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古诗文赏识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古诗文赏识

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古诗文赏识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古诗文赏识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image.png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卷帘人”却敷衍女主人公,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全词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注释】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翻译】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之前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注释|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注释:

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赏析: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因而,她急问清算衡宇,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注释|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注释:

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赏析: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因而,她急问清算衡宇,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4、《折桂令·微雪》古诗文赏识

《折桂令·微雪》古诗文赏识

【原文】:

折桂令?微雪

无名氏

朔风寒吹下银沙,蠹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僻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数片琼葩,点缀槎丫。孟浩然容易寻梅,陶学士不够烹茶。

【注释】:

朔风①:北风。

槎丫② 树木枝杈歧出貌。

陶学士③即陶谷,五代时名士。性好茶事,曾得党太尉(党进)姬,命掬雪水烹茶,并戏之日:“党家应不识此?”姬日:“彼粗人,安知此,但能于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耳。哪有这种风味。”后“陶学士”遂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翻译】:寒冷的北风把雪花隔着屋帘吹进屋子。雪花飘过柳枝惊动了树上的乌鸦。雪花就像柳絮一样轻盈、梨花一样娇媚。可怜的是下的太少,只不过是来庆祝一下农家的丰收。落下几片雪花,点缀着树丫。孟浩然喜欢踏雪寻梅,陶学士只不过喜欢烹茶。

【赏析】:

寒冷的北风把雪花隔着屋帘吹进屋子。雪花飘过柳枝惊动了树上的乌鸦。雪花就像柳絮和梨花一样娇媚。可怜的是下的太少,就是来庆祝一下农家的丰收。描写生动、细腻,表现了作者宁静闲适的.情趣,也表现了对贫苦百姓的怜悯和农家丰收的喜悦的赞美之情。

【阅读训练】:

1.作者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下雪的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蠹砌穿帘,拂柳惊鸦”。

2.这首元曲的献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拟人,写细小的雪子撒落在台阶,就好像蛀虫蛀蚀过一样,在寒冷的北风中,雪子穿进屋帘。雪子飘过柳枝惊动了树上的乌鸦。描写生动、细腻,表现了作者宁静闲适的情趣。(答对雪景的喜爱之情也算对)(修辞手法1分、内容2分、情感1分,共4分)

2.①对贫苦百姓的怜悯和农家丰收的喜悦。②对雪景的喜爱。③安贫守己的怡然自得。④对风雅之士的调侃。(答一个要点1分,答两点2分,共4分,答三点即可给满分)

5、虞美人古诗文赏识

虞美人古诗文赏识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古诗文赏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虞美人

陈与义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虞美人字词解释:

1、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如:《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化用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表达不忍惜别。

虞美人春翻译:

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

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虞美人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席益举行的告别宴会上所作。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与他相识,不久与义遭贬,别后还有诗札。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同时躲避金兵至湖南。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宴上并作此词。

虞美人赏析:

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一开篇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为什么“张帆欲去”?因为“携家作客真无策”、“长乘舴艋竟安归?”(《元日》)词人在战乱之中,携家南奔,屡次寄居,终非长策,但却非走不可。为什么“仍搔首”?因为与义和大光友情诚笃,不忍分别,所以搔首踟蹰。这里词人很自然地追忆起在腊月间相聚的`时日,朋友们饮酒赋诗;同时,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以与友人更好地流连吟咏,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吐蕊,而自己却要与友人告别了!“匆匆”之中,包含了无限惜别之意。“吟诗”两句,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赞为“好在句中”,就是说其本身即为佳句,不待上下文关照,自然映发,自见妙处。

词的下片仍写别宴。写过了酒,紧接着从歌上落笔。古人送别时唱“骊歌”,如苏轼《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所写“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宋代州郡长官设宴,有官妓陪侍,歌舞酒声远远飘去,可见宴会的盛大,此“歌声”就是歌妓所唱。“歌声频为行人咽”,临别之际,歌妓也为之动情,几度呜咽不能成声。因此感动了词人:“记著樽前雪”。“雪”为“雪儿”省略,而“雪儿”又是指代歌妓的。雪儿为隋末李密歌姬,善歌舞,能够根据音律填词而歌,称“雪儿歌”,后来泛指歌妓。词人因歌而记着歌者,即记着此别,记着饯别的主人,一语而三得。酒醉人,而歌声也足以醉人。“明朝酒醒大江流”,此笔回旋一转,想到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随舟漂到湘江。此行何去?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衡州(今衡阳)是第一站。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载人而曰“载离恨”,“离恨”而曰“一船”,“一船”而且“满载”,即满载离恨表达了作者不忍惜别的情意,与首句“张帆欲去仍搔首”紧密关连,也同作者《别大光》诗的“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相补衬。这最后两句,化用苏轼在扬州别秦观的《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而这里情感更为丰富。运用前人成句时切忌字句意义完全相同,但又不可距原句意思过远。与义此处构句可谓运用前人之后,却自然切合己事,变化处又别出心裁,较之上片之结,艺术上也不相上下。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6、《声赋》古诗文

《声赋》古诗文

○声赋

夫礼乐相成,人之有生,物归乎理,感在乎声。声之所起,其应多矣。既闻郑以戒荒,亦称《韶》於尽美。至若诗陈钟鼓,礼奏笙簧,音怀律吕,韵合宫商。或婵娟而如绝,或窈窕而复扬,将曲尽而逾妙,遇风吹而更长。潜鳞竞跃,仪凤来翔,嘉此声之可贵,乐吾君之奉常。则有思妇伤离,芳年屡换,织素寒早,调砧夜半。垤鸣鹳而初合,砌吟蛩而正乱。何此声之可悲,使空闺之浩叹?况复金徽远奏(一作金微远戍),玉律穷秋,阴风烈烈,边树修修。听胡笳之互动,看陇水之分流,何此声之可怨,使征客之含愁?亦有遁世无闷,闲居栖找,坐啸竹林?忘形菌(一作苔)阁。怜宿鸟之喧薮,爱飞泉而喷壑。何此声之殊,使幽人之为乐?夫意存则言发,言发则声来,顺之则喜,逆之则哀。是以文君听琴而悦矣,子期闻笛而悲哉!何悲欢之易感,使众人之难裁。

客有吟者,潸然下泪。吾将不言,安知所谓?退失路而流落,进无媒而自致,思巫峡之猿啼,闻洞庭之叶坠。《易》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傥知音之见许,期厚德而相酬。

7、元好问《骤雨打新荷》原文_译文_赏析

《骤雨打新荷》原文

金朝: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这里最凉快。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老燕携带着小燕,叽叽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刹时飞来,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命运的好坏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劳呢。邀请宾客朋友玩赏,喝酒唱歌,暂且喝个酩酊大醉,任凭它日月轮转,来往像穿梭。

注释

⑴海榴:即石榴。

⑵撒:撒落。

⑶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

⑷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

⑸命友:邀请朋友。

⑹芳尊:美酒。尊,即樽,酒杯。

赏析

上片写盛夏纳凉,流连光景的赏心乐事,主写景。看作者铺叙的层次,可说是渐入佳境:作者先用大笔着色,铺写出池塘水阁的一片绿荫,并以“偏趁凉多”四字,轻轻点出夏令。然后,在此万绿丛中,点染上朵朵鲜红如罗的石榴花,令读者顿觉其景照眼欲明,进而,写鸟语蝉鸣。而这鸟儿,专指“乳燕雏莺”,是在春天诞生、此时刚刚孵出的新雏,其声稚嫩娇软而可喜。那蝉儿也是刚出虫蜕,踞高柳而长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在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池塘水阁平添生趣。到此,作者妙笔生花,在热烈、喧闹的气氛中特别叙写了一场骤雨。这雨决非煞风景,它数路的阵雨,既给盛夏带来凉意,又替画面作了润色。骤雨持续时间不长,却刚好“打遍新荷”,引人联想到“琼珠乱撒”的景照,真是“人在画图中”。此乃曲中一段绝妙好辞,无怪“一时传播”(《雨村曲话》卷上)。

下曲即景抒怀,宣扬浅斟低唱,及时行乐的思想。主调既是低沉的,又是旷达的。在用笔上,作者一洗上片的丹青色彩,换作白描抒写。“良辰美景”句总括前文,言如此好景,应尽情欣赏,不使虚过。“穷通前定”(命运的好坏乃前世注定)是一种宿命论的说法,作者这样说,旨在“何苦用张罗”,即反对费尽心机的钻营。这种旷达的外表,仍掩饰不住作者内心的苦闷,“命友邀宾玩赏”二句,谓人生乐趣在流连光景、杯酒,这是从六朝以来,封建士大夫在无所作用之际典型的人生态度。因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会使他们感到心惊,而沉浸在“酩酊”大醉中,庶几可以忘怀一时,取得片刻的`麻醉。

应该指出,下曲表现的思想,即使在封建时代,也是并不高明的。然而在对于自然美的发现和再造上,作者却是做得相当出色和成功。数百年来读者津津乐道的,不是曲中论道之语,而是那“骤雨打新荷”的生机盎然的夏令境界,以及其中流露的浓厚的生活情趣。

此曲写法与词相近,这是因为在宋元之交,词、曲均称乐府,都是被诸管弦,传于歌筵的,所以早期的词曲分疆并不甚严。《莲子居词话》认为此曲作词调,就是这个缘故。具有词味,也可算是此曲的一个特点。

8、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原文及赏析

黄叶青苔归路,粉衣香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版本一)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版本二)

译文

黄叶和青苔铺满了回去的路,原来我们相约幽会的地方如今在哪里?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高高的树木萧萧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回去的路,空中的残月破晓的微风让自己六神无主,竟不知在什么地方?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注释

粉衣香:这里代指所怀念之情人及与之幽会的地方。(xie),本意为鞋子的木底,此处与“衣”字皆以衣物代指情人。

“秋月句”:清朱彝尊《转应曲》诗句:“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木叶:树叶。

“残月”句:空中的残月破晓的微风让自己六神无主,竟不知在什么地方。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相思之情,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想到曾经与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这条充满回忆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却只有无尽的怀念,胸中充满惆怅。暮雨潇潇,秋风乍起,“秋风秋雨愁煞人”,吹得去这般情思,这首词写得细致清新,委婉自然。委婉自然外,还有另一特点,纳兰的词最常用到的字是“愁”,最常表现的情感也是“愁”,这首词的写法,是要写愁而不直接写愁,而通过其他意象的状态来体现这种情感。

这首词化用了前人的许多意象以及名句,使这首词给人一种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觉。如“木叶”这一经典意象最早出于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意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予人以秋的孤寂悲凉,十分适合抒发悲秋的情绪。“晓风残月何处”则显然化用了柳屯田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半西风吹去”又和辛弃疾的《满江红》中“被西风吹去,了无痕迹”同。

这首词和纳兰的其他词比起来,风格相同,仍然是婉约细致。这首词几乎每句都有不同版本,如“木叶纷纷归路”一作“黄叶青苔归路”,“晓风残月何处”一作“展粉衣香何处”,“消息半浮沉”又作“消息竟沉沉”。且不谈哪一句是纳兰的原句,这考据,现下还难以确定出结果来,但这恰好给读者增加艺术对比的空间。比较各个版本,就“木叶纷纷归路”一作.“黄叶青苔归路”两句来看,“黄叶”和“木叶”二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都是常见的,然就两句整体来看“木叶纷纷”与“黄叶青苔”,在感知秋的氛围上看,显然前者更为强烈一些,后者增加了一个意象“青苔”,反而导致悲秋情氛的减弱。“晓风残月何处”与“展粉衣香何处”则可谓各有千秋,前者化用了柳永的词句,在营造意境上比后者更有亲和力,词中也有悲哀的.情感迹象;“展粉衣香何处”则可以在对比下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也能增强词的情感程度。

创作背景

该作品于纳兰性德随扈出巡南北,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期间。具体时间在1682年秋(康熙二十一年),作者在外忙于国家大事,无法和自己心爱的人团聚,恰巧又处于秋季到来的时节,看着眼前的秋风吹落一朵朵的黄叶,心中愁苦,思念佳人之情顿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愁”,抒发对佳人的思念,写出了这首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9、初中诗文《次北固山下》含探究问题

初中诗文《次北固山下》含探究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介绍:

王湾 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宋体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品味探究苑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华文新魏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探究:

华文新魏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华文新魏问:潮平两矮,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10、《别长安》古诗赏识

《别长安》古诗赏识

司马光是北宋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现了司马光一个儒学治家的风貌,以及司马光对国家、对朝廷的赤诚和不舍。

原文:

别长安

司马光

暂来不复去,

梦里到长安。

可惜终南色,

临行子细看。

字词解释:

⑴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⑵暂:犹偶然。不复去:不愿离去。

⑶可惜:可爱。终南:终南山,在长安南。

⑷子细:同“仔细”。

翻译:

偶然来到这里,马上又要离开;这里是我的梦魂几回到过的长安。最使我迷恋的是终南山色,因此我临别时仔仔细细看了又看。

创作背景: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的治革新于1070年取得了胜利,他以实任的宰相,掌握了府大权,与之相对立的旧党领袖司马光败退,次年司马光即将离开长安城,前往洛阳时,写下了这首告别长安诗。

赏析:

这首小诗,写离开长安时惜别心情。开头两句,明白如话,但含义深刻,表达了以下几层意思:一是自嘲此时复杂而又深厚的感情,有对国家的、人生的、个人的种种感慨之情;二是以虚写实的手法,用“梦”来实写自己不曾抛却的.思想——儒家的治世精神;三是离开长安,噪治,并非心甘情愿,表明作者安社稷,竭诚为国的人生理想信念没有动摇过。后两句借眼前景物,通过“子细看”,来表达作者留恋朝廷的不舍之情。

临行时对着风光秀丽的终南山,仔细观看,久久不愿离去,心中充满着难言的感伤、惆怅与无奈,感伤的是朝廷的一切治措施竟与作者的愿望不合,使其大失所望。但当面向景色迷人的南山时,烦恼、苦闷得到了释放,且情不自禁地深情地对她说一声“可惜”:“可爱的南山啊,再见了!什么时候才能和你相见呢!”“可惜”二字,不仅写出作者的柔情浓情,更写出了他对朝廷割舍不了之情,一种对使命的执著,一种酸而涩的心理。所以,别长安,别得酸楚,别得茫然,别得不舒心。

诗的语言自然朴质,诗意似浅实深,感情真挚深沉,诗人内在的可贵之处得到充分体现,是此诗最大的特点。唐元稹五绝《行宫》,写行宫寥落,白头宫女闲谈玄宗,不胜抚今感昔,被人赞为“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司马光这首绝句,也用最短的篇幅表达了很深的感情,足抵一首长篇写别离的诗歌。

个人资料: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1]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11、国庆的古诗文

国庆的古诗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庆的古诗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喜迎国庆

金秋十月好心境,举国欢腾迎国庆。

四十九年风雨径,共祝未来更光明。

2、祖国颂

河壶口的惊涛里听到经久不息的激昂

在珠穆郎玛的雪海中凝视千年不变的苍茫

祖国啊,伟大的祖国

曾经是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山河

你是东方的`奇葩,你是不朽的神话

3、沁园春·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开放谱新章。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4、祖国——我心中的一首歌

祖国,是多么深情的名字!

每次想起都抑制不住心情的起伏,赞叹你五千年里的瑰丽,感慨你百十年间的命运。

祖国,是多么绚丽的词句!

每次念及都忍不住让眉眼弯起,身负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创造着举世瞩目的惊奇。

祖国,是多么温暖的归属!

每次听到都泛滥起自豪的心绪,在心底深深感激先辈的壮举,立志要把祖国的明天托起。

祖国,是每个国人冀望的期许!

祖国,是我心底最动听的旋律!

今天我们手持接力的火炬,未来让我们与你一路同行!

5、示儿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州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来。

7、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出塞曲》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2、《绮罗香咏春雨》赏析及译文注释

《绮罗香咏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古诗简介

《绮罗香咏春雨》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作品。这是首咏物词,以多种艺术手法摹写春雨缠绵的景象。上片写近处春雨。蝶惊粉重,燕喜泥润。佳期被阻,钿车不行。下片写远处春雨。春潮晚急,群山迷,新绿落红,带愁流去。通篇不着“雨”字,却处处贴切题意。用语工丽,意境清幽。

译文

春雨挟着冷气,欺凌早开的花朵,雾气漫着烟缕,困疲垂拂的柳树,千里烟雨暗暗地催促着晚春的迟暮。整日里昏暗迷蒙,像忧愁满腹,想要飘飞又忽然停住。蝴蝶吃惊自己的翅膀湿重,落在西园栖息;春燕喜欢用湿润的春泥筑巢,飞来飞去。最无奈,是道路的泥泞,妨碍了风流男女的约会佳期,使他们华丽的车辆到不了杜陵路。

极目眺望,江面上烟雾沉沉。再加上春潮正在迅急,令人难以找到官家的渡口。远山全都隐隐约约,宛如佳人那含情的眼睛和眉峰。临近残断的河岸,可见绿绿的水波涨起,使水面上漂着片片落红,带着幽愁漂流向东。记得当日,正是因为有你,我怕梨花被吹打才掩起院门。正是因为有你,我才和那位佳人在西窗下秉烛谈心。

注释

①绮罗香:史达祖创调。绮罗香用喻豪华旖旎之境,唐宋人多用于诗词。如秦韬玉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欲遣良媒益自伤;”欧阳修诗:“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晚风。”词调即取以为名。

②做冷欺花:春天寒冷,妨碍了花儿的开放。

③冥迷:迷蒙。

④粉重:蝴蝶身上的花粉,经春雨淋湿,飞不起来。

⑤西园:泛指园林。

⑥钿车:用珠宝装饰的车,古时为贵族妇女所乘。

⑦杜陵:地名,在陕西长安东南,也叫乐游原。

⑧官渡:公用的渡船。

⑨谢娘:唐代歌妓名,后泛指歌妓。

赏析/鉴赏

史达祖工于描摹景物,以咏物词见长。这首咏春雨的《绮罗香》构思巧妙,摹写生动,情致深婉,也是他的咏物佳作之一。

南宋后期,词坛上的咏物词,存在两种不同的写作倾向。一种是:并不对所咏之物进行细致、逼真的描摩,有时甚至根本不对“物”的形貌加以刻画,而是竭力写出所咏之物的“品格”,借物的“品格”来表现作者的人格、精神。比如姜夔的《卜算子》:“月上海云沉,鸥去吴波迥,行过西泠有一枝,竹暗人家静”。此词系咏梅花,但对梅的色香、形貌,词人全然没有着笔,而是以明月、海鸥、竹等高洁之物作为背景,侧面衬托西泠的一棵梅树,暗示此梅之“孤”与“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性情人格。这种遗去形貌、专取品格的写作倾向,虽有助于深化作品的意蕴,但由于其艺术表现的中心是物的品格,而非具体的形貌,因此难以给读者具体、鲜明、生动的感受。王国维说读这类作品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道着了这类作品的弱点。

咏物词写作的'另一种倾向,重物象形貌的刻画,在力求形似的同时兼求神似。通过对所咏之物细腻、准确的描绘,努力造成一种逼真、生动的画面,并由此传达作者的情感。史达祖此词即是如此。

上片一下笔,词人就创设了一种烟雨迷离昏沉的境界。春雨,带来寒意,使性喜温暖的花儿受到摧残,凄迷的雾气笼罩柳树,天空昏沉黯淡,一片暮色,仿佛是春雨偷偷促使而成。“做冷欺花”,给人以触觉上的感受;“将烟困柳”,给人以视觉上的感受;“偷催春暮”,更是巧妙地调动了人们的听觉器官,使人如闻春雨那沙沙的步履声。起笔三句,不同凡响,摄住了春雨之魂,使纸面上的绵绵春雨,变成可感可触、可见可闻的对象。

接下来的“尽日”两句,进一步描写春雨的特有面貌。上句是说春雨极细极密,一片迷糊,满布空间,着重刻画的是春雨的静态;下句说春雨忽起忽止,下下停停,总下个没完,重点表现的是雨的动态。动静结合,使春雨形象更为鲜明、具体地呈现读者面前。同时,又用一“愁”字,点染气氛,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以上五句,作者紧扣春雨特征加以摹写已到尽态极妍的地步。进一步刻画,已难措笔,所以作者笔锋一转,写了燕子、蝴蝶的行动。春雨沾湿蝶翅,影响它展翅飞行,故云蝶惊。春雨润湿泥土,便于燕子衔泥筑巢,故云燕喜。迷漾灰黯的春雨图经紫燕素蝶点缀,色彩有所改观,呈现一种凄丽的境界。燕、蝶的作用不仅侧面衬托春雨,扩大了词境,而且,蝶惊燕喜的气氛还反衬出作者寂寞黯然的心境。

“最妨它”两句,写春雨对自己约会的影响。“佳约风流”,指男女约会。钿车,以金为饰的华丽车子。杜陵,在长安附近,汉宣帝陵墓所在地,附近多富贵人家,这里借指与情人约会之地。春雨连绵,道路泥泞,心爱之人所乘之钿车受阻,约会之事也就成为泡影了。

这两句因咏物而融入闺情。“佳约”的一方,或是作者自己。雨妨佳约,钿车难至,怀人不见,愁情可知。这两句,遥应前面“愁”字。作者融一片愁情于雨景之中,借春雨冥迷暗淡之境现作者怀人不见之情,情景两者融洽无间,堪称绝妙。

下片,作者继续把咏雨和抒情结合一起。上片重在描写春雨而兼寓愁绪,下片则主要抒发怀人之情而仍关合雨意。

前三句写天色渐晚,潮随雨涨,江水汹涌,作者站在江边,极目远望,但见烟波迷茫,渺无边际,官方所设之渡口(官渡)隐没于烟雨之中,难以寻觅。“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化用唐朝韦应物七绝名作《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两句诗而自成意境。韦诗通过雨天潮急,野渡无人,小舟自横的景色描写,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闲情逸趣。史词则承“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两句,更进一步、更深一层表现了他的愁绪:陆路不通,则觅水道,官渡亦不见,则其愁转浓,可以想见。写来曲折细致、笔法多变。官渡既不见,映入眼中的,只是远处隐隐约约的几座山峰。“和泪谢娘眉妩”一句,妙笔突起。谢娘本是唐时歌妓,这里借指作者所思念的女子。眉妩,指女子眉毛妩媚。此句写物拟人,含蕴极深。其一,生动地写出了烟雨迷漾之中的山峰形态;其二,将远山比作谢娘(自己之情人),可见作者因“雨妨佳约”,心头情丝缭绕,排遣不去。其三,写谢娘含泪,又是作者悬想对方因思念自己而伤心落泪,这种由“对面入笔”的写法,更翻进一层显示出作者相思之深切。这与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诗句及杜甫“今夜州月,闺中只看”的诗句写法机杼略同而层折更多、更深,的确是极为难得的佳句。

春雨绵绵,怀人不见,伤如之何?“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两句承上进一步写词人之愁。春雨磁润,新绿遍生,花儿却受到摧残,脱离枝叶,带着愁意,随着流水飘向远处。言下之意,春雨隔人,除了相思,别无他法。犹如春雨摧残下的花儿,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带将愁去”。无可奈何之情,溢于言表。其愁思之深长,读来真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感。

13、七律百花集古诗文

四一贴梗海棠

源于明代群芳谱,红白娇鲜雅尔。

体态丰腴羞粉黛,容颜灿烂入娥眸。

树桩盆景画图赞,苑圃花篱风水讴。

活血驱风能镇痛,木瓜蜜饯味香喉。

注:据考证《尔雅》中的“”即是贴梗海棠。“”读“矛”,平声。其果实木瓜可作蜜饯,品味特,酸甜纯正可口,并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果味。

四二三角梅

庭院门辕火样红,绣团锦簇笑东风。

金斑重瓣阳前媚,皱叶银边雨后雄。

貌不惊人栽雅苑,花无飘馥入娇丛。

老蔸桩景假山养,棚架公园起彩虹。

四三六月雪

白花悉茗满天星,枝叶扶疏夏夜泠。

褐干曲盘痴老汉,银装素裹俏娉婷。

熏风吹雪纷纷落,烈日倾心细细聆。

小院素馨盆景秀,黄昏送爽享安宁。

注:悉茗、素馨、满天星均为六月雪别名。

四四麒麟花

形姿雅致耐高温,四季娇鲜裁一盆。

枝顶生花儒雅貌,干身带刺俊雄魂。

倔强坚毅心孤傲,勇猛忠诚意笃敦。

简约清纯风韵赏,如诗如画扮乾坤。

四五睡莲

魂伴霞妃睡美人,瑶池仙子下凡尘。

万张绿帕鳞波荡,千朵红花水面陈。

暮合晨开当奋发,昼舒夜卷不沉沦。

清风吹过横塘路,月送清香遍地银。

注:霞妃、睡美人、仙子皆为睡莲名贵品种。尾联典自宋代贺铸《青玉案》词上片“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惟有春知处。”

四六蝴蝶花

爱杨州不染尘,无双亭内忆奇珍。

江梅愧比娇容掩,茉莉羞如俏态湮。

绰约风姿迷墨客,芬芳花味醉文人。

昌言曾作琼花赋,笔下无诗怎对春。

注:蝴蝶花又叫琼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北宋仁宗曾把蝴蝶花从扬州后土庙移到汴京御花园中,谁知次年即萎,只得送还扬州;南宋孝宗又把它移往临安,但立刻憔悴无花,只得再次移送扬州。元兵攻破扬州,蝴蝶花便彻底死了,成了“绝世之珍”。20年后,有个道土金丙瑞,以“聚八仙”补种在琼花观,后人称琼花者,实是“聚八仙”。将聚八仙认作琼花,迄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以后历经兵灾战乱,聚八仙也绝种了。现在扬州瘦西湖内的“聚八仙”是在蜀岗发现而移栽园内的。传说隋炀帝就是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欧阳修在此任太守时,称赞蝴蝶花是举世无双之花,在蝴蝶花观内留下了“无双亭”墨迹。宋朝张问(字昌言)在《琼花赋》中写道:“俪靓容于茉莉,笑玫瑰于尘凡,惟水仙可并其幽闲,而江梅似同其清淑”。

四七徽菊

黄山灵气水精华,雾抚云亲洁白花。

千亩风吹飞雪盖,半峰露打冷霜加。

健身治病是良药,明目清肝入贡茶。

唇齿含馨兰苑醉,杯中起舞伴红霞。

注:徽菊,也称贡菊,与杭菊、滁菊、亳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盛产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的广大地域,主产于黄山风景区与清凉峰之间,盛产于休宁县兰田、南塘等地。11月中旬至12月盛开,品质优良,色、香、味、型集于一体,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被誉为药用和饮中之佳品,是黄山驰名中外著名特产。

四八合欢花

赏心悦目送清凉,锦绣芳团淡淡香。

少女红唇迎贵客,娇花绿叶伴斜阳。

诗吟虞舜功勋著,赋写娥英贞节彰。

千古双葩情敛尽,坐含风露俏姿扬。

注:别名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七月一树绿叶红花,花似含羞的少女绽开的红唇,又如腼腆羞出之红晕,真令人舒心悦目。相传虞舜南巡仓梧而死,其妃娥皇、女英遍寻湘江,终日恸哭,泪尽血干而死。后来,人们发现二妃与虞舜的精灵变成了合欢树。合欢树叶,昼开夜合,相亲相爱。自此,人们常以合欢表示忠贞不渝的`爱情。

四九樱花

早春灿烂绽芳华,大岛寒绯日本花。

难得泉流如粉瀑,相传血染似红霞。

街边谈爱垂枝伴,树下聊天繁叶遮。

有鉴作凭生中国,诗情画意众人夸。

注:大岛、寒绯:是樱花名。难得泉流如粉瀑:樱花中最漂亮的是枝垂樱,又称瀑布樱,如粉红瀑布一样悬挂下来。相传血染似红霞:相传以前樱花只有白色的,日本武士认为自己达到了人生的辉煌,就会选择在樱花树下剖腹结束自己生命,所以樱花树下血流成河,从此开出了红色的樱花。有鉴作凭生中国:据《樱大鉴》记载,日本樱花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传过去的。

五十朱顶红

花色艳超风信子,品多不逊郁金香。

翠枝着彩娇柔态,玉树临风俏丽妆。

春夏秋冬开四季,红黄白紫绽千乡。

盆栽迎客中堂放,五彩缤纷入画廊。

五一玉蝉花

防疫驱邪千古传,紫红蝴蝶舞翩跹。

亭亭玉立四雄首,默默名扬百草先。

愿守苦寒持淡泊,甘抛富贵享安然。

池塘湖畔滋生地,端午芳香门外悬。

注:又名菖蒲花,是鸢尾科鸢尾属的观赏花卉。紫红色的花大而鲜艳,似美丽的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因其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菖蒲。其品“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

14、七律百花集古诗文

七律百花集古诗文

四一贴梗海棠

源于明代群芳谱,红白娇鲜雅尔。

体态丰腴羞粉黛,容颜灿烂入娥眸。

树桩盆景画图赞,苑圃花篱风水讴。

活血驱风能镇痛,木瓜蜜饯味香喉。

注:据考证《尔雅》中的“”即是贴梗海棠。“”读“矛”,平声。其果实木瓜可作蜜饯,品味特,酸甜纯正可口,并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果味。

四二三角梅

庭院门辕火样红,绣团锦簇笑东风。

金斑重瓣阳前媚,皱叶银边雨后雄。

貌不惊人栽雅苑,花无飘馥入娇丛。

老蔸桩景假山养,棚架公园起彩虹。

四三六月雪

白花悉茗满天星,枝叶扶疏夏夜泠。

褐干曲盘痴老汉,银装素裹俏娉婷。

熏风吹雪纷纷落,烈日倾心细细聆。

小院素馨盆景秀,黄昏送爽享安宁。

注:悉茗、素馨、满天星均为六月雪别名。

四四麒麟花

形姿雅致耐高温,四季娇鲜裁一盆。

枝顶生花儒雅貌,干身带刺俊雄魂。

倔强坚毅心孤傲,勇猛忠诚意笃敦。

简约清纯风韵赏,如诗如画扮乾坤。

四五睡莲

魂伴霞妃睡美人,瑶池仙子下凡尘。

万张绿帕鳞波荡,千朵红花水面陈。

暮合晨开当奋发,昼舒夜卷不沉沦。

清风吹过横塘路,月送清香遍地银。

注:霞妃、睡美人、仙子皆为睡莲名贵品种。尾联典自宋代贺铸《青玉案》词上片“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惟有春知处。”

四六蝴蝶花

爱杨州不染尘,无双亭内忆奇珍。

江梅愧比娇容掩,茉莉羞如俏态湮。

绰约风姿迷墨客,芬芳花味醉文人。

昌言曾作琼花赋,笔下无诗怎对春。

注:蝴蝶花又叫琼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北宋仁宗曾把蝴蝶花从扬州后土庙移到汴京御花园中,谁知次年即萎,只得送还扬州;南宋孝宗又把它移往临安,但立刻憔悴无花,只得再次移送扬州。元兵攻破扬州,蝴蝶花便彻底死了,成了“绝世之珍”。20年后,有个道土金丙瑞,以“聚八仙”补种在琼花观,后人称琼花者,实是“聚八仙”。将聚八仙认作琼花,迄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以后历经兵灾战乱,聚八仙也绝种了。现在扬州瘦西湖内的“聚八仙”是在蜀岗发现而移栽园内的`。传说隋炀帝就是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欧阳修在此任太守时,称赞蝴蝶花是举世无双之花,在蝴蝶花观内留下了“无双亭”墨迹。宋朝张问(字昌言)在《琼花赋》中写道:“俪靓容于茉莉,笑玫瑰于尘凡,惟水仙可并其幽闲,而江梅似同其清淑”。

四七徽菊

黄山灵气水精华,雾抚云亲洁白花。

千亩风吹飞雪盖,半峰露打冷霜加。

健身治病是良药,明目清肝入贡茶。

唇齿含馨兰苑醉,杯中起舞伴红霞。

注:徽菊,也称贡菊,与杭菊、滁菊、亳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盛产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的广大地域,主产于黄山风景区与清凉峰之间,盛产于休宁县兰田、南塘等地。11月中旬至12月盛开,品质优良,色、香、味、型集于一体,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被誉为药用和饮中之佳品,是黄山驰名中外著名特产。

四八合欢花

赏心悦目送清凉,锦绣芳团淡淡香。

少女红唇迎贵客,娇花绿叶伴斜阳。

诗吟虞舜功勋著,赋写娥英贞节彰。

千古双葩情敛尽,坐含风露俏姿扬。

注:别名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七月一树绿叶红花,花似含羞的少女绽开的红唇,又如腼腆羞出之红晕,真令人舒心悦目。相传虞舜南巡仓梧而死,其妃娥皇、女英遍寻湘江,终日恸哭,泪尽血干而死。后来,人们发现二妃与虞舜的精灵变成了合欢树。合欢树叶,昼开夜合,相亲相爱。自此,人们常以合欢表示忠贞不渝的爱情。

四九樱花

早春灿烂绽芳华,大岛寒绯日本花。

难得泉流如粉瀑,相传血染似红霞。

街边谈爱垂枝伴,树下聊天繁叶遮。

有鉴作凭生中国,诗情画意众人夸。

注:大岛、寒绯:是樱花名。难得泉流如粉瀑:樱花中最漂亮的是枝垂樱,又称瀑布樱,如粉红瀑布一样悬挂下来。相传血染似红霞:相传以前樱花只有白色的,日本武士认为自己达到了人生的辉煌,就会选择在樱花树下剖腹结束自己生命,所以樱花树下血流成河,从此开出了红色的樱花。有鉴作凭生中国:据《樱大鉴》记载,日本樱花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传过去的。

五十朱顶红

花色艳超风信子,品多不逊郁金香。

翠枝着彩娇柔态,玉树临风俏丽妆。

春夏秋冬开四季,红黄白紫绽千乡。

盆栽迎客中堂放,五彩缤纷入画廊。

五一玉蝉花

防疫驱邪千古传,紫红蝴蝶舞翩跹。

亭亭玉立四雄首,默默名扬百草先。

愿守苦寒持淡泊,甘抛富贵享安然。

池塘湖畔滋生地,端午芳香门外悬。

注:又名菖蒲花,是鸢尾科鸢尾属的观赏花卉。紫红色的花大而鲜艳,似美丽的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因其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菖蒲。其品“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

15、小学古诗文吟诵活动总结

小学古诗文吟诵活动总结

不知不觉中一个精彩的活动结束了,想必大家都有了很深的感触吧,你会有什么样的总结呢?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活动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古诗文吟诵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3月30日,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弓寨小学举行了清明节古诗文吟诵比赛。

比赛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进行。同学们吟诵内容丰富,此次参赛的篇目有《清明》、《江南春》、《长歌行》、《元日》、《春日》等许多经典诗文。一首首与清明节有关的诗文从同学们的口中娓娓诵出,或抒情款款,或慷慨豪迈,或沉郁悲凉,或荡气回肠。听,这古诗词吟诵的朗朗声,是该校最动听的乐曲。瞧,还有不少同学配上动作表演,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诠释了对古诗词的理解。经过半天的激烈角逐,学校评出了此次活动的获胜班级,霍其发校长为获奖班级颁奖。

此次清明节古诗文吟诵比赛,通过灿烂的文化丰盈了学生的童年,一路与经典为伴,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领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6、古诗文诵读读后感

古诗文诵读读后感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假期里,老师要求我们对古诗文进行详细地解读和赏析。

我选择的是《古诗文诵读》这本书。读了这本书,我对古诗文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最动人的是《长歌行》这首诗。诗中这样写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啊,如果我们现在不知道珍惜时间,不努力学习,长大了只有空叹息,就会后悔莫及。

我国元朝著名画家、学者、诗人和纂刻家王冕出身贫寒,家中无力供他上学,他只得到一个姓秦的人家放牛。就在这种情况下,王冕还时刻想着学习。每次去放牛,他都借本书带在身上,有时骑在牛背上读书;牛吃草时,他就坐在树下读书。而且他每晚都借佛殿长明灯夜读。就是靠着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他学习了很多知识,终成一代名画家。

不仅我国的古人如此,外国的一些名人,像高尔基、安徒生等,也是通过珍惜时光努力奋斗,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与宴会,他曾经这样讽刺社交活动与宴会:“这是把时间喂给了动物园。”他集中精力进行科学研究,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宴会上。为了躲避自己五十岁生日的庆祝活动,他在生日前几天,就跑到柏林近郊的一个花匠的农舍里隐居起来。有一次,几个物理学家想请爱因斯坦去看一出新戏,爱因斯坦这时正在书房里写科学论文,便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并语重心长地说:“等你们活到60岁,就感到时间的珍贵了。”爱因斯坦不论是在年轻时还是晚年都十分珍惜时间。

我把这首《长歌行》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贴在了自己的书桌前。当我忍不住想玩游戏时,我就会读读这首诗;当我写作业磨磨蹭蹭时,我就会读读这首诗;当我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时,我也会读读这首诗,每次它都会告诉提醒我,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通过对古诗文的诵读,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还坚定了我的人生信念。我以后要多阅读古诗文,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写作水平。

17、天净沙秋思的古诗文欣赏

天净沙秋思的古诗文欣赏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天净沙秋思的古诗文欣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钥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危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悲秋,是人们面对秋景所产生的一种悲哀忧愁的情绪体验。由于秋景(特别是晚秋)多是冷落、萧瑟、凄暗,多与黄昏、残阳、落叶、枯枝相伴,成为万物衰亡的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确能给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人心之中固有的种种悲哀之情。宋玉首开中国以悲秋为主要审美体验形式的感伤主义文学先河。他通过描写秋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萧瑟景象,抒发自己对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将自己面对秋色所产生的凄苦悲凉的意绪形容成犹如远行一般,“僚僳兮(凄凉),若在远行”,“廓落兮(孤空寂),羁旅而无友生”,这就说明悲秋与悲远行在情绪体验上有着相同之处。宋玉之后悲秋逐渐成为中国文人最为普遍的审美体验形式之一,而且将悲秋与身世之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马致远这首小令也是如此。虽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颖,所表达的情感也不算新鲜,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练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出中国文人一种传统的情感体验,因此它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18、孽大夫山亭宴序古诗文

孽大夫山亭宴序古诗文

夫贫贱之交而不可忘,珠玉满堂而不足贵。闭门无事,对黄卷以终年;高论不疲,逢故人而永夜:恭大夫其人也。下官昔承颜色,早蒙车骑之知;晚接恩光,不异平津之旧。蔡邕书史,许以相资;张载文章,见称於代。尔其华堂别业,秀木清泉,去朝廷而不遥,与江湖而自远。名流不杂,既入芙蓉之池;君子有邻,还得芝兰之室。披翠微而列坐,左对青山;俯盘石而开襟,右临澄水。斟绿酒,弄清弦。索皓月而按歌,追凉风而解带。谈高趣逸,体静心闲,神眇眇而临?,思飘飘而遇物。林轩寂寞,星汉纵横,思欲垂汗漫而群游,与真精而合契。欢穷兴洽,乐往悲来,怅鸾鹤之不存,哀爽?鸠之久没。徘徊永叹,慷慨长怀,东方明而毕昴升,北阁曙而天?静。悲夫!向之所得,已失於无何;今之所游,复羁於有物。诗言志也,可得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