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1、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丰乐亭记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窃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世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8.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与人乐乐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盖亦反其本矣
C.尝以周师破李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能以足音辨人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其日牛马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丰乐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和“风俗美”的一组是
A.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而故老皆无在者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而喜与予游也
C.向之凭恃险阻,削消磨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窃然”“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D(D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A动词,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乐”;形容词,可译为“快乐”。B动词,据语境及下句的“道”推断,可译为“叙写”“描绘”,但如译为“根据”,亦可通;名词,可译为“根本”,此处指王道。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率领”“带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法,可译为“凭借”“依据”。)
9.D(B、C项的前句不属于“山川美”,A项的后句不属于’‘风俗美”,可据此排除。
10.A(文中是说滁州因处江淮之间,非通衢大邑,故四方商旅宾客皆不至。)
11.(10分)
(1)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
(3分,每句1分。第一句应译出“疏”,第二句应译出“以为”,第三句译文应体现“往游其间”句式特点)
(2)百姓在一生中接触不到外边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3分,每句1分。第一句应译出“外事”,第二句应译出“畎亩衣食”,第三句应译出“乐生送死”)
(3)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恢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4分,译出判断句式1分,译出“所以”、“安”、“幸”各1分)
附参考译文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泉水,甘甜无比。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面约百步远的近处找到了泉源。那儿上面是丰山,高耸而突兀;下面是幽谷,幽静而深藏;两者中间有一道清冽的泉水,翻滚着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看,很喜欢这里的风景。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过去,太祖皇帝曾率领后周的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十五万兵马,在滁州东门之外活捉了他的将领皇甫晖、姚凤,从而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查对过滁州的地图和记录,又登上高处眺望清流关口,想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但是,经历过战乱的老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
自从唐代治颓败,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权,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一出天下就统一了。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削平,有的自行消亡了。百年之间,寂静无声,只见青山依旧高耸,河水依旧清澈。想打听当时战争情况,可是经历过的老人都早已去世了。现在滁州位于长江和淮水之间,乘船坐车的商贩和四面八方宾客都很少来到这里。百姓一生中接触不到外面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已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地方僻静而且公事清简,也喜欢当地的民风安闲。既然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就天天同滁州人在此有时昂首观青山,有时低头听流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大树下纳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峭露,春夏的清爽秀丽,一年四季的景色,没有不可爱的。我又幸运地遇到当地百姓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我为他们描绘这里的山水(或“根据这里山河的特点”),说说这里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恢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宣扬皇上的恩德,并和百姓共享恢,这是知州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2、游恒山记阅读答案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劳。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内则官廨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级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时日色澄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浑源州城一方,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南惟龙泉,西惟五台,青青与此作伍。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下扼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先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
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
无攀跻劳 ( ) 还过岳殿东 ( )
2、找出文中点明游恒山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的句子。
3、用自己的话表述下面句子的意思。
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
4、细读文章第二段,找出最能表现作者精神风貌的句子。
5、从作者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升、登 现在作“环”,转,绕
2、“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
3、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
4、“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5、此题为开放性题。旨在能从读徐霞客游恒山过程中,了解并学习他的精神,即:不畏艰险,不怕辛苦,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与文章内容吻合,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3、右溪记阅读答案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 :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 :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 :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哪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相同?
[ ]
A、杂然而前陈者
中无杂树(《桃花源记》)
B、往来而不绝者
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
C、射者中,弈者胜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
D、宴酣之乐
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E、临溪而渔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2、选文中,作者安排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试从文中举例说明,并说说这种写法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滁人游”这一部分写到了老人孩子的恢生活,《桃花源记》中也有类似语句,请默写出相关内容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治理想,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种思想看似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你能体会出来吗?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E
2、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有唱有憩 ,有动有静。或:“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意对即可)
3、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都关注社会,关注百姓,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基本意思对即可)
5、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名之者谁 名:_____________
(2)云归而岩穴暝 归:_____________
(3)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_____________
(4)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第1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2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4、在欧阳修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请你结合选文第3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写。(60字左右,不得翻译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命名;(2)聚拢;(3)背;(4)摆
2、(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或: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或: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
3、D
4、示例:琅琊山上人来人往,人们扶老携幼,有说有笑,尽情游玩。有的游客引吭高歌,有的游客前呼后拥,一派恢热闹的景象。(答案不唯一)
6、右溪记阅读答案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
1、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
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2、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手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7、游恒山记阅读答案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缀典籍。《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玄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玄之天。予家太行白岩之傍,距岳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来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
至正德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因陵、镇读,道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其势冯冯温温恣生于天,纵盘子地。其胸荡高云,其巅经赤日。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最多珍花灵草,枝态不类,桃芳李葩,映带左右。山半稍憩,俯深窥高,如缘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横松强柏,状如飞龙怒虬。叶皆四衍,蒙蒙然怪其太茂。从者云:“是岳神所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不敢至。”
其上路益隘,登程三里,始至岳庙。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崖壁立,豁然中虚。相传飞于曲阳县,今尚有石突峙,故历代怯升登者,就词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来焚香于庙下,有祷辄应,赫昭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东则渔阳、上谷,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趋,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昼锦、封龙诸山,皆俯首伏脊于其下。因想有虞君臣会朝之事,不觉怆然。又忆在京都时,尝梦登高山远眺,今灼灼与梦无异,故知此游非偶然者。
参考答案:
1、C(趋:归附。)
2、B(A 其:代词,恒山/语气副词,表推测。B 所: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C则:副词,表判断/连词,表转折。D因:连词,于是/介词,凭借。)
3、A(“本文写山浓墨重彩”错。应为“本文写山着墨不多”。)
4、(3分)其上路益险/登顿三里/始至岳庙/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岸壁立/豁然中虚。(断对两处得1分,但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5、(1)(3分)(山上)多的是奇花异草,枝态不一样;桃李芬芳,景物互相映衬,彼此关连。(“类”“映带”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每年的春天,千里迢迢赶来的百姓,来到庙下焚香,有求必应,显耀的名声传遍了四方。(“岁之春,走千里之民”1分,“来焚香于庙下”句式1分,“辄”1分,“赫”形作名1分)
参考译文:
北岳恒山在浑源州的南面,关于北岳恒山,典籍中多有记载:《尚书舜典》记载,虞舜“巡狩至于北岳”,指的就是恒山;《水经》记载,“其高三千九百丈”是玄岳;《福地记》记载,“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元之天。”
我家住在太行山西侧白岩山旁边,距离北岳恒山500多里路,心中很是向往,但从没有登上去游览过,我怀着这个想法20多年。
到了正德改元年之际, (我)奉皇上之命向西北少数民族和看守园陵的官员、镇守山川的'将领通告旧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及改用新年号的事,中途经过浑源。距离北岳恒山仅仅十里多路,于是南行到恒山山麓。山上云雾缭绕,气势雄浑。山势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恒山像人挺胸屹立,空中的云萦绕恒山飘动,为红日所经过。我一路上又惊又喜。我收起惊喜的表情,向东面继续走去,顺着山岭向山上爬。山上多是奇花异草,枝态不一样;桃李芬芳,景物互相映衬,彼此关连。我在半山停下来休息,向下看深处,非常之高,像是在虚无的空间攀援经历天空。向上走了七里,前面是虎风口,这里多是一些粗壮的松柏像是巨龙一样,叶子四处展延茂密,茂密得很奇怪。随从的人说:是这里的山神在保护,谁要是砍松树一尺一寸,必定遭殃,所以山的周围斧斤从不敢至。
山上的路更加险,走走停停走了三里,才到了山顶岳庙。庙中有一座神像,我恭敬地朝拜。庙之上有个叫飞石窟的地方,两岸石壁林立,中间缺了一大块。相传是那缺少的山石飞到曲阳县去了,到现在还耸立在那,所以历代畏惧登山的人都前往曲阳祭祀,认为这也是北岳神灵居住的地方。每年的春天,千里迢迢赶来的百姓,来到庙下焚香,有求必应,显耀的名声传遍了四方。这样,(北岳神灵)哪里只是保护松树柏树呢!我于是在悬崖上题名,在碑石及新庙的厅上提笔写诗。
又走了几十步,是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我)在恒山最高峰上抖擞衣裳而放眼四望:东面是渔阳山上谷,西面是大同以南山峰奔驰而来,归附,北面尽收浑源、云中之景,南面极目五台山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昼锦、封龙众山,都俯首伏脊在它的下面。于是,我想起有虞君臣会朝的事,不觉心中忧伤;又回忆起在京都的时候,常常梦到登上高山眺望远处,如今清清楚楚与梦境没有什么不同,所以知道这次游北岳绝非偶然呀。
8、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顿节奏。(每句只划分一处)
(1)望 之 蔚 然 而 深 秀 者。
(2)太 守 归 而 宾 客 从 也。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
(2)杂然而前陈者 ___________
(3)颓然乎其间者 ___________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用法或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而:A、朝而往(选文)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选文)
其:B、醉能同其乐 (选文)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选文)
之:C、名之者谁(选文)
四时之景不同(选文)
于:D、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选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先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和醉翁亭。
B、第②段描写的景象是山间朝暮及四季景色的变化。
C、第③段一共为我们展现了三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依次为“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
D、本文使用子一些骈句,如“朝而往,暮而归”,“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文与链接材料的作者在当时均是被贬之人,却都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乐”,试比较两人之“乐”的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1)情趣(2)摆放(3)醉醺醺的样子 (4)以……为乐
3、(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为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4、B
5、C
6、都是与百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不受个人得失的影响。(意思接近即可)
9、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 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临溪而渔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B.①射者中,弈者胜②吾射不亦精乎
C.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②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D.①太守谓谁②太后明谓左右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②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B. ①杂然而前陈者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C. ①而不 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D.①醒能述以文者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B
3.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10、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环滁皆山也 环: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
(3)野芳发而幽香 发: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1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等景物。
4.概括选文第2段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亭记》。②商贾:商人。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围绕(2)情趣(3)开放
2.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已的别号来称它的。
3.琅琊山 酿泉
4.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的景色及出游的乐趣。
5.《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意对即可)
11、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2)云归而岩穴暝 暝:
(3)杂然而前陈者 陈: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
(2)野芳发而幽香 翻译:
小题3:.作者在第④段中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对“太守之乐”中“乐”的内容进行概括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情趣(2)昏暗(3)摆放,陈列(4)遮盖 (共2分,共4小题,每小题0.5分)
小题1:(1)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2)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
小题1:示例一:赏山水之乐;感受滁人平和生活之乐;与众宾朋游宴之乐(或:宴酣之乐)。
示例二:赏山水之乐;与民同乐。(共4分。示例一;“山水之乐”2分;“滁人之乐”1分;“与众宾朋游宴之乐”1分答“禽鸟之乐”不扣分。示例二:“山水之乐”2分;“与民同乐”2分)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结合第四段内容即可概括出来。
12、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来源:学#科#网Z#X#X#K]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杂然而前陈者 陈: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欲信大义于天下
B.而年又最高 而其主不能守
C.名之者谁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句: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句:
15.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答:
12.(1)昏暗 (2)香花 (3)摆开
13.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难度较小。A.都是介词,“在”的意思;B.而且/可是;C.代词,它/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立性;D.用/因为。
14.(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是醉翁亭。
(2)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景色。
15.略。(能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乐观”谈感受即可)
13、右溪记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 ①(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俾(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斗折蛇行()
(2)凄神寒骨()
(3)不可名状()
(4)为之怅然()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乃记之而去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
D.为之怅然然不动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两者同中有异。(1)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像北斗七星;使……感到凄凉(凄清);说出失望;失意,惆怅
2.D
3.(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4.(1)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2)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14、右溪记阅读答案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并解释。
①垂阴相荫( )
②乃疏凿芜秽(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3、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4、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5、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答案:
1、①yìn 荫庇,遮蔽;②huì 污秽,肮脏。
2、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3、C
4、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
5、怪石“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木假山记阅读答案
木假山记
苏洵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之生,或孽而殇 殇:未成年而死
B、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汩:涌出的泉水
C、而有斧斤之患 斧斤:砍伐
D、则非徒爱其似山 徒:只是
8、下列前后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B、则为人之所材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故木受绳则直
D、而又有所敬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尽述了树木或夭折,或被砍伐的种种不幸遭遇,目的是为了说明最后能被好事者拿去,加工成假山的,是树木中的幸运者。
B、作者在文中咏物抒怀、借题发挥,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为喻,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与世浮沉,力图自立的精神境界。
C、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正不阿的精神。
D、作者在最后一段里说:我喜欢它们,是因为它们的形状与山相似,特别是它们的魁岸踞肆,意气端重使人佩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 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② 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1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参考答案:
7、B 8、D 9、D
10、①那些有幸生长到能够担当起栋梁之任的,便被砍伐。(给分点分别是幸为则伐。幸译成幸运的,为译成动词担当,则伐译成被动句便被砍伐。)
②每当想起它们,我就怀疑其中有命运定数。(给分点分别是之其数。之译成它们,指三峰,其译成其中,数译成命运的定数。)
11、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16、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比较阅读。
(甲)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乙)醉翁亭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③树林阴翳()
④游人去而禽鸟乐()
(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舍身而取义
B.面山而居
C.登轼而望之
D.人不知而不愠
参考答案:
(1)①边境
②告诉(对说)
③遮蔽(遮盖)
④离开(离去)
(2)D
17、苦斋记阅读答案
苦斋记阅读答案
《苦斋记》是明代文学家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作者围绕一个“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文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观点。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苦斋记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莱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茶亦苦于常茶。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
注:
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
②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
题目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岸外而臼中 岸:水边的`陆地。
B.莫不族布而罗生焉罗:排列。
C.启陨箨以艺粟菽艺:种植。
D.一旦运穷福艾艾:止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物性之苦者 求木之长者
B.食之可以清酒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拊石而和之 渔父见而问之
D.人知乐其乐 亦各言其志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斋,一般指书房、学舍。
记,一种文体,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抒发情理。本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知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B.本文重点阐发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图安逸享乐的思想,赞扬了苦斋主人苦中求乐、恬然自安的宽敞襟怀。
C.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因为这里环境是苦,物产是苦,往来艰苦,人甘于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真是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无一不“苦”。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5分)
(2)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5分)
参考答案
8.A岸外而臼中 岸:高。
9.D
A.物性之苦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求木之长者(主谓间)
B.食之可以清酒(能)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可以凭借)
C.拊石而和之(修饰)渔父见而问之(承接)
D.人知乐其乐(自己的)亦各言其志也(自己的)
10.D
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刘基命名。
11.(10分)
1、匡山离人居住的地方很远,只有先生乐意游赏,而跟随他的人大多觉得早出晚归非常艰苦,于是(先生)就选择山中的洼地在那里筑室居住。
2、即使想效仿山野农夫和卑微的仆役,在丛生的野草中苟且偷生也不可能得到,难道不是昔日的快乐酿成了今日的痛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