东刘一家的养育之恩,一边是理,一边是情,两边都是自己的亲人。想来想去,这事自己先按下不表,等时机成熟了再作决定。

1739年,刘统勋的母亲病逝,皇帝按照“守孝三年”的惯例,批准刘统勋回老家守亲。1740年清明节前,刘统勋骑着马和一名随从自山东前往河南省林州市五龙镇,轻车简从,微服私访。

小神山位于五龙镇泽下村东一座园锥形的孤山,山高约150米,底部园周长约500米,山上林木缠绕,郁郁葱葱。

常言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刘统勋悄然出行,但回乡祭祖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刘家人诚慌诚恐,不知如何为好,因为刘统勋的母亲当年受到刘家排挤,是作为“遗腹子”被贩卖到山东的,这在“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是件不大光彩的事情。刘家有人担心被满门抄斩,说咱们一概不要承认,并连夜将刘家祖坟平了。

第二天,当刘统勋到泽下村寻找刘家人寻问时,刘家人一概否认。此时,和泽下村相邻的中石阵村有个叫刘文光的人,做纸张生意,在当地也算个大户,他听说此事后,急忙赶来和刘统勋相认,并把实情告诉了刘统勋,刘家人见此事掩盖不住,也赶忙前来谢罪。

在泽下村小神山刘应乾的坟前,刘统勋坚起“皇恩浩荡”的大旗,面对先父,焚香祈祷,作揖叩拜,虔诚祭奠先灵。临行前写下“统勋远道寻根叩拜先祖”十个大字,并留下银子,嘱刘家人在坟前立碑。后来,刘氏族人在小神山前坚起了一块盘龙大碑,上面刻有刘统勋返乡寻根祭祖的经过。

据《林虑刘氏族谱》载,刘应乾为刘氏第八代人,父亲刘沛,爷爷刘代贤,一家人都是以务农为本。

刘统勋到小神山祭祖回京后,他的地位急剧上升,1741年9月,被提拔为右都御史,乾隆年间累官至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机大臣,相当于正宰相。死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终年75岁,死后葬于山东诸城。刘统勋家族在清代十分显赫,先后出了11位进士,7位二品以上高官,乾隆帝为其赐字“海岱高门第”。尤其是刘统勋、刘墉父子在乾隆年间同朝为大学士,二人死后分获谥号“文正”和“文清”,被称之为“父子同宰”。

现在,在泽下村小神山前既没有了刘应乾的坟墓,又找不到刘统勋为他父亲立的石碑。据村中的老人回忆,小神山前原来确实有一片坟,听说上个世纪初还有保留,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刘应乾的坟上没有后人,小神山前逐渐香火冷落,早在1946年前后,“斗地主”、“反封建”之时坟就被平整掉了。

当时东泽下村和西泽下村隔着一条小河,那时河水很大,村民之间互相来往要跨着蹲石过河。村民们为了往来方便,从小神山前抬来了石碑和石条,在河中间的蹲石上修了漫水桥,其中就有刘统勋题字的石碑。据村中的老人回忆,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两村在漫水桥西修了石拱桥,就是现在东泽下村连结西泽下村的路,当时石碑被砸,用于垒砌。也有人说,七十年代初,泽下村在村东修水库,据说在修放水闸门时,由于没有合适的料材,村民们便把漫水桥的石碑抬来,将碑文锻平,刻上“东风水库”四个大字,究竟是不是刘统勋写字的碑文,现在也无从考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