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
1、☆生论善学》阅读答案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
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并释义。
(1)吾悉能志之( )_________________
(2)李生说之曰( )_________________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与“李生故寻王生”一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zhì,遁“识”;记。(2)shuì,劝说。
2.B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他们的好处而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
4.D
5.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2、☆生论善学》阅读答案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参考译文和答案】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消逝 2.D.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C 5.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3、☆生论善学》阅读答案
李生论善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发。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谓之善学也 京中有善口技者
B.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信义著于四海
C.吾悉能志之 志虑忠纯
D.王生不说 诣太守,说如此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友李生问曰中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计其长曾不盈存(《核舟记》)
B.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十则》)
译文: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译文: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译文:
参考答案:
5.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的掌握情况,难度较大。A选项中的善均为擅长之意;B选项中的信分别意为真、确实和诚信;C选项中的志分别意为通记,记住和志向;D选项中的说分别为能悦,高兴和陈述。
6.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其的用法,难度中等。其友李生问曰中的其字为代词,意为他的,A、B、D选项中的其均为此意,只有C项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起加强证据的作用,在本句中可翻译为 一定 务必等。
7.(1)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2)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呆以吗?
(3)(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附文言译文】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4、☆生论善学》阅读答案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吾悉能志之( ) 2)李生说之曰 ( )
【小题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用“/”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的地方。(3分)
不 然 迨 年 事 蹉 跎 虽 欲 改 励 恐 不 及 矣
【小题3】王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4】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3分)
答案
【小题1】①通“识”,记 ②劝说
【小题1】不 然|迨 年 事 蹉 跎 |虽 欲 改 励|恐 不 及 矣(一处1分,多画少画也扣分)
【小题1】知错能改,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的一个人。(一点1分,2分)
【小题1】学贵善思;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每一点1分,3分)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时遵循节奏和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王生”的描写来其人物形象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怎样才是“善学者”即可。
5、☆生论善学》阅读答案
类文阅读。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②五日,李生故③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④,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日:“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⑤。”(☆生论善学》)
【注释】①志:记。②居:过了。③故:特地。④蹉跎:光阴消逝。⑤昭炯戒:展示明显的警戒。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
(2)李生说之日_____________
(3)学而不厌____________
(4)王生益愠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同“悦”,愉快,高兴
(2)劝说
(3)满足
(4)恼恨,怨恨
2.B
3.C
4.(1)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有疑惑。
(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
5.善学者: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启发(示例):有位哲人说过,“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确,好问善思、取长补短,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意思对即可)
6、☆生论善学》阅读答案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②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④改之乎?不然,迨⑤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⑥炯戒⑦。”
【注】:①或:有人。 ②悉:全,都。 ③还:通“旋”,掉转身。 ④盍:何。 ⑤迨:等到。
⑥昭:展示。 ⑦炯戒:明显的警戒。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①或谓君不善学 ②王生不说
③王生益愠 ④余不敏
⑵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其友李生问之A.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h: f, C6 O/ V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 N( Q4 h$ ^; C7 T& U* D ^C.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 V* a( H; D( D% K# TD.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 [1 c: F+ B: b- B, c! F;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君 但 识 之 而 不 思 之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课文,说说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可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这对我们又有
怎样的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1)①说;②同“悦”,愉快,高兴;③恼恨、怨恨;④聪明 (2)D
【小题2】.君 但 识 之 而 不 思 之
【小题3】(1)凡是老师说的话,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2)略
【小题4】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等(答对一点即给1分);启发: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意思达到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谓、愠”意思都侍定的,记住便可做答。“说”是重点的通假字。“敏”逝今异义字,此句中应译为“聪明”。选择题中的“之”在题干中为代词用法,只有D中的“之”是代词,所以是相同的。A、B中的“之”无义,C中的.译为“的”,助词用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本句的意思,根据语意将其划分停顿。“君”是主语,应停顿,“而”表转折,所以前后的语意要停顿。即应为“君 但 识 之 而 不 思 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理解和诵读能力。
点评:划分停顿首先要整体理解句子,然后根据句意把句子有机的分开,注意词语不能断开。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是”“回清倒影”等。“是”在文言文中一般是代词用法,在此句中应译为“这”,“回清倒影”中的“回”和“倒”都要解释为动词用法,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守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可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那么我们在原文中寻找,从前向后读,可见“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根据这些语句不难提取出答案。对我们的启发是学习要善于思考,学习要注意方法,要勇于向别人请教等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从文中提取信息,一定要找准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寻完整.启示一定结合语句的意思及文章的内容主旨来回答,注意找到最为明显的,最主要的写出来。
7、☆生论善学》阅读答案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③,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盍:通“何”,为何,为什么。②迨:贻误,耽误。③蹉跎:虚度光阴。
9.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或谓君不善学( ) ②王生惊觉( )
10. 选出对文中句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 )。(3分)
A.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大概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却只有志向但不去思考
B.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王生(虽然)更加恼恨,(但)不应该马上就走啊。
C.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学习的最大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感到满足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D. 虽欲改励,恐不及矣:虽然想改过自勉,但恐怕也赶不上了。
11. 王生的态度刚开始是怎样的?后来为何有这样的转变?(4分)
答案解析:
9.有人 觉醒,醒悟
10.C
11.答:王生刚开始是发怒不接受别人的劝告,但后来李生诚恳的态度和中肯的劝说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才心悦诚服的接受劝导。
8、☆生论善学》阅读答案
李生论善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发。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以谓之善学也
京中有善口技者
B.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信义著于四海
C.吾悉能志之
志虑忠纯
D.王生不说
诣太守,说如此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友李生问曰中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而计其长曾不盈存(《核舟记》)
B.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十则》)
译文: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译文: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译文:
参考答案:
5.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的掌握情况,难度较大。A选项中的善均为擅长之意;B选项中的信分别意为真、确实和诚信;C选项中的志分别意为通‘记’,记住和志向;D选项中的说分别为能‘悦’,高兴和陈述。
6.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其的用法,难度中等。其友李生问曰中的其字为代词,意为他的,A、B、D选项中的其均为此意,只有C项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起加强证据的作用,在本句中可翻译为 一定 务必等。
7.(1)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2)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呆以吗?
(3)(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9、《善的回馈》阅读答案
《善的回馈》阅读答案
①那年下岗后,为了生计,我找了份送报纸的工作,负责为四五个小区里的600多住户送报。
②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到发行站取报,一直忙到快中午才送完。一般三楼以上订户的报箱都钉在楼下,一天送报,发现三楼少了一个七楼订户的报箱,于是爬上楼想问问怎么回事,却在那家的门口发现了报箱。原来这个订户把箱子移到了自家门口。我叫开门,说明了情况,但她坚持让我必须把报纸送到七楼。
③我分管600多户人家,她的要求无疑将加大我的工作量,而且,每天光是楼上楼下的跑,且不说累,也耗费时间,势必会影响其他订户读报。但怎么协商,她都不同意,我只好破例。这个订户很难缠,尽管我这般忍让,她还是不满意,有时出报晚了,她就说我工作不负责,送报太晚,要投诉我。
④ 我的孩子还小,送报虽然累点,但只需忙半天,下午就可以照看孩子了,因此我很珍惜,每次都很认真,唯恐有半点疏忽而被用户投诉丢掉工作。有时报纸少发了,我就自己出钱买几份补上。尽管工作辛苦,但因为订户多,每月的`收入于我来说已相当可观了。我很感激这些订户,因此每次到楼上送完报,看到谁家门口有垃圾,就顺手捎下来扔了。有几次看到七楼订户门口也堆着垃圾,想起她的刁难,就不想帮她。后来想,虽然她对我刻薄了点,但毕竟是我的订户,为我带来了收入,也就顺手把她门口的垃圾带了下去。
⑤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去送报,发现七楼家门口的报箱不见了。正在纳闷,门开了,女主人告诉我,报箱已经移下去了,以后不用再爬七楼了,并再三感谢半年来我一直替她带垃圾。
⑥ 这本是举手之劳的事,我也没奢望回报,却打动了订户们,一年报纸还没到期,他们就续定了下一年的,并且还给我介绍新的订户,向左邻右舍游说我的好。
⑦帮助别人,给别人施以善心,看似无偿的行为,其实是为自己积蓄了将来得到善报的资本。乐于行善的人,即使善行得不到直接的回报,但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间接回报。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2.阅读全文,哪些地方看出七楼订户比较难缠?(4分)
3.阅读全文,哪些地方能表现我珍惜这份工作?(4分)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5.如何理解第⑦段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答案
1.我送报纸的过程中,坚持为七楼用户往楼下带垃圾,用真诚与热心的服务感动了我的用户们,也为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回报。2.坚持让我必须把报纸送到七楼,怎么协商,她都不同意;有时出报晚了,她就说我工作不负责,送报太晚,要投诉我。3.每天起早取报,并按时送报。每次都很认真,唯恐有半点疏忽而被用户投诉丢掉工作;有时报纸少发了,我就自己出钱买几份补上;每次到楼上送完报,看到谁家门口有垃圾,就顺手捎下来扔了。4.为人善良,待人宽容,帮助他人不求回报,对工作尽职尽责。5.议论点题,深化中心。告诉人们,有时对他人的举手之劳,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
10、《要善问》的阅读答案
《要善问》的阅读答案
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要善问》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
要善问
许多人在学习方面的重要体会是:不仅要肯问,而且要善问。
人们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学问学问,学要肯问。学常有疑;问则可解疑。解其一疑,便长一智。学既不可缺,问也不可少。不因疑难细小而忽视,不因问题“浅易”而不屑于问,更不因怕失身份而耻于问,在学中发问,在问中求学,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要得“学问”不仅要肯问,还要善问。学习犯难不要急于问人。要先问己,后问人。问己,应反复思考;问人,会受到启发。问,要问的准,问的深,因为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阅读题目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从这篇文章的结构来看,它应属于()。(2分)
A.“横式”中的“总——分”式
B.“横式”中的“总——分——总”式
C.“纵式”中的“层层深入”式
D.“纵式”中的“起承转合”式
3.第三自然段中“要得‘学问’,不仅要肯问,还要善问”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1分)
4.文中论述“问”的重要性一句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明怎样才叫“善问”的句子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段中的关键语句作答)。(4分)
5.问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的`好,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好在哪里?(简答)(2分)
6.文段最后一句话中的“然”和“所以然”的意思是什么?
《要善问》答案
1.(学习)不仅要肯问,而且要善问。
2.A(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是总起概论;第2段谈“肯问”,第3段谈“善问”)
3.承上启下
4.①问则可解疑②先问己,后问人
5.这三个词分别与它前面的“细小”、“浅易”、“怕失身份”词语搭配得恰当(或者能把一些人在学习中遇到的不同问题时的学习态度和思想状态写了出来)
6.然:这样;所以然:为什么会这样
11、《鲁人身善织屦》阅读答案
《鲁人身善织屦》阅读答案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 、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2、翻译(2分)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1)有人 (2)凭
2、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殊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12、《国初阎立本善画,尤工写真》阅读题及答案
《国初阎立本善画,尤工写真》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国初阎立本善画,尤工写真①。太宗之为秦王也,使立本图秦府学士杜如晦等一十八人,令学士褚亮为赞,今人间《十八学士图》是也。贞观十七年,又使立本图太原幕府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太宗自为赞,褚遂良题之。其后,侯君集谋逆,将就刑,太宗与之诀,流涕曰:“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中宗尝引修文馆学士内宴,因赐游观,至凌烟阁,见君集像有半涂之迹。传云,君集诛后,将尽涂之,太宗念其功而止。玄宗时,以图画岁久,恐渐微昧,使曹霸重摹饰之。立本以高宗总章元年迁右相,今之中书令也。时人号为丹书神化。
则天朝,薛稷亦善画。今尚书省考功员外郎厅有鹤,工部尚书厅有树石,皆稷画,称精绝。稷位至太子少保。玄宗时,王维特妙山水,幽深之致,近古未有。维终于尚书右丞。郑虔亦工山水,名亚于维。虔工书画,又工诗,故有“三绝”之目,而宦途蹇,终于台州②司户焉。天宝中,御史毕宏善画古松。凡此数公,皆负当时才名,而兼擅工艺。至若吴道子画鬼神,韩画马,皆近时知名者也。尔后画者甚众,虽有所长,皆不能度越前辈矣。
大历中,吴士顾姓以画山水历托诸侯之门。每画先帖绢数十幅于地,乃研墨汁及调诸彩色,各贮一器,使数十人吹角击鼓,百人齐声啖叫。顾子著锦袄锦缠头,饮酒半酣,绕绢帖走十余匝,取墨汁摊写于绢上,次写诸色,乃以长巾一一覆于所写之处,使人坐压,己执巾角而曳之。回环既遍,然后以笔墨随势开决,为峰峦岛屿之状。或谓顾画亘古未有,乃其所长。夫画者淡雅之事,须有所师承,今顾子瞑目鼓噪,奇则奇矣,其画之妙者乎?
(取材于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
注:①写真:肖像画。②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立本图秦府学士杜如晦等一十八人 图:画(动词)
B.中宗曾引修文馆学士内宴 引:招引
C.而宦途蹇 蹇:顺利
D.皆不能度越前辈矣 度越:超越
7.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宗之为秦王也 褚遂良题之
B.太宗念其功而止 其画之妙者乎
C.以图画岁久,恐渐微昧 然后以笔墨随势开决
D.每画先帖绢数十幅于地 取墨汁摊写于绢上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
我为了你,今后再也不登凌烟阁了。
B. 立本以高宗总章元年迁右相,今之中书令也
阎立本在高宗总章元年升为右丞相,相当于今天的中书令。
C.王维特妙山水,幽深之致,近古未有
王维特别善于画山水,幽眇深远的韵致,近古以来未有。
D.凡此数公,皆负当时才名,而兼擅工艺
这些人,都辜负了一时的名望,而只擅长一种手艺。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唐太宗在凌烟阁挂上阎立本所画的功臣像,并亲自撰写赞语,反映他对功臣的重视。
B.侯君集犯罪被杀,有人涂抹了他在凌烟阁的画像,传说唐太宗及时制止了这种行为。
C.唐初画家阎立本、曹霸、薛稷、王维、郑虔、吴道子等,都因擅长绘画而官运亨通。
D.大历年间,吴地一位姓顾的画家因擅长以奇怪的方法画山水画而多年出入诸侯门第。
参考答案:
6. C(蹇zhūn jiǎn指困顿不顺利)
7. D.(两个“于”都是“在”)
8. D(负是具有,享有的意思)
9. C.(几个画家并不都寿运亨通)
13、《谏论》阅读答案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节选自苏洵《谏论》)
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告之曰(将要)
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
C.顾见猛虎(回头)
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B.能跳而越此 乃记之而去
C.不然为怯 士卒多为用者
D.其怯者犹未能也 其真不知马也
3.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___________;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_________;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
4.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耻怯(面子)、奔利(金钱)
4.例如:
①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
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
③对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14、《论快乐》阅读答案
①在旧书铺里买回来维尼(Vigny)的《诗人日记》,信手翻开,就看见有趣的一条。他说,在法语里,音乐(bonheur)这个名词是“好”和“钟点”两字拼成,可见好事多磨,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同样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所以我们又慨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德语的沉闷(Langeweile)一字,据字面直译,就是“长时间”的意思。《西游记》里小猴子对孙行者说:“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这种神话,确反映着人类的心理,天上比人间舒服恢。所以神仙活得快,人间一年在天上只当一日过。以此类推,地狱里比人世间更痛苦,日子一定愈加难度。段成式《酉阳杂俎》就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嫌人生短促的人,真是最“快活”的人;反过来说,真快活的人,不管活到多少岁死,只能算是短命夭折。所以,做神仙也并不值得,在凡间已经三十年做了一世的'人,在天上还是个初满月的小孩子。但是这种“天算”,也有占便宜的地方:譬如戴君孚《广异记》载崔参捉狐妖,“以桃枝决五下”,长孙无忌罚讨得太轻,崔答:“五下是人间五百下,殊非小刑。”可见卖老祝寿等等,在地上最为相宜,而刑罚呢,应该到天上去受。
②“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乐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加添了迅速,增进了油滑。像浮士德那样,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1.读第①段,回答:
作者从哪些角度说明何谓“快乐”?“快乐”的特点是什么?“可见卖老祝寿等等,在地上最为相宜,而刑罚呢,应该到天上去受。”这是什么意思?
2.读第②段,回答:
“永远快乐”这个看法为什么不能成立?为什么说“你要永久”就该向痛苦去找?“人生的刺”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各种语言,时间(古今中外)正反,各种引证,各个国家等;速度快,时间短;在地上活得时间长,在天上刑罚时间短(或过得快)
2.快乐的决不会永久,在高兴时生命加添了迅速、增进了油滑。因为痛苦是能使尝到“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指“快乐的长不了”,“痛苦的短不了”。
论快乐美文赏析
人人都希望快乐,但快乐的方式各有不同。快乐作为一种愉悦的心理反应,导致快乐的客观刺激物分具体的物质层面和抽象的精神层面两大类。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上一无二的个体,人与人的区别除了性别年龄、职业职位、民族籍贯、贫富老幼之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快乐的多少与快乐方式的千差万别。
有人为得利益而快乐,有人为感兴趣(这里的兴趣,指与物欲与利益无关的兴趣)而快乐,有人为承担或完成或大或小的责任与义务而快乐。
物质刺激所产生的快乐常常是短暂的。相对而言,精神刺激所产生的快乐则较为长久,而且更让人回味无穷。尽管如此,如同没有持久的不快乐一样,同样也没有持久的快乐。所以,我们能够做的只能是学会铭记曾经的快乐并学会忘记曾经的不快乐。当然,我们还可以升华自己的快乐或增加新的快乐。这又需要我们能够培养新的兴趣,能够牢记曾经的责任和义务或承担起新的责任和义务。
有人会说,要找快乐,那还不简单,不断获取自己的利益呗。殊不知,利益的获得是无止境的,而且有得必有失,甚至是获得的越多,失去的某些东西也会越多,而且抱的希望越大,一旦失望,受到的打击也越大,更何况攫取利益常常伴随着这样那样的风险。
又有人会说,这不等于说那些看破红尘,永久与青灯古寺相伴的出家人才最快乐?
我非鱼,不知鱼之乐。我非出家人,同样不知出家人之乐。不过,我们可以从快乐是外在物质或精神的刺激所产生的个人心理愉悦这个角度进行这样的分析:出家人所处的环境里,能够有多少“外在物质或精神的刺激”使其快乐?
另外,如果出家人真比俗人更快乐,那出家人在茫茫人海中的比例为什么又那么少得可怜呢?
到这里,对于快乐,聪明的你心中应该有一点点眉目了。
人生有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健康地活着;第二种境界,是自由快乐地活着;第三种境界,是有价值有意义而且幸福快乐地活着;第四种境界,姑且称之为超级境界,即人死了依然活着。
如果摆渡苍白无力、平淡无奇的文字,居然能够让亲爱的读者耐着性子读到这里,或许对于摆渡以上对快乐不成熟的论述多多少少有了些了解,那么,聪明的你一定会像摆渡一样有这样的想法: 即使我们的人生不一定能够达到高级别甚至超级别的境界,我们仍然可以在第二种境界这一层面多一些属于自己也属于他人的快乐。
15、《谏论》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险(bì):不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是否恰当。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作者在文末表示,自己将学习龙逢、比干的忠心,学习苏秦、张仪的游说方法,用以进谏时取法。
D、本文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参考答案:
8.B。致:向君王表达建议,劝谏。
9.C。③不是进谏方法;⑤不是作者认为正确的五种方法。
10.D。比喻论证有误。那么君主比夏桀、商纣还稍强一些,我进谏一百次他会听从一百次的,何况是虚心纳谏的君主呢?如果不能掌握适当的方法,那么君主比唐尧、虞舜还稍差一些,我进谏一百次他会不听从一百次的,何况是拒绝忠言的君主呢?情况如此,那么什么方法才可以呢?答道: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就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就可以了。那般游说诸侯的策士,靠着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助成他的诡诈;我要进谏君主,靠着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助成我的忠贞。让我全面论述一下它的实际效果吧!周朝衰落,游说之风在诸侯各国间兴盛起来,从此以后,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人物。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进谏君主因而丧命的比比皆是,游说君主因而丧命的却没有听说过,然而触犯君主的禁忌,戳到君主的痛处,有时游说比进谏还严重呢。由此可知,关键不一定在讽谏上,而一定在方法上。游说的方法可供进谏时取法的有五种:讲清道理开导他,从形势上禁止他,使用利益引诱他,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含蓄委婉地讽谕他,这些就是所说的五种方法。触龙认为赵太后爱女儿胜过爱儿子,眨眼之间长安君就出国做人质去了;甘罗拿武安君死在杜邮这件事诘问张唐,张唐答应去做燕相并且定了出发日期;这些就是讲清道理开导他的事例呀。子贡用忧满内就不应征伐强国来指教田常,于是齐国就只好不征伐鲁国了;武公用麋鹿披上虎皮,必将招来众人攻击威胁顷襄王,于是楚国就不敢谋划进攻西周了。这些就是从形势上禁止他的事例呀。田生用万户侯打动张卿,(让他按照吕后的意图暗示群臣,请求封吕后为王,并且建议吕后加封刘泽,巩固吕的地位)于是刘泽被封王了;朱建用富贵引诱闳孺,(让他劝说惠帝释放辟阳侯)于是辟阳侯就被赦免了。这些就是使用利益引诱他的事例呀。苏秦用韩国本是大国,却落了个牛后的名义羞辱韩惠王,于是韩惠王手按宝剑,仰天长吁一声;范睢用四大贵人断专行,秦国简直等于没有国王耻笑秦昭王,于是秦昭王跪下请教。这些就是刺激他以便警醒他的事例呀。苏代用土偶人至死不离故土的故事讥笑田文,楚国射雁猎手用弋射诸侯鼓动顷襄王。这些就是含蓄委婉地讽谕他的事例呀。以上五种,都是见解偏颇、不够公平的说法。虽然如此,由忠臣来运用它,完全可以成功。什么缘故呢?讲清道理开导他,君主即使昏庸,也一定会醒悟;从形势上禁止他,君主即使骄傲,也一定会害怕;使用利益引诱他,君主即使怠惰,也一定会振奋起来;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君主即使懦弱,也一定会坚强起来;含蓄委婉地讽谕他,君主即使凶,也一定会接受意见。醒悟就会明白,害怕就会谨慎,振奋就会勤劳,坚强就会勇敢,接受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法,全在这里了。照我看来,从前做臣子的,提出意见必定听从,治理事必定成功,没有谁比得上唐代魏郑公。当初,他其实学的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谓能掌握适当方法的人吧?唉!龙逢、比干进谏国君,招致杀身之祸,也不能称为好臣子,因为他们没有苏秦、张仪的得力方法;苏秦、张仪游说国君,取得功名利禄,可是不免被人讥为游说之徒,因为他们没有龙逢、比干的耿耿忠心。因此,对于龙逢、比干,我肯定并学习他们的心地,但是却不肯定并学习他们的方法;对于苏秦、张仪,我肯定并学习他们的方法,但是却不肯定并学习他们的心地,以便供进谏时取法。
16、《论快乐》阅读答案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予。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现,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
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予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发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力,一样重要。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譬如从写《先知书》的所罗门直到做《海风》诗的马拉梅,:郎觉得文明人的痛苦,是身体困倦。但是偏有人能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使健康的消失有种赔偿。苏东坡诗就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对于这种人,人生还有什么威胁?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
15.下列有关“快乐”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对快乐的向往和追求成为人生的动力,它可以使人忍受痛苦,保持乐观。这种向往和追求贯穿整个人类的历史。
B.虽然肉体上受到了舒服痛快的物质刺激,人们能感到快乐,但是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
C.精神可以战胜物质,所以面对“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千灾百毒”的苦难,有人毫不计较,依然保持着一份乐观。
D.写《先知书)的所罗门、写《海风》诗的马拉梅,以及苏东坡,都能从痛苦中寻找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
16.“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作者认为进步在什么地方?(6分)
17.选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两种不同的论证方法,结合例句,分析其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5.D(所罗门和马拉梅不是。)
16.①肉体痛苦不再可怕(或“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②肉体痛苦可以转化成精神快乐(或“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或“人能苦中作乐(或“把忍受变为享受”)。(每点3分,共6分)
17.①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②比喻论证。③引用论证。④假设论证。(所举例子论证方法1分,分析作用2分;每例3分,两例6分;两例论证方法重复算一例。)
17、《谏论》阅读答案
刘行本进谏
隋主尝怒①一郎②,于廷前笞之。谏议大夫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③宽之。”帝不顾。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因置笏④于地而退。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怒:责备。 ②郎:官职。一郎:一位官员。③少:稍微。④笏: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捧在面前,用于记录向皇帝上奏的有关内容。
【文言常识】1、说“谢” 本文中“帝敛容谢之”句中的“谢”,在现代文中解释为“感谢”,但在文言文中一般作“道歉”解。“帝敛容谢之”当翻译为“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又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话说“陛下” “陛下”指皇帝,这是多数人了解的。那么为什么“陛下”可指代皇帝呢?“陛”尸殿中的台阶,“陛下”本指宫殿中台阶下的侍从。在古代,臣下要进见皇帝,先得通过“陛下”的侍从通报,久而久之,人们不敢直呼皇帝,而把“陛下”作为皇帝的代称。
【译文】隋朝皇帝曾经责备一个官员,在大殿之上鞭打他。谏议大夫刘行本上奏说:“这个人一向清廉,这次他的过错又很小,希望您能稍微宽恕他。”皇帝不理睬他。刘行本在这个时候站在皇帝面前说:“陛下您不因为我没有才能,而把我放在在您的身边,我说得如果对,陛下你怎么能不听呢?我说得如果错,应该把我送到大理寺处置我。怎么能轻视我而不理睬我呢?”于是把笏板扔在地上然后退下。皇帝收敛了容颜向他道歉,于是原谅了那个被鞭打的官员。
【阅读训练】
1、解释:①笞 ②少 ③置 ④安得
2、翻译:①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②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3、“此人素清”中的“素”与下列句中( )句的“素”相同
A、素灰丝 B、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可以调素琴 D、素不相识
【参考答案】
1、(1)鞭打 (2)稍微 (3)放 (4)怎么可能
3、D
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③厌:满足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没有掌握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因此而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没有超过自己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虚度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
1、解释:(1)志 (2)说 (3)逾 (4)盍 (5)迨
2、翻译:(1)或谓君不善学,信乎?(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
3、上述选段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应该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参考答案】
1、(1)同“识”,记 (2)劝说 (3)超过 (4)何不 (5)等到
3、阐明勤学苦练出人才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
4、要点提示: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