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又是一年粽飘香,端午节的由来你知道吗?小编今天就要给大家讲讲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的由来

image.png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

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

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楚襄王上位之后更脑残,屈原不但未被正名,反而被流放的更远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我们的地位和身份如何,都要注意我们的言行,就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难免会遭小人迫害,上面两位先生某种程度上都败给了自己的不圆滑,如果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换一种手段完成自己的报复,也许结局会大大不同。

百家争鸣,笔者更为欣赏老子思想,也唯有贯彻老子思想,功成、名遂、身退、不敢为天下先才能换来善终啊。

奥迪“卓·悦”服务不仅祝大家端午节快乐,更祝各位功成、名遂、身退、不敢为天下先。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饮雄黄酒等等。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只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吃粽子

粽子在晋代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包粽子,包的粽子花色品种极其繁多。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饮雄黄酒

说到端午不能不提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用则有害,必须慎用。

温馨提示:粽子虽然好吃但不宜多吃,而且不能空腹吃。

粽子主要由糯米做成,属于不好消化的食物,而且还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刺激胃黏膜。

因此,一向消化功能差的、容易胃里泛酸、嗳气的人,最好还是不要吃。

值得注意的是,临睡前绝对不能把粽子当夜宵,否则晚上留在肚子里不容易消化。

端午节禁忌

一、忌弄丢香包

端午节小孩子们有佩戴香包的习俗,尤其是在我们北方,端午节习俗,家家户户都会给孩子们佩戴香包。因为佩戴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但是大人一定会千叮咛万嘱咐孩子,时刻都不能将香包弄丢,据说对孩子们有庇护的效果。

二、避五毒

在端午节以来,民间一直都有忌五毒的说法,端午节来临,天气也越来越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有忌五毒之说。“五毒”指的就是五种动物,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因此在端午节有着避五毒的习俗。

三、忌送成串粽子

端午节送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端午节不少人都会给亲朋好友送粽子,但是对于送粽子也是有讲究的。那就是送出的粽子不能送成串的,一定要送散装的,据说这个是老一辈最讲究的,那是因为一串粽子就像长辈所说的吊肉粽,也就是上吊轻生的意思,非常不吉利的,所以千万忌送成串粽子。

四、忌吃娘家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之一,在很早以前,端午节就有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习俗。但是回娘家肯定不能空手回去,最该送的就是端午的特色粽子,送粽子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民间有种说法,就是出嫁的闺女不能吃娘家的粽子,农村俗语:端午吃了娘家粽一个亲人都不剩,无论是恐吓还是诅咒,老一辈人还是非常讲究的。

五、忌游泳

端午节这天是不适合游泳的,因为在农村没有室内游泳池,大多都是在河里游泳的,还是非常不安全的。尤其是端午节忌去河里游泳的,老一辈人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在端午节那天一定要交代孩子不要去河里游泳。

六、忌说端午节快乐

虽说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但是端午节和清明节是一样的,都是属于祭祀的节日。因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已故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它属于是一个悲壮的日子,正因为带有悲壮的因素,你如果说端午节快乐,多少有些不合适。所以在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定要说“端午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