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的故事介绍 尊王攘夷什么意思
尊王攘夷的故事介绍 尊王攘夷什么意思
尊王攘夷的故事
尊王攘夷就是诸侯国维护中原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抵御外来的异族侵略势力。之所以有尊王攘夷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周朝自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第一次进入了混乱的时代,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大为减弱,各诸侯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发生兼并国土的战争,所以以往被是为高高在上的周天子现在已经没多少人去理会了。
齐恒公
也是在这个时候,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山戎和来自北方的当时被称为蛮夷楚国,开始对中原华夏文明的入侵。处于外围的诸侯国无力阻挡,纷纷在敌人的铁蹄下城破。夷狄的入侵让中原各国人心惶惶,齐恒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
公元前663年,齐国接受了燕国的求救,派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直将山戎赶出孤竹,燕国国君对救命恩人齐恒公是感恩戴德地送到了燕齐交接处。公元前661年,山戎又攻打刑国,还毁了都城。齐恒公又一次出兵,击退了山戎,还帮刑国重建了都城。后来的卫国也同样遭遇了山戎的额扫荡,国君还被杀害,结局也是齐国出兵相救。所以经过几次尊王攘夷,齐恒公在各诸侯中的地位直线上升,最后被周王封为诸侯之长。
当然齐恒公之所以能任性地出兵讨伐山戎,是和他齐国强大的经济、军事能力分不开的。而这些又和齐国的励精图治,各乡改革分不开,所以要做一个强国,强大的国力是保障。
尊王攘夷什么意思
“尊王攘夷”最早出现在《春秋公羊传》当中,是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而《春秋公羊传》则是对春秋时期所发生的事进行的记载,其中就有这尊王攘夷。尊,就是尊重,推崇。王,就是当时的周天子,或者知他在中原的正统地位。攘,是抵御的意思。夷,就是当时的游牧民族等外来的侵略民族。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尊崇和维护周王的统治地位,抵御排斥外来的侵略民族。
《春秋公羊传》书册
尊王,推崇周王的地位,维持周王室的宗法制度。周惠王曾有废除太子的动向,被齐恒公得知后,他召集了各路诸侯在首止,同周惠王会盟,确保了太子的正统地位。并且对不出会的郑国,有了军事上的打击,以告诫他藐视王法的行为。公元前656年,指责楚国延期将贡品缴纳给天子,导致大典无法顺利举行,楚国也承认了错误。
攘夷,就是对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和居在南方的楚国进行抵御,阻止他们对中原的入侵。公元前663年,齐恒公接受了燕国国君的求救,出兵击退了燕国境内的山戎。公元前661年,齐恒公派兵帮助刑国赶出了山戎,并重建国都。第二年,卫国国君被入侵的山戎杀害,齐恒公再一次出兵帮助卫国重建家园。公元前655年,齐恒公有率领多国联军讨伐南方的楚国,楚国在重大的压力被迫同意进贡周王室,并加入以齐国为首的联盟当中。
齐恒公借助“尊王攘夷”的旗帜,不仅名正言顺当上了春秋一霸,还为华夏驱赶了饿狼一般的外来侵略者,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极大的贡献。
尊王攘夷是谁提出的
公元前661年,北方的山戎袭击了处在中原边缘的刑国,刑国不敌,就连都城也被山戎给毁了。这时管仲立马向齐恒公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豺狼一般的山戎是令人厌恶的,他们行事毫无理性可言。而中原的各诸侯过毕竟都属于华夏文明的圈子中,大家都是一家人,应该亲昵相处,不能弃之不顾。
管仲像
于是管仲建议齐恒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帜,出兵击退山戎,齐恒公也采纳了建议。后来中原在齐恒公的尊王攘夷的运动下,成功击退了山戎的入侵,也阻止了南方楚国的北进,并将其纳入中原诸侯的会盟中。齐恒公可谓是为华夏文明的存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其中就离不开管仲的省时度势。
管仲生于公元前719年,约在公元前645年去世,姓姬,管氏,字仲。管仲是春秋时发家的代表人,被人称之为管子。管仲原是周穆王的后人,被后人尊奉多个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哲学政治、军事家,是法家的先哲,是华夏文明的保护人,是华夏的第一相。
不过在齐恒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管仲辅佐还是公子小白的竞争对手公子纠。后来各为其主,管仲为了阻止公子小白回国继承君主一位,曾射杀过公子小白。然而当小白成为齐恒公后,在鲍叔的极力举贤之下,齐恒公才接纳了原本要自己命的管仲。不计前嫌的二人成功将齐国缔造成当时的中原第一大国,也为后来的“尊王攘夷”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