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一等奖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一等奖

1、四年级下册语文《坐敬亭山》教案

第一课时

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

image.png

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释题,简介背景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诗意。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指导朗读

1、《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2、四年级下册语文《坐敬亭山》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1、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

1、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2、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坐敬亭山》。

1、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í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2、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

⑴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⑵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

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⑴“”坐是“谁”坐?

⑵读诗,仔细体会,诗人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⑶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

⑷“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

(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Δ”,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3、四年级下册语文《坐敬亭山》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1、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

1、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2、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坐敬亭山》。

1、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í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2、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

⑴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⑵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

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⑴“”坐是“谁”坐?

⑵读诗,仔细体会,诗人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⑶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

⑷“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

(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Δ”,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4、《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培养同学发明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同学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

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同学写作的良好习惯。

3、俺的发现:

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彩。

4、日积月累:

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

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观赏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身准备的新闻、英雄人物的故事。

小小新闻发布会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俺们的生活不时改变。俺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俺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1、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2、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3、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4、那俺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⑴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⑵“时事”、“教育”、“日常生活”三个版块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⑶评价他们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⑷总结他们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⑸新闻发言人发言。

⑹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等。

⑺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二、师生总结

1、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2、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俺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俺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身的口才,增加自身的胆识,像这样的发布会俺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身,提高自身。

5、《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一、导入:

1、指名一生唱《小乌鸦爱妈妈》。

2、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的这篇课文吗?那只爱妈妈的小乌鸦,深受我们小朋友的喜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知道回报父母关爱的孩子一定会受到大家喜爱的。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篇这样的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正音。

二、新授:

1、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只有一个儿子”这句话是谁说的?课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出示:“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1)指导读句。

(2)质疑:到底有几个儿子?文章中明明提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

3、请同学再读课文,用直线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用曲线划出三个儿子来到井边不同表现的句子。

4、个别读三位妈妈介绍儿子的话,要求读出妈妈们的不同语气。

5、小结,过渡:一个妈妈为自己儿子的聪明伶俐又有力气而感到自豪;另一个妈妈也在为自己儿子有一副美妙的嗓音而骄傲。只有第三个妈妈平平淡淡地介绍了自己的儿子。

6、三个妈妈一边谈论着三个儿子,一边打完水,拎着水桶往家走。一桶水可重啦!(出示此句)这桶水究竟有多重呢?请一个小朋友读读第七节,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哪句话写出了这桶水很重。(练习)

7、正在妈妈们最累的时候,迎面跑来三个孩子,看到妈妈这么吃力地拎着水,他们是怎么表现的呢?请小朋友交流一下刚才划到的句子。

8、指板书师述,是啊,难怪在一旁亲眼目睹这一幕的老爷爷会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再次出示:“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1)看见这一幕的老爷爷真的不明白有几个儿子吗?想一想该怎么读。(明知故问)

(2)多形式练读

三、拓展说话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了吧,可是,那些妈妈还不明白,你能不能告诉他们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母亲作为对象,练习说话。

6、《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读句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段篇。

4.口语交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的主人在向我们致意呢!我们来看看本期园地里有些什么?(出示语文园地四)

二、我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识字。

1.请大家翻开书,读一读我的发现这部分的汉字,看一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A: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

学生B:我发现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

学生C:我发现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

学生D:我发现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

1.我们读一读这些字。

2.指名读要求会认的字:擦、抄、拾、摔、拔、拦、摸(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练习扩词,说句子,还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意思。

3.教师小结: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从这些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偏旁总是跟字的意思有些关系。你还能说出一些偏旁表义的汉字来吗?(蚊、蚂、蜻)(赶、起)(认、说、话)

三、我会读

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1)教师出示题板,学生观察这些句子,句子中有什么特别的吗?(有的字下面加了点)

(2)教师范读,听一听,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自由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4)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

1.出示图画,提问:你去过海边吗?那一定见过浪花吧,自豪地告诉大家,浪花是怎样的?

2.没见过浪花的同学别着急,读一读这篇短文,你就知道了。

3.老师范读。

4.学生试读,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5.请同学接龙读短文。

6.说一说,现在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浪花怎样?(可爱、淘气)

7.齐读,指名读。(指导朗读),露出可爱的笑容,带着微笑读短文。读了短文,让别人听了好像真的见到了淘气的浪花。

8.配乐朗读短文。

7、《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2、学习积累“越……越……”的句式,让学生初步理解“越……越……”说明事物在发展、变化。

3、朗读、背诵古诗,初步养成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学习比一比、写一写

1、课始激趣(略)

2、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字有哪些地方不同?你想说哪一组,就说哪一组。

3、先在四人小组说,再全班同学交流说。

4、写字。

(1)大家说得很好,还能不能写好这些生字呢?请你们翻到课本第100页,认真写一写,注意写字的姿势。

(2)请同学们选出自己满意的作业,让全班同学评一评哪些字写得美,美在哪儿?哪些字写得不够工整,问题在什么地方?

(3)老师相机指导学生写好生字的关键笔画。

如:手的最后一笔“”,毛的最后一笔“”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再书写一次进行巩固,力求写得美观、工整。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话:看谁读得最认真,能发现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互相读。

(2)指名学生读。

2、课件注示:观看动画,理解“越……越……”这种句式是说明事物在发展、变化。

3、扩展:出示电脑动画,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如:风筝飞上天的画面,小草天高的画现,刮风的画面)

三、读读背背

1、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首古诗《悯农》,会读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读,出示画面,自己范读。

2、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3、师抽查学生读,其他学生评议,纠正字音。

4、指导朗读:学生反复朗读,发挥想像,并加上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朗读,体会表达诗意。

5、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6、让学生展示自己,能不能把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大家听,比一比,哪位同学背得熟,背得有味道。

7、评选出背古诗的小能手,奖励小星星。

8、课件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古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看谁记得最多。

8、《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积累运用词语。

3、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

5、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

2、难点:进义词词义的区分,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牛奶图画画图蜜蜂蜂蜜牙刷刷牙

水池池水山上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投影出示字词。

2、组内交流说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确读法;

任意抽卡片认读

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1、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

(三)是“我会读”。

“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1、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想法。

4、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9、《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一、教材说明

这个语文园地共五项内容,分别是认字、读标牌、比较形近字、读句子、背古诗。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认”,要求认读一组带有“木”这一偏旁的字。“木”在字的不同部位,有上有下,有左有右,有两个“木”,还有三个“木”,使学生觉得汉字很有趣,提高识字的兴趣。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认,再读给旁边的同学听。认读后启发学生思考:怎么这些字都有“木”呢?

第二项“我会读”,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字。标牌上的字多数没教过,但天天看见也能认识,如“年级、班、小学”。有的字,学生在路上、食品包装上常见,也认识了一些。有的同学会在课前问问认认。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请会读的同学读给大家听,请他们告诉大家是怎么认识的,激发其他同学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主动认字。最后可让学生说说在课外还认识了哪些字。

第三项“比比写写”,共六组形近字。上面一排每组的第一个字比第二个字少一笔,下面一排每组两个字笔画数相同,但有一笔的样子不同。教学时可一排一排地进行,让学生自己看出每组两个字的差别,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说一组,我说一组,看谁说得清楚。比较之后再写下来。因为这次写字没有田字格示范,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写字情况给予提示。

第四项“我会读”,三个句子句式相同,用“越……越……”说明事物在发展、变化。这个句式在前面的课文中见过,通过再次练习达到巩固、积累的目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再提问:发现三句话有相同的地方吗?这种句子在哪课读过?可把那个句子和三句话放在一起再读读。

第五项“读读背背”,内容是一首古诗,作者李绅。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劳动非常辛苦,告诉人们要爱惜粮食。学古诗只要求读读背背,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通,注意读准“锄、谁、知、中、餐”这几个字。这是一首五言诗,可启发学生回忆《咏鹅》的停顿方法,读好这首诗的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10、《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蜜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售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售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

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玩具、动物等。

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捕捉内容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越来越发觉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自由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都观察了哪些景物?

二、小组交流,拓展思路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1、观察过什么事物?怎么观察的?;

2、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3、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

听的同学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指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⑴其他同学根据这位同学讲的内容取一个题目。

⑵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何使内容写得具体、准确。

⑶可以建议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

2、若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把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清楚。

⑵不拘形式地写,可自己拟题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日记形式选几则满意的日记,进行修改加工写《观察日记几则》。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学法指导】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及准备采用什么样的句子,来使所观察到的事物显得生动、具体。

四、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1、学生打草稿,教师巡回检查。也可选典型的某一片断进行作中交流,共同评议修改。

2、学生边起草,边修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11、《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体会反语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2、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了解不同的词语代表的是哪类人,掌握冒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学会使用冒号,积累咏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课本语句,想想这种表达方式和我们平时所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师点拨:反语)如,“古怪”的本意是“怪异”,此处反话正说,称赞猫可爱。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好处。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主要分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两种。

3、通过感受反语的好处,尝试使用反语表达感情。

如:老师摸摸我的头,说道:“你这个‘粗心鬼’啊,下次注意要把题目看清楚。”

二、识字加油站

1、指名读、分组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杆肝(肝脏)秆(麦秆),把熟字“杆”的偏旁“木”换成“月”,就是“肝”,换成“禾”就是“秆”。)

2、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识记生字,你还知道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字理识字法等)

3、师展示:转盘记忆法。以“由”为例,可以转化为油、轴、届、宙。

三、词句段运用

(一)三字俗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的是哪类人。

千里马有才干的人;老黄牛老实肯干的人;百灵鸟歌声清脆的人;

领头羊团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小蜜蜂勤快的人;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变色龙见风使舵的人;铁公鸡极其吝啬的人;应声虫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哈巴狗唯命是从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呢?试着说一说。

替罪羊马大哈地头蛇孺子牛老狐狸笑面虎

(二)冒号的用法

1、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会用到冒号?

2、师总结:提示语在前、写信、介绍人物等情境中会用到冒号。

3、读例句,说说例句中的冒号属于哪种类型。

例: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让你给它抓痒。

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围绕着“温柔可亲”进行具体说明。

4、分组读课本中的另外两个例句,进一步体会冒号的用法。

5、仿写。(见达标检测第4题)

6、小练笔:仿照例句中冒号的用法,写一写剩下的两个句子。

(三)体会感叹词的用法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去掉加点字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从表示语气的“吧”“啊”“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责怪中包含着的喜爱之情;去掉了就只含有责怪的意味了。

2、表示语气的“啊”,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3、表示语气的“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要写的句段)请学生思考:怎样把这段字在本上写漂亮呢?(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字不要过大等)

2、师总结: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运用所学书写方法,将课本中的选段工整地摘抄到本子上。

4、评选“小小书法家”。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代诗人很喜欢为动物或植物写诗,赞美他们的高尚情操,你知道哪些赞美动物或植物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罗隐的《蜂》。

2、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作者介绍。(课件出示)

(2)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3、小组讨论,理解古诗。

(1)理解诗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2)理解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呢?

(3)分析主旨: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后两句把它所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设问的手法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

4、知识拓展: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不同的赞美方法,从“交流平台”的利用反语表现出喜爱、赞美之情,到“日积月累”的咏物古诗,都在告诉学生怎样赞美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我特意在讲解“交流平台”的时候,让学生使用反语,让他们体会语文的博大精深,再用“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告诉他们赞美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使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

12、《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七字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2、通过和大人一起读书的活动,巩固拼音,提高阅读能力,并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累七字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爱积累

1、导语:同学们,你们学过了哪些数字?让我们一起数一数。你们知道哪些带有数字的词语呢?(学生自由交流)汉字很丰富,不仅有带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带数字的七字成语呢!让我们一起去积累吧!

2、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3、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试着认读七字成语。

4、班内指名读词,教师正音。

5、多种形式读成语,读中感悟,了解其含义。(教师领读、同桌赛读、班内抢读、开火车读。)“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指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它强调了春季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是在早晨要做好一天的打算。比喻对要做的事应该及早地做出准备。也比喻要珍惜清晨的大好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意思是一寸时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比喻时间十分宝贵。“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是一寸黄金也难以买到一寸光阴。形容时间非常宝贵,应当珍惜。

二、我爱读书

1、导语:读书使人进步,读书让人快乐。让我们一起读书好吗?

2、导读:我们一起读书得做到什么呢?

3、学生讨论后明确:大家一起读书时,尽量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向他人请教问题时要小声。

4、课件出示“和大人一起读”内容《小松鼠找花生》。

5、师生一起读。

(1)过渡:静静地读书,美美地享受。这种感觉好吗?你从《小松鼠找花生》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也可以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2)学生自由交流读书的收获或感受。

13、《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同桌互相报词语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小组互动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14、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4》教案

设计思路

本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我校国家级课题“学生自由习作指导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借助课件与链接课文,达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在学生的习作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导写过程

一、观察照片,感知内容

1、老师这里有这么一张相片儿,(出示照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看谁最聪明,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地跟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想。)

2、现在由我来揭示它的谜底,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同学们,你说对了吗?

设计说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因此,在学生观察照片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鼓励学生不加约束地表达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激发习作的欲望。

二、拓展思维,丰富内容

1、借助课件,想象事情的经过:

⑴出示课件:

(课件内容为美伊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场面。看,随着战争的打响,硝烟滚滚,倒塌的建筑物,不断发生的流血与牺牲,那场面是触目惊心的。年老的双亲在为失去儿女而心碎,年轻的妻子在为失去丈夫而悲泣,年幼的孩子在为失去父母而痛哭……)

⑵看了这些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感受,但都表达了同样的一种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⑶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说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和平不要战争。因为战争必将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带来痛苦。你看,这个小孩在哭,哭得多伤心、多无助啊!可你知道他为什么哭吗?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父母呢?(出示习作要求: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

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⑷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2、链接课文,想象孩子的命运:

⑴通过学习《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结合学习谈收获。

⑵是的,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夜莺”、雨来、雷利等儿童英雄,再一次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那么,谁能来说说这个孤的孩子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呢?(出示习作要求:这个孤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⑶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如:

孩子被一有志之士救起,抚养长大后加入抗战队伍,成为一名“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少年英雄。

孩子无父无母,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日子,饱受战争之苦。

……

设计说明:“硝烟”“流血”“牺牲”等与战争相关的一些字眼,对处于和平年代的中国孩子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课件的运用让学生的认识变得感性化,结合课文对学生的想象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这些训练又使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

三、再现照片,构思内容

1、谈话引渡,指点迷津:

(出示照片)望着照片中的人和景,倾听着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要和平,不要战争!(出示习作要求: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你想以怎样的身份来讲述这照片上的故事,看谁的想法最与众不同。大家分小组互相说一说。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大家比一比,看谁拟定的题目最新颖。

2、自主写作,教师巡视:

设计说明:学生看懂了图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身份去讲述照片上的故事,能够使学生在相同的题材下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习作。而指导学生根据图意及讲述的身份来拟定题目,引导学生多角度命题,能够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

15、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一)学习王之涣的《凉州词》

1、谈话导入

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就是这其中的优秀代表。(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感悟诗意,朗读体会

(1)划分节奏读古诗。读准确、通顺,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3、“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名。

4、请写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思。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5、品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①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试读,评议。

②读完第一句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学习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

①理解“仞”“一片”的意思,思考:这一句诗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②诗人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万仞高山的衬托下,用“座”显得单薄;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用“片”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3)学习第三、四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②征人有怨吗?怨什么?(因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而怨)

③为什么又何须怨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们保家为国的心声,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二)学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释题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读诗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故事等。)

2、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古诗。读准确、通顺。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2)指名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3)师生明确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学习第一、二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①结合地图,了解黄鹤楼和广陵的方位。

②(课件播放江南美景)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什么想说的?

(2)学习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啊望,他在看什么啊?(孤帆)可那是盛世唐朝啊,长江是交通要道,江上应该有许多来往的船只。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没有尽。不尽的述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4、背诵两首古诗,交流积累古诗的方法。

[教学反思]

由于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认真落实了“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这一学习要素,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与“语句段运用”的内容又是对前面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回顾,对于学生而言难度不大,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次“日积月累”增加了一首古诗,时间上比较紧凑。在操作过程中,朗读方面效率低,培养学生想象画面这一环节因时间关系而不能尽情发挥,有点草草收场的感觉。在表扬学生方面做得比较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赞扬学生的用词比较格式化,感觉与学生还是有点距离。

16、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第二课时

一、交流平台。

回顾本单元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

1.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2.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3.很多诗歌包含着真挚的情感。

教师小结: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二、识字加油站。

1.小组合作:

(1)借助工具书,识字,认识诗人的名字。

(2)介绍诗人:小组内集体讨论对于诗人的了解,互相补充,并记录。

(3)把不了解的诗人记录汇报。

2.汇报:

(1)学生认读生字。

(2)小组汇报诗人情况,教师补充。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2)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3)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教师小结:这几句话都是描写事物颜色的句子。

第一句话是描写白桦树的颜色的。银霜指的是白桦树白的像涂了银霜。

第二句话是写白雾的白中透着天空的淡蓝和青苍的颜色。

第三句话是写草滩的绿、菜花的黄及湖水的蓝的。

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2.读一读,注意加点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的好处。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罗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冶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这些词使描述的物体更加形象、具体。

(2)仿写诗歌。注意让诗歌更加形象、具体。

学生仿写汇报:

夏天的花,

多么的绚丽啊!

红的似火,

粉的如霞,

白的如雪。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华兹华斯

2.学生体会上述诗句,教师引导。

3.拓展:你还知道其他描述诗歌的句子吗?

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迪斯雷利

只有美,对诗来说是不够的,诗应该打动人心,引导听者灵魂到诗的意境。——〔古罗马〕贺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