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第三课时教案一等奖
1、《阿Q正传》第三课时教案
《阿Q正传》第三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阿Q正传》第三课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要点
1.未庄的环境变化,从不安到骚动到安静到太平。
2.阿Q的破灭。
3.假洋鬼子之流夺权成功。
4.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讲解课文。
教师启发讲话:全文开头时写到的消息传到未庄后,曾带来“大不安”,未庄人“摇动”,反动派惊恐,接着静修庵,剪辫子风波曾使未庄产生了一阵骚动以后的未庄又怎样了呢?(随着讲话在黑板上板书)
板书未庄(环境)不安(摇动、惊恐)骚动(静修庵,剪辫子风波)
1.请同学默读第二部分开头至“,党来了”。
释疑:航船七斤:撑航船的七斤,七斤,人名。绍兴人常在孩子刚生下来时称一称,几斤重就取名几斤。着了道儿:着,多音词,此处念zhuó;又念zhāo,如“第一着”;又念zháo如“自己睡着”;又念zhe(轻声),如“说着”、“想着”。
提问:试把这一部分未庄的环境描写与全文开头的那段描写作一比较,未庄发生了怎样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现实?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未庄经过一阵不安、骚动之后,人心又“日见其安静了”,这反映在了辛亥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只是进行了一场换汤不换药的,“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大权仍然落在地主豪绅的代表人物手中,最可笑的是“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跟课文开头写的三更四点偷偷摸摸把衣箱运到未庄来藏匿形成鲜明的对照。
城里是换汤不换药未庄则连汤也没换,只是赵秀才把辫子盘在了头顶,一个“盘”活画出了投机的嘴脸:进,可表示“”了,辫子已没了;退,可以随时放下辫子,迎接复辟。这种“秋行夏令”的壮举,真是“万分英断”!作者在对封建余孽们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也对辛亥的不彻底作了深刻的批判。
2.教师朗读从“阿Q听到了很羡慕”至“呸”。语气要扣住“失意”,第三段要显出阿Q的要强,但是外强中干的“强”。
释疑:“拗”是多音词,此处念ào,折的意思;又念ào,不顺,如“拗口令”;又念niù,固执,如“执拗”。
提问:分析阿Q在盘辫以后的心理活动。学生议论。教师小结:阿Q在看见赵司晨盘辫之后,“才有了学样的意思,”这跟静修庵一样又慢了一拍,使未庄人见了他不像以前那样显出“惊惧的眼光”,而是“不说什么话”,因而感到“很不快”、“很不平”、“很容易闹脾气”,特别使他“总觉得自己太失意”!怎能不失意呢?①静修庵,“他们不来打招呼”,②“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③眼前“小D也将辫子盘在头顶上了”。这虽是阿Q的特殊心态,却含蓄地批评了辛亥在对待对象、争取同盟上的错误做法,连阿Q也感到“既然革了命,不应该只是这样的。”现在偏偏这样了,当然使他对从“神往”而跌到“失意”了。
板书阿Q对的态度神往失意
3.请一个学生朗读从“这几日里”至“叫洋先生了罢”。
释疑;城里一个:暗指秋瑾。,念bì原意腿瘸,这里是慢慢走的意思;注意此字跟“蹩”的异同,蹩,念bié,跛,手腕或脚腕扭伤了,也可能有一跛一跛或慢慢走路的意思。如《药》里(驼背五少爷)“蹩到临街的壁角的桌边”。必恭必敬:必,现在写毕,过去通用。
“阿Q曾经领教过的棍子”,棍子:指手杖,第三章里阿Q骂假洋鬼子为“秃儿。驴……”时,曾挨过几下手杖。
教师讲解:正当阿Q失意之时,看到假洋鬼子为赵秀才带回一个银桃子,从此“大阔”,使未庄人“惊服”,而把阿Q更“不放在眼里了”。这使他悟出,要,“第一着仍然要和党去结识”。这个结论当然是对的,反映了他模糊的阶级意识,这跟假洋鬼子之流投机有本质的区别。可惜他找错了对象假洋鬼子。
4.教师和学生共同分角朗读,从“洋先生”至“出现白盔白甲的碎片”。要读出假洋鬼子的趾高气扬,阿Q的卑躬屈膝,赵白眼的狐假虎威。
提问:①联系上一段文字,作者是怎样描写假洋鬼子的形象的?学生议论、发言。教师整理成板书:
②假洋鬼子原是因留洋而剪了辫子的,为什么又重新留起辫子来?又为什么不梳辫子而“拆开了披在肩背上?学生议论、发言。教师小结:他留洋回来还是清皇朝,留起辫子才能“做大官”。发生后,他因剪过辫子,便剩机进城去投机。一看城里只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实质并不变,于是回到未庄后继续留他的辫子。但凭他那敏锐的嗅觉,后总跟前有所不同,因此,他把头发披散在肩上,好为他今后的行动留有选择进退的余地。这一细节描写极为成功,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假洋鬼子投机的两面派嘴脸,并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辛辣嘲讽和无情鞭挞。
③联系前文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阿Q去找假洋鬼子前后的心情的?这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议论、发言。教师整理成板书
阿Q的心情变化,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他的.愿望从失意到破灭的过程,“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前程,全被一笔勾销了”。阿Q结识党的失败,是假洋鬼子们扼杀的结果,也是辛亥本身不彻底所造成的,而他自身的愚昧、落后也注定了他只能有这个唯一的结局。
板书阿Q对态度神往失意破灭
5.请一个学生朗读,从“有一天”至“两只脚却没有动”。全节的声调略低,语气急促,稍带神秘感,“宁式床”要读重音。
释疑:既转弯:转弯以后;既,已经,这里作“以后”更通。
提问:这节叙述赵家遭劫的事有什么作用?学生议论、回答。
教师小结:
①反映了以后没有解决根本的矛盾,致使社会秩序混乱,给趁火打劫之徒大开方便之门。“不上二十天,抢案就是十几件”(本书第九章“大团圆”)。
②与课文开头举人老爷下乡寄放箱子相呼应,交待了箱子的去向。倒未使他失去什么,歹徒却抢去他的箱子,具有讽刺意味。
③呼应阿Q的狂想。作者故意用了“似乎”、“不分明”等字眼,采取雾里看花的手法,把阿Q幻想中的图景跟眼前的真实的抢劫行动混杂起来,让阿Q错把抢劫当。他多想参加啊,“两脚却没有动”。因为事先“他们不来招呼他”,假洋鬼子更不准他。
④为阿Q的最后“伏法”作了铺垫。不论是参加党还是参与抢劫,他两脚都没动,结果却被毙了,这就产生强烈的悲剧效果,人们在无限同情他的不幸的同时,更对吃人的封建社会表示强烈的愤恨,也对的不彻底表示深深的遗憾。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阿Q正传》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6.教师朗读最后两段。
释疑:末一段三个破折号的用法:第一个解释说明,第二个跳跃式地转换话题,第三个语气不连贯。
提问:未庄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议论、发言。教师不断重复一些词语:黑暗、寂静、太平、更漆黑、关好大门等。并在本课时开头板书的未庄(环境)……后加“太平”两字。小结:未庄经历了不安、骚动之后又一切恢复了太平,不过更“漆黑”了。
教师讲解末一段:阿Q彻底失败了,末一段作者以大段的心理描写写出了阿Q对失败原因的检讨:假洋鬼子不准我造反”。怎么办?阿Q又祭起了他唯一的法宝精神胜利,“造反是杀头的罪名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要告一状”,把假洋鬼子“抓进县里去杀头”,结果自己却被毙了,多么令人辛酸的幽默!
二、布置作业。
1.抄录本课的多音词。
2.复习全文,思考:①本文的环境描写。②阿Q是怎样一个形象?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阿Q正传》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阿Q正传》教学设计
2、《阿Q正传》第三课时教案
《阿Q正传》第三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阿Q正传》第三课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要点
1.未庄的环境变化,从不安到骚动到安静到太平。
2.阿Q的破灭。
3.假洋鬼子之流夺权成功。
4.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讲解课文。
教师启发讲话:全文开头时写到的消息传到未庄后,曾带来“大不安”,未庄人“摇动”,反动派惊恐,接着静修庵,剪辫子风波曾使未庄产生了一阵骚动以后的未庄又怎样了呢?(随着讲话在黑板上板书)
板书未庄(环境)不安(摇动、惊恐)骚动(静修庵,剪辫子风波)
1.请同学默读第二部分开头至“,党来了”。
释疑:航船七斤:撑航船的七斤,七斤,人名。绍兴人常在孩子刚生下来时称一称,几斤重就取名几斤。着了道儿:着,多音词,此处念zhuó;又念zhāo,如“第一着”;又念zháo如“自己睡着”;又念zhe(轻声),如“说着”、“想着”。
提问:试把这一部分未庄的环境描写与全文开头的那段描写作一比较,未庄发生了怎样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现实?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未庄经过一阵不安、骚动之后,人心又“日见其安静了”,这反映在了辛亥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只是进行了一场换汤不换药的,“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大权仍然落在地主豪绅的代表人物手中,最可笑的是“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跟课文开头写的三更四点偷偷摸摸把衣箱运到未庄来藏匿形成鲜明的对照。
城里是换汤不换药未庄则连汤也没换,只是赵秀才把辫子盘在了头顶,一个“盘”活画出了投机的嘴脸:进,可表示“”了,辫子已没了;退,可以随时放下辫子,迎接复辟。这种“秋行夏令”的壮举,真是“万分英断”!作者在对封建余孽们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也对辛亥的不彻底作了深刻的批判。
2.教师朗读从“阿Q听到了很羡慕”至“呸”。语气要扣住“失意”,第三段要显出阿Q的要强,但是外强中干的“强”。
释疑:“拗”是多音词,此处念ào,折的意思;又念ào,不顺,如“拗口令”;又念niù,固执,如“执拗”。
提问:分析阿Q在盘辫以后的心理活动。学生议论。教师小结:阿Q在看见赵司晨盘辫之后,“才有了学样的意思,”这跟静修庵一样又慢了一拍,使未庄人见了他不像以前那样显出“惊惧的眼光”,而是“不说什么话”,因而感到“很不快”、“很不平”、“很容易闹脾气”,特别使他“总觉得自己太失意”!怎能不失意呢?①静修庵,“他们不来打招呼”,②“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③眼前“小D也将辫子盘在头顶上了”。这虽是阿Q的特殊心态,却含蓄地批评了辛亥在对待对象、争取同盟上的错误做法,连阿Q也感到“既然革了命,不应该只是这样的。”现在偏偏这样了,当然使他对从“神往”而跌到“失意”了。
板书阿Q对的态度神往失意
3.请一个学生朗读从“这几日里”至“叫洋先生了罢”。
释疑;城里一个:暗指秋瑾。,念bì原意腿瘸,这里是慢慢走的意思;注意此字跟“蹩”的异同,蹩,念bié,跛,手腕或脚腕扭伤了,也可能有一跛一跛或慢慢走路的意思。如《药》里(驼背五少爷)“蹩到临街的壁角的桌边”。必恭必敬:必,现在写毕,过去通用。
“阿Q曾经领教过的棍子”,棍子:指手杖,第三章里阿Q骂假洋鬼子为“秃儿。驴……”时,曾挨过几下手杖。
教师讲解:正当阿Q失意之时,看到假洋鬼子为赵秀才带回一个银桃子,从此“大阔”,使未庄人“惊服”,而把阿Q更“不放在眼里了”。这使他悟出,要,“第一着仍然要和党去结识”。这个结论当然是对的,反映了他模糊的阶级意识,这跟假洋鬼子之流投机有本质的区别。可惜他找错了对象假洋鬼子。
4.教师和学生共同分角朗读,从“洋先生”至“出现白盔白甲的碎片”。要读出假洋鬼子的趾高气扬,阿Q的卑躬屈膝,赵白眼的狐假虎威。
提问:①联系上一段文字,作者是怎样描写假洋鬼子的形象的?学生议论、发言。教师整理成板书:
②假洋鬼子原是因留洋而剪了辫子的,为什么又重新留起辫子来?又为什么不梳辫子而“拆开了披在肩背上?学生议论、发言。教师小结:他留洋回来还是清皇朝,留起辫子才能“做大官”。发生后,他因剪过辫子,便剩机进城去投机。一看城里只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实质并不变,于是回到未庄后继续留他的辫子。但凭他那敏锐的嗅觉,后总跟前有所不同,因此,他把头发披散在肩上,好为他今后的行动留有选择进退的余地。这一细节描写极为成功,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假洋鬼子投机的两面派嘴脸,并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辛辣嘲讽和无情鞭挞。
③联系前文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阿Q去找假洋鬼子前后的心情的?这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议论、发言。教师整理成板书
阿Q的心情变化,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他的.愿望从失意到破灭的过程,“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前程,全被一笔勾销了”。阿Q结识党的失败,是假洋鬼子们扼杀的结果,也是辛亥本身不彻底所造成的,而他自身的愚昧、落后也注定了他只能有这个唯一的结局。
板书阿Q对态度神往失意破灭
5.请一个学生朗读,从“有一天”至“两只脚却没有动”。全节的声调略低,语气急促,稍带神秘感,“宁式床”要读重音。
释疑:既转弯:转弯以后;既,已经,这里作“以后”更通。
提问:这节叙述赵家遭劫的事有什么作用?学生议论、回答。
教师小结:
①反映了以后没有解决根本的矛盾,致使社会秩序混乱,给趁火打劫之徒大开方便之门。“不上二十天,抢案就是十几件”(本书第九章“大团圆”)。
②与课文开头举人老爷下乡寄放箱子相呼应,交待了箱子的去向。倒未使他失去什么,歹徒却抢去他的箱子,具有讽刺意味。
③呼应阿Q的狂想。作者故意用了“似乎”、“不分明”等字眼,采取雾里看花的手法,把阿Q幻想中的图景跟眼前的真实的抢劫行动混杂起来,让阿Q错把抢劫当。他多想参加啊,“两脚却没有动”。因为事先“他们不来招呼他”,假洋鬼子更不准他。
④为阿Q的最后“伏法”作了铺垫。不论是参加党还是参与抢劫,他两脚都没动,结果却被毙了,这就产生强烈的悲剧效果,人们在无限同情他的不幸的同时,更对吃人的封建社会表示强烈的愤恨,也对的不彻底表示深深的遗憾。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阿Q正传》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6.教师朗读最后两段。
释疑:末一段三个破折号的用法:第一个解释说明,第二个跳跃式地转换话题,第三个语气不连贯。
提问:未庄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议论、发言。教师不断重复一些词语:黑暗、寂静、太平、更漆黑、关好大门等。并在本课时开头板书的未庄(环境)……后加“太平”两字。小结:未庄经历了不安、骚动之后又一切恢复了太平,不过更“漆黑”了。
教师讲解末一段:阿Q彻底失败了,末一段作者以大段的心理描写写出了阿Q对失败原因的检讨:假洋鬼子不准我造反”。怎么办?阿Q又祭起了他唯一的法宝精神胜利,“造反是杀头的罪名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要告一状”,把假洋鬼子“抓进县里去杀头”,结果自己却被毙了,多么令人辛酸的幽默!
二、布置作业。
1.抄录本课的多音词。
2.复习全文,思考:①本文的环境描写。②阿Q是怎样一个形象?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阿Q正传》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阿Q正传》教学设计
3、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第1课时《青春飞扬》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第1课时《青春飞扬》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青春含义的理解;青春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实例,学生体验拥有青春的快乐,在体验中感悟青春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青春的意义
教学难点:
青春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
想一想:
你认为什么是青春?你会用哪些词语描述青春?
提示:纠结、梦想、莽撞、遗憾、美好、勇气……
教师总结: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飞扬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成长的渴望
活动一:描述青春
(多媒体展示活动要求)大家描述青春的词语。在青春的词典里,立、自由、理想、信念……这些词语具有特别的意义。
想一想:
你对青春有什么渴望?
提示:翱翔、梦想飞扬、浪漫爱情、激荡情感
教师强调: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
目标导学二:飞翔的力量
(多媒体显示)
活动二:展开想象
假如想象你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应该拥有怎样的羽翼才能立飞翔?
提示: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在自己愿望
教师讲述:大家写了很多词语,比如自信、自尊、自强等。我们现在看看能不能是我们展开翅膀翱翔于蓝天。
(多媒体显示)
有些人从小就失去了自信,常常有大人们的训斥:“这孩子太笨了,将来没有什么出息。”久而久之,他就会自己认可了,碰到小失败就会自我安慰:“反正我很笨,我是不会完成的。”这样他的青春年华就少了一份快乐,多了几分悲伤。但有些人就具备了自信,无论是别人的贬低,还是碰钉子,他总会保持一种自信的心态,相信自己,所以他历尽千辛去攻克,拼尽全力去改变,终于他的努力,造就了成功,也尝到了自信的甜头,后来,自信便一直陪伴着他。
活动三:你选择谁
你会向他们谁学习?说说理由。
提示:生活中,我们因为有自信才能勇气,才能坚持,创造奇迹。
教师讲述:
青春为什么需要自信?
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多媒体显示)
轮椅姑娘—李玉川
11岁时充满阳光与快乐的李玉川因一次事故导致全身23出骨折,高位截瘫。只能与病床与轮椅相伴
“画画是我从小的爱好,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我不甘心就这么放弃。所以,即使再苦再累,我都必须坚持下去。”李玉川告诉记者,为了画画,她坚持积极治疗。只要有时间,她就会练画画,因为那是她的梦想。
由于身体的缘故,李玉川没法天天去学校,几乎靠自学,但她的成绩一直优秀。十多年来,她先后辗转北京、江西、山西等地治疗。其间,一直有很多热心人士帮助和资助她。在求学的第四年,按照有关规定,李玉川取得了北京的学籍。没有向命运低头的李玉川,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自学完成了中学的课程,并考取了国内绘画艺术最顶尖的`学府——美术学院。2008年,美术学院给了她一份宝贵的录取通知书。2013年,玉川又考取了美术学院的公费研究生。
思考:(1)轮椅姑娘李玉川给我们带来什么震撼?从她身上你学习到什么?
提示:从李玉川小时候兴趣,遭遇事故到高度截至,没有放弃梦想,克服各种困难,考取了国内绘画艺术最顶尖的学府——美术学院又考取了美术学院的公费研究生。看到自强不息的李玉川。
教师讲述:通过李玉川故事让看到自强不息的李玉川。使我们懂得要自强,不向命运低头。自信、自强使自己的青春无悔。
(2)青春为什么需要自强?
教师讲述: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让我们的青春放光彩取得成功。
(多媒体出示材料)
我们的进步,表现在时时、处处、事事:
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与同学有效沟通,顺畅表达;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3)反思一下,这些进步是否点给你自信?与同学交流,找到能让自己增强自信的方法,并在生活中尝试。
提示:帮助朋友解决困难;把生活中不开心的事记录下来;做自己开心的事等等。
教师讲述: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惰性、地址诱惑、战胜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多媒体显示材料)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4)思考: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教师讲述:青春期的我们要坚持自信自强,勇于承担历史重任,肩负起祖国的希望。
归纳:对于青春期的我们,有很多梦想等着我们去实现,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让我们给青春扎上翅膀,去实现青春的梦想。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我们要培养自信、自强使得青春更放光彩。
板书设计
成长的渴望
青春飞扬
飞翔的力量
教学反思
1.利用分组抽题的方式,讨论所抽题目加深对知薯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题作用,教师作为引导者,完成学习任务。
2.结合一些情景设置,让学生从生活的事例加以理解青春。把抽象的青春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这节课学生分组讨论,由于是抽题讨论,使有的学生只学习自己所抽取的问题,在老师讲其他问题,不注意听课。以后要注意调整使用这种方法。
3.自信、自强培养的方法,讲的再细效果会更好。
4、《三袋麦子》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练习讲好这个故事。
4、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重难点:
1、复述故事
2、知道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齐读,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子”轻声)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先读课后生字,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词语
馒头、憨厚、搬、节俭
防止、拜访、仍
虫蛀、至今
B、自读
C、细心的同学找找各组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点?
D、指名读
三、再读课文
1、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
2、学生自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
4、评价,奖励
四、三读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词语意思呢
2、学生自读
3、交流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读:
1、读了这个故事,在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喜荒一个呀,为什么?
2、指导口述
3、戴头饰到讲台边表演边朗读
六、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这课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的吗?
2、学生口述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5、三年级语文《石榴》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知士标: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石榴的生长过程。
3、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枣庄石榴的喜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弄清石榴的生长过程。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以读为主线,创设活动场景,让学生看看、读读、议议、练练从而不断积累、感 悟。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教师出示苹果)你们认氏师手中的水果吗?你想把它介绍给大家吗?今天,老师就要带小朋友们走进一篇新的课文,到石榴王国去做客,你们想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榴”本来念第二声,在“石榴”这个词中,“榴”念轻声。(齐读课题。)到了石榴王国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教师归纳)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通过阅读课文去解决它们)是啊!同学门在课文中能得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二、学习生字、词。
1、 出示本课生字词:
抽出 仿佛 甚至 肚皮 扒开
喜讯 活泼 剥开 玛瑙 顿时
甜津津 酸溜溜 驰名中外 郁郁葱葱
咧开了嘴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清爽无比
a、小老师领读。 b、开火车读。 c、齐读。
小结:我们语文是个大课堂,只要你像刚才那样,在和亲朋好友交谈中、在出门逛街时,在读课外书报时……处处留心,不断积累,一定会学到许许多多生字词、还能学到许多课本中学学不到的语文知识。
三、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过渡:这些生字词、回到课文中去,你还认识吗?(学生自由说)别说大话,想自己先练读练读吗?
1、 自读要求:(目标展示)
(1)放声朗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好自然段序号。
2、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一共几自然段?
(2)请四位小朋友来读课文的四个自然段,其余小朋友认真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如有读不准的字、词、句,教师相机打断纠正。)(学生评价)你最欣赏他读的那些句子或者那些句子你还可以读得更好?可以说说理由。(教师相机把难读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学生讨论。
过渡:同学们确实读准了生字词,读通了句子,看来这次来石榴王国作客已经有了收获。那么,课文究竟是怎样介绍石榴娃娃成长的`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有可能部分同学知道,有可能都不知道)你们是自己读懂解决,还是就老师告诉大家。(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查看)
1、课文怎样介绍石榴娃娃成长的?
①小组讨论。(小小组讨论)
②指名回答。(边回答边送石榴标签)
③请拿到标签的小朋友上台,哪位小朋友根据石榴生长过程给他们排排队。(请小朋友上来排序,在不断调整中排正确)
2、请小朋友把石榴标签贴在黑板上。
3、那位小朋友连贯的说一说石榴生长的过程。(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五、过渡:石榴娃娃都在为你们喝彩呢!多么可爱的石榴娃娃啊!我们一起在把课文来读一读吧。
六、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看看那些生字难写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讯"、"甜",教师范写)
2、指导学生开始描红。(教师来回查看,随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
七、布置作业。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根据各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抄写遍数)
板书设计:
16 石榴
抽枝 长叶 结果 成熟
6、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第一课时教案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评点】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周一贯评点)
7、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第一课时教案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评点】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周一贯评点)
8、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第一课时教案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评点】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周一贯评点)
9、四年级语文下册第《第一次抱母亲》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难点】
怎样使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孝子情怀,并能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悟自己的母爱和表达自己的爱。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齐读课题。提出想法或者疑问。(为什么要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脖子、摔倒、瘦小、翻山越岭,愧疚、仰面、责怪、突发奇想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读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练读。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责怪”责备;埋怨。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指名评价。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重点指导:
(1)为什么要抱母亲?(换床单,报母恩)板书:换床单 报母恩
出示:
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指导朗读。
“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2)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难过,愧疚)板书:难过 愧疚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指导朗读。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师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2、根据板书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快速阅读课文,并完成本课补充习题第四题。
指名反馈。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 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3、指导写字。
生字:脖 摔 翻 瘦(找找两组字的特点,再自由识记生字。)
交流要点。(“脖”的右上部为小十字,“翻”的左下部为田字,“瘦”注意中间两笔横之间要断开。)
3、范写:瘦
四、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朗读课文,识记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 报母恩
难过 愧疚
10、四年级语文下册第《第一次抱母亲》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难点】
怎样使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孝子情怀,并能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悟自己的母爱和表达自己的爱。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齐读课题。提出想法或者疑问。(为什么要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脖子、摔倒、瘦小、翻山越岭,愧疚、仰面、责怪、突发奇想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读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练读。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责怪”责备;埋怨。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指名评价。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重点指导:
(1)为什么要抱母亲?(换床单,报母恩)板书:换床单 报母恩
出示:
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指导朗读。
“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2)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难过,愧疚)板书:难过 愧疚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指导朗读。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师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2、根据板书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快速阅读课文,并完成本课补充习题第四题。
指名反馈。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 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3、指导写字。
生字:脖 摔 翻 瘦(找找两组字的特点,再自由识记生字。)
交流要点。(“脖”的右上部为小十字,“翻”的左下部为田字,“瘦”注意中间两笔横之间要断开。)
3、范写:瘦
四、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朗读课文,识记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 报母恩
难过 愧疚
11、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七课第1课时《回望成长》
第五课 少年的担当
第1课时 走向世界大舞台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具有国际视野,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世界作贡献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断自我更新,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知士标
知道自己是多样世界中的一员,明白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道理,积极为世界增添光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为世界添光彩。
教学难点: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歌曲—《静海》)学霸与音乐爱好者邂逅,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近日,一张名为《静海》的音乐专辑刷了成都七中师生的朋友圈。
这张专辑从写词、谱曲、编曲、录制均由学校4名高中生完成,最令人惊叹的是除了词曲动人,专辑的主创、主唱各有千秋,主唱人员均为校园歌手赛事冠,而且主创人员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26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获金奖,均保送北京大学。
想一想:从上述材料中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提示:在父母的引领下,我们开启了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迈出了探索世界的第一道门。我们走出家门,步入学校,逐步融入社会,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一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多彩世界中的我
(一)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
活动一:情景模拟 感受走向世界的'形式
1.活动:选出学生代表,模拟教材第55页“探究与分享”中的情境,谈谈自己的认识。
2.教师提问:(1)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与同学分享。(2)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还有哪些?
3.归纳总结:我们会与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我们要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
(二)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
活动二:新闻分析 学会交流沟通
1.材料展示:20xxGoodTalk(地球村)国际青少年双语演讲大赛新加坡赛区决赛暨颁奖典礼在新加坡区域英语中心举行。对每一位选手来说,参与“地球村”双语大赛都是人生中的一种历练。青少年在参赛过程中培养立自主的习惯,结交异国好友并认识外部世界,是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为中新青少年多交流、多交往、多交心搭建了良好平台。
2.小组合作,分析新闻。
3.教师讲述: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我们学会关爱,相互理解,赢得尊重,获得成长的力量。面对困难时,我们勤于沟通,真诚合作,更加理性、智慧地解决问题。我们一路历练、成熟,不断自我更新,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活动三:小辩论
1.阅读教材第56页“探究与分享”,就“宅男宅女”现象展开辩论。
2.分组准备,展开辩论。
3.教师对学生辩论作出评价。
目标导学二:我为世界添光彩
(一)努力为世界增添光彩
1.教师提问:说一说我们每个人与世界有什么关系。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点拨: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要努力为世界增添光彩。
(二)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1.阅读教材第57页“探究与分享”。
2.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上分享交流。
3.问题思考:“普通事,看似普通,却不可或缺”,说明了什么?
4.归纳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员,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我们要从普通的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1.阅读教材第58—59页“探究与分享”。
2.教师提问:(1)选择你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说说理由。(2)这样的学习经历对适应未来世界的挑战有什么意义?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
4.归纳总结:着眼未来,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正逐步走向世界,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也了解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知道了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世界,懂得了个人要努力为世界添光彩、作贡献,就要全面提升个人素养的道理。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贴合学生实际,学习兴趣较为浓厚,通过学习正确认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知道个人应当为世界做什么。学习多彩世界中的我,要注意用好教材中的材料,指导学生理解,提高认识;学习我为世界添光彩,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为个体如何才能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感。
12、九年级下册第六课第2课时《多彩的职业》教案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正确认识职业的基础上逐步确立更为开阔的择业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素养,为精彩的明天做好准备
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身边不同职业的特点和入职条件,客观对待职业要求,正确认识敬业精神的各种表现
知士标
了解做好职业准备的原因,知道如何做好职业准备;认识敬业精神的重要性,明确敬业精神包括的内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选择职业。
教学难点:敬业精神。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国工匠——胡双钱》
胡双钱从小就喜欢飞机。小时候,为了看飞机,他不惜从家步行两个多小时到机场附近,躲在跑道边的农田里看飞机起落。炎炎夏日,他常常被水沟边的蚊虫叮得满身是包。
胡双钱技校毕业后进入上飞公司。一进门,学钣铆工的他就被分配到专业不对口的机加车间钳工工段。一些人走掉了,可老实憨厚的胡双钱选择了留下。凭着“只要能造飞机,自己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的一股劲,他开始了自己的钳工生涯。
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提示:职业与兴趣的关系。进行职业选择,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一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职业准备
(一)做好职业准备的'原因
1.材料展示:啃老族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啃老族”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龄都在23—4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2.教师提问:你认为啃老族主要欠缺的是什么?
3.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4.师生总结:个人从事一定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要求,也是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路径。
5.阅读教材第74页“探究与分享”。小王、小李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6.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7.师生总结:做好职业准备,进行职业选择,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要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挑战
1.材料展示:国际劳工组织20xx年5月14日发布名为《20xx年全球就业和社会展望:绿色就业》的报告指出,能源领域的绿色发展,包括改变能源结构、促进电动汽车使用和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等做法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针对空气、水、土壤等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也将有助于维持农业、渔业、林业和旅游业等行业的就业稳定。报告说,如果在能源生产和使用中采取“绿色”措施,美洲、亚太地区以及欧洲到20xx年将分别增加约300万、1400万和200万个就业岗位。
2.教师提问:这个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3.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4.师生总结: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引起传统职业的变革和新兴职业的兴起。人们的职业选择越来越丰富,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挑战。
(三)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1.阅读教材第76页“探究与分享”。
(1)为什么有些职业会消失,新的职业会产生?
(2)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对我们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什么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3.归纳总结: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抓住机遇,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目标导学二:敬业精神
(一)每种职业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1.材料展示: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永噪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2.教师提问:护士叶欣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3.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4.归纳总结:每种职业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国家对职业行为有法律规范要求,社会对职业行为有道德要求。
(二)热爱自己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阅读教材第77页“探究与分享”。
(1)一个人的敬业精神要从小培养,从学生时期的刘洋身上你得到什么启发?
(2)何金娣老师的敬业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3.师生总结: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富有激情地投入工作,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三)培养兴趣,履行好工作职责
1.阅读教材第78页“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评价小李的频繁跳槽?
(2)小组讨论:为了兴趣,是否应该跳槽?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3.归纳总结:兴趣往往需要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兴趣也会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处理好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兴趣,履行好工作职责,爱岗敬业。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职业准备的有关知识。包括做好职业准备的原因、如何做好职业准备、就业的机会和挑战等;也了解了敬业精神的有关内容,知道了每种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要求,我们要珍惜大好青春年华,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素养,为精彩的明天做好准备。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职业准备,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未来会从事某一种或多种职业,承担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在走向未来的征程中,我们该如何做好职业准备,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结合具体例子体验感悟,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一个是敬业精神,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敬业精神,用好刘洋和何金娣老师的例子来加深对敬业精神的认识。
13、《秋天》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同学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你最喜荒一个季节?为什么?
2、你能说说秋天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么?(太阳更红更娇,空气更甜更好)
3、为什么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今天,我们就跟着秋风信使,一起到秋天里去看一看,瞧一瞧吧!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自由读课文26小节,看看我们的秋风都到了哪此地方?
2、秋天一到,秋风习习,你知道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田野、小路、果园)
⑴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
⑵看来,这秋风可真调皮,你能来读一读么?
⑶指名朗读
3、其实,调皮的秋风还去了许多地方,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默读3-5小节)
⑴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说)
⑵相机,秋风飘到果园,果园里的其它果实又会怎么样呢?
⑶出示: 嚷着冷了, 。 。(练说)
⑷看哪,果实们多么快乐,一个个咧着嘴笑呢,谁来读读第4小节,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快乐!
4、看到果园里硕果累累,田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谁来读读第5小节。
⑴你知道玉米的烦恼是什么?你有烦恼么?可是秋风一到,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忘记烦恼的玉米,和他一样把烦恼也忘掉吧!(指读,齐读)
5、秋天,实在是太美好了!看着这美丽的秋天,你想说些什么?(男女生分小节读2-5小节)
三、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我们的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这丰硕的果实,这迷人的花香,这美丽的秋景,都是谁的功劳?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秋日更红更娇,为什么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⑴自由交流
⑵师生共读1-6小节(配乐《秋日的私语》)
5、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她在每个人的心中,也是各不相同的,走在秋天
⑴范读第七小节
⑵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珍藏下这美丽的秋天呢?
⑶记得,我们一起用朗读来吧秋天好好珍藏。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6、总结:一阵风,给大地捎来了秋意,山林变色,秋意更醉人,课后,请同学们到校园里找一找秋天,看看,你是否也可以找到秋天的足迹!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14、●语》第一课时教案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齐读课题。
2、 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并思考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请在书上把有关内容画出来)谁能把自学要求读一下?(指名读)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要求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老师要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谁能读得又准又响亮?
通晓 矫健 催促 无拘无束 疏忽 预报 应验 呆楞楞
(1)指名读,老师随时正音
(2)这些词中的哪些字音还要特别注意呢?
“冶”和“治”
(3)谁能把这些词读一读呢?(指名读)
(4)齐读两遍,好,最后我们连起来把这些词读两遍。
(5)大家读的真好,现在我把拼音去掉,谁能读好它?(指名)
(6)生字词学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讨论学习课文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重新出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三、 指导分段。
1、 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
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讲了一个意思,就立成段。
2、 分组交流。指导学生畅所欲言。
3、 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 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造句:
疏忽……
顽强……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钢笔描红。
15、《古诗》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习了唐代的三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或背一背呀?
2、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枫桥夜泊》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再现画面。
二、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自己学习《别董大》和『江吟》这两首诗。
1、给一定时间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在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
(1)《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原题有两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一二两句写景。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写雪中的景致,同时也是隐喻董大即将分手远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作者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三四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劝故人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抒呢?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远景。作者没有承接前两句抒发悲苦的情调,而是表现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写景是为了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提问:诗中描写的景物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2)『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大约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夕阳从地平线上平铺水中,江面上形成了一半碧绿一半红的景观。“铺”字用得非常恰当。“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由此诗人在第三句对这种景象进行了赞美: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啊!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然后指名读,评读,教师指导读。
5、背诵这三首古诗。
三、总结
这三首诗通过写景抒发了个人感情。每首诗不仅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对诗句的阅读、感悟,想象诗中的景物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下,我们可以选其中一首古诗默写下来,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
附: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课外延伸
在班级举行“古诗朗诵会”活动。教师可从朗读技巧上做些指导。
16、《蜜蜂》第二课时教案
设计思路: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园里,和孩子们一起跳集体舞,主要目的是让他们感受舞蹈的乐趣以及人际交往的快乐。三月,春暖花开的时节,小蜜蜂是孩子们常见也很喜欢的小动物,这一内容很贴近孩子的生活。于是,我针对小班孩子肢体动作发展的程度,设计了小班集体舞教学活动"小蜜蜂",创设了花园的情境,让孩子们自己扮演成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勤劳采蜜、快乐玩耍的情境中,感知音乐节拍,学习小碎步,也从中获得一种对小蜜蜂勤劳、不懒惰表示认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学习跟随音乐较合拍地小碎步行进,并做蜜蜂飞舞的动作。
2.初步学跳单圈舞,尝试在圆圈上逆时针换位置。
3.体验集体舞带来的乐趣。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蜜蜂头饰,与人数相同的椅子围成圈(椅子上面插上花),左手戴上皮筋,音乐"小蜜蜂"、剪切好的音乐A、B两段。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学习蜜蜂飞舞的动作
(老师和幼儿戴上头饰)
"春天到了,小蜜蜂你们看,花园里的花儿都开了,真美啊!妈妈一会儿带你们去花园玩儿,好吗?"
"现在先跟妈妈学学本领:踮起脚尖走一走,打开翅膀飞一飞。"
"排好队跟着妈妈飞到花园去吧。"放整段音乐。
(评:活动开始,我就创设了游戏情境"小蜜蜂去花园采蜜",将一朵朵盛开的花儿粘贴在椅背上,再将贴花的椅子围成圆圈,变成了美丽的大花园。老师和孩子头戴小蜜蜂的头饰,就变成了蜜蜂妈妈带着一群可爱的小蜜蜂去花园采蜜了。
在去花园时,我带着小蜜蜂们在音乐的背景下飞舞,将动作重点提前练习,并让孩子们在飞飞玩玩的过程中感知了音乐的旋律。)
二、分段学习动作
1.学习A段动作
"飞呀飞,找到一朵花站站好,站到点上。"
"我们一起来动动翅膀吧:先打开戴皮筋的这只翅膀,再打开另外一只翅膀,两只翅膀一起打开,飞呀飞,飞呀飞,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跟着妈妈的口令一起来做动作:有一个小蜜蜂,飞到西又飞到东,嗡嗡嗡嗡,嗡嗡嗡嗡,不怕雨也不怕风。"
放A段音乐,做一遍动作。
(评: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记忆负担和动作负担,我尽量压低动作难度,在动作的设计上主要是让孩子学习小碎步行进,学做蜜蜂飞舞的动作,并且飞舞的动作由单臂轮流打开到双臂同时打开。在学做动作时,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又采用了与音乐节奏匹配的儿歌来帮助孩子把握节奏学习动作。孩子们在语言节奏的引导下,很轻松地就学会动作了。)
2.重点学习B段逆时针交换位置
"小蜜蜂们,先在花园里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下。"
"我们已经学会了飞的本领,现在要去采蜜了。先看看妈妈是怎么采蜜的。"
放B段音乐,老师示范采蜜。
"刚才妈妈是怎么采蜜的?"(飞到前面的一朵花站好,采蜜的时候翅膀往后伸直,摇摇小脑袋。)
(评:为了增强趣味性,我引导孩子们换一朵花采采蜜。空间位置的更换是活动的难点,所以采蜜的动作设计也相对比较简单,就引导他们两只"翅膀"往后伸直,小脑袋靠近花儿摇一摇。可爱、有趣的动作,孩子们做起来特别有兴致!)
"跟妈妈一起来采蜜吧!找一朵花站站好,有皮筋的翅膀靠着花。"
"跟着妈妈一起往前飞,飞到前面的一朵花就站好了,一起采采蜜。再往前飞,采采蜜。"
"现在跟着妈妈的口令一起去采蜜:飞呀飞呀飞呀飞,采采采采采采蜜,飞呀飞呀飞呀飞,采采采采采采蜜。"
放B段音乐,带幼儿一起逆时针交换位置采蜜。
(评:小班孩子年龄小,空间意识弱,方位感差。因此,活动中我用了舞蹈器具"手腕花"来帮助孩子区分左右,学会逆时针交换位置。这一器具的运用,很容易就解决了难点,只要通过语言提示"有皮筋的翅膀靠着花",孩子马上就能区分左右,跟着老师一起逆时针飞了。 )
三、随音乐,完整地表演
"今天小蜜蜂真能干,学会了飞的动作,还学会了采蜜,现在我们要把刚才的本领一起来表演表演,好吗?"
带幼儿完整表演两遍,最后结束时让幼儿做花的造型。
(评:在固定动作的基础上,我还设计了让孩子采蜜后自由创编花的造型。这样,整个活动既有相对稳定的形式和固定的动作,又给了孩子们即兴发挥、创造的空间,尽量使孩子们能在集体舞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感受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