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

第1篇

安全小卫士大全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识;

2、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image.png

活动准备:

1、课件;

2、实物:鞭炮、气球

3、录音机、图片、方向盘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今天,大班哥哥姐姐到我们这来玩,看!他们在干什么?

(大班幼儿表演放鞭炮不小心炸伤手的事情)

老师问:大班哥哥姐姐这样做安全吗?为什么?我们能不能这样做?

2、观看录像,讨论娃娃丫丫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娃娃、丫丫的妈妈不在家,他们做了许多不安全的事,请小朋友仔细看,他们做了哪此错事,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①不能戴大人的眼镜;不能玩煤气;不能玩插头;不能玩刀。

②手破了不能用脏抹布擦;不能乱吃药;喝水前要试试水温;不能用手捡碎玻璃。

③不能在看电视时离电视太近;不能给陌生人开门;不能玩锤子;不能乱掏耳朵、眼、鼻。

3、平时在幼儿园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安全,请幼儿讲述。

4、电话铃响,原来是邀请小朋友去看健康安全图片展(征求小朋友的同意)

幼儿判断图片上安全行为的对与错,并说出原因。当幼儿讲到玩滑滑梯注意安全时,与幼儿一起唱滑滑梯歌曲,并与幼儿一起出去玩滑滑梯,然后结束。

活动延伸:

①在滑滑梯过程中再次渗透安全教育;

②可将活动中的一些安全知识编排成情景游戏,让幼儿自己比比谁对谁错,进一步增强和巩固幼儿的安全意识;

③结合阶段安全教育的要求,在教室设置“安全小卫士”评比栏,巩固教育的内容。

④通过亲子活动家园配合,进一步增强和巩固幼儿和家长的安全意识。

安全小卫士大全

第2篇

活动目标: 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活动过程:

一、 为小兔做饼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 谁做的饼干多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第3篇

数学活动 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一活动目标

1、乐于观察和比较,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3、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二活动准备

木偶,图示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幼儿复习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

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当我说左手你们就伸出你们的左手,当我说右耳朵的时候你们就用手指着你们的右耳朵

(二)幼儿初步了解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出示木偶(背对着幼儿)幼儿判断其左右是什么

师:这是一排木偶,这里有小狗,小兔子,小乌龟……

师这是小狗,它的左边是什么?

2出示木偶(正对着幼儿)幼儿判断其左右是什么

师:现在小朋友来看下小狗的左边是什么呀

3幼儿认识到正对着他们的事物的左右和他们是相反的

师:当失误和我们是面对面的,它的左边就是我们的右边

(三)通过游戏,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教师出示图示,幼儿观察并判断

师:这是一幅有很多事物的图,他们和我们是面对面的.所以他们的左右和我们的是相反的

2几个幼儿排成一排,与他们面对面的其他幼儿判断其左右的幼儿是谁。

数学活动 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第4篇

大班数学排序《裙子中的秘密》评课稿

大班数学排序活动《裙子中的秘密》评课稿

华士中心幼儿园

观摩了大班数学活动《裙子中的秘密》,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评述:

一、选材贴近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生活中,孩子们随时会观察到、感受到有规律的排序的物体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感和节奏感。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赵老师选取的这个内容来源于生活。另外,赵老师在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利用孩子平时经常体验的过生日这个情节来展开活动,一方面贴近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更激发起了孩子学习、发现的乐趣。

二、目标制定合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那么从王老师对此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制定来看,是全面、具体的,她从能力、知识、情感来制定的,在目标的制定时也考虑到了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活动中,赵老师也紧紧围绕着目标来开展每个环节。

三、过程注重探究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赵老师非常注重孩子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了便于探究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通过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究、希望尝试的欲望。赵老师始终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主动参与到观察、分析、探究的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孩子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让孩子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实现了“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这一理念。

四、环节紧凑有序。

本次活动设计条理清楚、从易到难、层次分明。赵老师从“发现裙子中的秘密”引起孩子“找秘密”的兴趣;随后又通过孩子的观察、老师的总结得出排序的规律一般可以分成这么几大类;接着再通过孩子的探究、合作操作,感知按照一种规律排序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散了孩子的思维;最后又回归到生活,激发起孩子继续寻找生活中的排序现象的兴趣。整个课堂教学有序有线、丰富多彩,使幼儿至始至终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兴趣,活动效果好。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大班数学排序《裙子中的秘密》评课稿

第5篇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 生活中的规律

绍兴市鲁迅幼儿园 王伊丽

设计意图:

只有当数学回归了幼儿的生活情境,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进行宽广的迁移和应用的机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表述也正说明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更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纹、地砖、栏杆;幼儿游戏活动时按男女间隔排队;律动、做操中动作的反复等等。这些事物幼儿都很熟悉,因此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本活动的素材,希望从中让幼儿更生活化地感知规律,并且最终培养起幼儿的数学可以服务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如运用规律知识进行装饰;创编游戏、动作等等。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3、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 生活中的规律

第6篇

大班全脑数学 组合与构建

实验幼儿园陈建维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空间知觉与组合构建的能力。

2、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和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协商完成操作。

4、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和难点:发展幼儿组合构建的能力。

活动准备:教具色块卡、无色鱼五条、 大操作卡两张、学具每人红黄蓝方块各五块、操作卡两张

活动过程:一、送方块宝宝给小朋友玩,让幼儿尝试一下组合构建的乐趣。(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快慢轻重的拍手游戏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孩子们,你们好,今天陈老师带来了许多方块宝宝,这些方块宝宝可有趣了,瞧,我把它一个一个的接起来,就可以变成一个个图形宝宝呢!看我变成这个图形,再接一块,我又变成了另外的一图形。孩子们,你们也来试试吧,看谁变得又多又快。(每桌发一篮方块宝宝)

观察幼儿的构建情况,询问幼儿所构建的物品的名称,向全班幼儿展示构建新颖的作品。

二、学习构建特定的图形和学习旋转图形。教师出示特定的图形幼儿进行组合构建,并要区分颜色,学习旋转。(发展幼儿组合构建的能力)

教:孩子们,方块宝宝要回家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刚才,陈老师也用方块变成了几个图形宝宝,瞧,他们正在排队呢,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图形。这个图形是用什么颜色的方块宝宝构成的?用了几块?数数看…,现在请孩子们用方块宝宝变出三个和老师一模一样的图形宝宝,做好了让他们在桌子排好对,看谁变的又对又快。第一名、二名…有一个、两个…好多小朋友都变出来了。

三、学习用特定色块构建特定的图形。教师给出特定的色块和要构建的图形,先让幼儿组合色块再进行构建图形。幼儿自我构建后,请个别幼儿示范构建。(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用多种方法进行构建,而不仅限于用一种方法)

孩子们真聪明,变得又快又对.

告诉孩子们一个秘密,这些图形宝宝手拉手还会变成一个大正方形呢!(一边出示正方形一边取下图形宝宝进行示范,强调不要拆掉完整的图形宝宝,运用旋转和交换的方法进行操作)。现在请小朋友把绿纸宝宝拿出来,用你们做好的三个图形娃娃来变一个正方形吧,看看能行吗?(观察和老师不一样的摆在黑板上,给大家看看)小朋友看这三个正方形,虽然是同样的三个图形宝宝变出来的,但是都不一样.(指点一下图形的位置)说明我们用这三个图形来变正方形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图形宝宝又要排队了,我们送绿纸宝宝回家了。(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说)

二次:现在请孩子拿出黄色图形宝宝我们给他添上一个方块,让他变成这种图形宝宝。然后再让他去排队。孩子们,这三个图形宝宝想变成这个图形(出示图形)我们来帮帮他好吗?请孩子们拿出红纸宝宝开始吧! 看谁最快,请他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小朋友真能干,都变出来了,那你们动动脑筋,还有另外的变法吗?小朋友真聪明,能想出好几种方法.(看黑板)现在图形宝宝又要排队了,我们送红纸宝宝回家了。下面请孩子们动动脑筋,这三种图形宝宝除了能变出这种图形,还能变出什么图形呢?孩子们试一试。

四、小组活动:合作完成大型组合构建活动,帮鱼儿穿衣服。

(培养幼儿同伴间合作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宝宝出来这么久了,该回家休息了,我们送图形宝宝回家吧。(收学具)

孩子们,你们看,这条小鱼告诉我,他的衣服不漂亮,请我们给他做几套漂亮的衣服好吗?

那我们分成几组,每一桌为一组,第一二……每一组的小朋友团结起来,互相合作,给小鱼做漂亮的衣服,每做出一套衣服,我就奖励那一桌一颗智慧星(贴到桌子上),但每次做的衣服不能相同,到最后,我们来比比看,哪一桌获的智慧星最多,好吗?开始动手吧?(请两位老师协助指导和贴智慧星)

五、小结与整理学具活动。

孩子们,时间到了,快过来,我们开火车啦,我们坐火车去看看哪一组获得的智慧星最多?(教师数)

小朋友们今天真不错,不但学会了变魔术,还帮助小鱼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现在我们出去做游戏吧。

大班全脑数学 组合与构建

第7篇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3. 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

手环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1.猜谜激趣。

“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2.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①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只手,招招手。

②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右手?

③伸出左手摇一摇。

④出示手环,请把手环戴在右手。

⑤小结:戴手环的这只是右手。摇摇手的是左手

(2)区别左右脚。

①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②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③小结:左手的这边是左边,右手的这边是右边。

3.感知左、右边。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4.游戏:我说你做

(1)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2)抬起你的右脚;抬起你的左脚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5. 竞赛游戏:我说你做

(1)按手环颜色分组进行比赛

(2)比赛中用五角星进行评价

6.评出冠组。

第8篇

设计意图:

只有当数学回归了幼儿的生活情境,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进行宽广的迁移和应用的机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表述也正说明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更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纹、地砖、栏杆;幼儿游戏活动时按男女间隔排队;律动、做操中动作的反复等等。这些事物幼儿都很熟悉,因此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本活动的素材,希望从中让幼儿更生活化地感知规律,并且最终培养起幼儿的数学可以服务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如运用规律知识进行装饰;创编游戏、动作等等。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2、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3、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随着“东阳土特产”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家乡土特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花生就是其中的一样。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去探索、发现花生的秘密,我预设了 “剥花生”的活动。目的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发现花生的秘密,并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索。花生内花生米的数量就是其中一个兴趣点,于是我让幼儿尝试用数字、符号来记录花生的数量,感知发现花生里花生米数量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操作要求,让幼儿初步学习统计,从而学会用记录统计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

1、在剥一剥、记一记中发现一颗花生中花生米数最多的是几粒。

2、初步尝试用统计的方法了解一堆花生中几粒花生米的花生最多。

3、学习在合作中做事。

活动准备:

一盘花生,每组三个盘子,记录纸、笔、四列小火车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剥一剥,感知花生内花生米数量的不同。

1、情景谈话,梳理经验。

你喜欢吃花生吗?……

你吃过的花生里有几颗花生米?

2、猜一猜,剥一剥

教师出示一颗花生:猜猜这颗花生里有几粒花生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选一颗花生,先猜猜里面的花生米粒数,再剥开验证。

你在剥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花生里花生米的数量不相同。

二、 剥一剥,记一记,发现一颗花生中最多的花生米数。

1、引发争论,提出记录。

引发争论:剥出来最多的有几粒花生米?

怎样记录?

2、幼儿剥一剥、记一记

幼儿把花生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米,并记录在纸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剥出来最多的是几粒?

三、尝试用统计的方法了解一堆花生中几粒花生米的花生最多。

1、观察记录单上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讨论:到底是几粒的最多?用什么办法知道?

2、幼儿示范统计

重点指导:怎样才能不漏数?

3、幼儿分组统计

将统计表粘贴在火车上。

两人合作统计。

幼儿相互比较验证。

4、观察统计表,交流自己组几粒的花生最多。

第9篇

大班数学排序活动《裙子中的秘密》评课稿

华士中心幼儿园

观摩了大班数学活动《裙子中的秘密》,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评述:

一、选材贴近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生活中,孩子们随时会观察到、感受到有规律的排序的物体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感和节奏感。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赵老师选取的这个内容来源于生活。另外,赵老师在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利用孩子平时经常体验的过生日这个情节来展开活动,一方面贴近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更激发起了孩子学习、发现的乐趣。

二、目标制定合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那么从王老师对此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制定来看,是全面、具体的,她从能力、知识、情感来制定的,在目标的制定时也考虑到了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活动中,赵老师也紧紧围绕着目标来开展每个环节。

三、过程注重探究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赵老师非常注重孩子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了便于探究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通过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究、希望尝试的欲望。赵老师始终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主动参与到观察、分析、探究的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孩子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让孩子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实现了“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这一理念。

四、环节紧凑有序。

本次活动设计条理清楚、从易到难、层次分明。赵老师从“发现裙子中的秘密”引起孩子“找秘密”的兴趣;随后又通过孩子的观察、老师的总结得出排序的规律一般可以分成这么几大类;接着再通过孩子的探究、合作操作,感知按照一种规律排序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散了孩子的思维;最后又回归到生活,激发起孩子继续寻找生活中的排序现象的兴趣。整个课堂教学有序有线、丰富多彩,使幼儿至始至终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兴趣,活动效果好。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10篇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防盗的设施与方法。

2.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求知欲、创造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防盗设施、方法的图片资料。

2.实物投影仪1台。

3.画有“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片。

4.红色水笔人手1支。

幼儿收集资料的过程同时也是经验准备的过程,教师在交代任务时,把自己纳入其中一分子,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突出了孩子的主体性。但教师在准备时,着眼点在考虑孩子收集有难度的材料,同时尽量准备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来展示的,如多媒体课件、录象等较为生动的形式。

活动过程:

1.利用生活经验引出课题

讨论:你们家有没有被偷掉过东西,是怎么一会事?

(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孩子参与踊跃,描述绘声绘色,兴趣充分激发)

2.了解各种防盗方法。

(1)幼儿介绍自己了解的防盗方法。

(通过实物投影仪,幼儿把准备的图片资料在电视屏幕上展示,并介绍给大家)

(2)幼儿布置展板,教师鼓励幼儿观看并相互介绍。

[活动前与家长的沟通非常有效,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门、防盗窗、猫眼、围墙以及外墙上嵌着碎玻璃的照片;有从网上下载的从古至今形状各异的锁(包括指纹锁、密码锁、插卡锁)的图片资料;农村双重门的模型;密码箱、锁、家庭报警器等实物;在银行工作的家长还拍摄了101运钞车、全副武装的防运钞员的照片;家长提供了警车、警员的照片;外企家长打印了电子门、保安室的资料……]

(这个环节,有意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尤其是在活动前重点帮助了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准备材料,使他们此时感受同伴欣赏与鼓励,激发学习的欲望。努力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施发展的全面性与差异性原则,探索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

(3)鼓励幼儿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盗方法介绍给大家。

(在整个交流中教师注意归类提升。如幼儿讲到“卷帘”时,请大家介绍还知道哪些防盗门。)

(在交流中注重拓展。孩子讲到电子探头时,抓住话题讨论展开,孩子从住宅小区银行、商店等公共场所公共汽车等多方面思考,教师及时播放幼儿熟悉的新村内电视监控系统的录象。并将拍摄的红外线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在孩子讲到相关内容时播放,用生动的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并拓展视野)

(在交流中注重体验。当孩子介绍家庭报警器,请他临时安装在活动室的门上当场演示;讲到密码锁时,请幼儿猜密码,感受密码的奇妙功效。)

(在交流中及时生成新的课题。幼儿在讨论电子警察时,有幼儿说到公路上的装置,“这个电子系统的到底有什么功能呢?”“公路上还有哪些装置?”教师把这个问题还是抛个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并作为一个新的课题。)

3.通过讨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有了这么多的防盗方法是不是一定安全了,为什么?”

(2)“原来,小偷是会想尽坏主意偷东西,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3)“如果我们真得发现小偷该怎么办?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属点是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和保护自己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讨论,旨帮助孩子养成随手关门、上锁、开门先看猫眼等健康生活方式,知道有情况先打110,提高安全意识。)

4.游戏:设计防盗方案。

(1)鼓励几个小朋友结成一组,在新建的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纸上画上不同的防盗方法。

(小组的共同探究,增加了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丰富新的知识,从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经验,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为了完成任务,幼儿必需作出合理的分工,获得有益的经验。)

(2)巡回指导时鼓励幼儿设计发明新颖的防盗方法。

(在开放的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展示,图纸上的设计丰富多样,有警犬等动物守门,更有高科技的触报系统,有的幼儿还运用科幻动画片的情节并加以特改良描绘出来)

5.活动延伸:

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创造。

第11篇

活动的目标为: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2、初步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

案例描述:

(一)幼儿自选图形,激发学习兴趣。

1、宝宝们,看到桌子上有很多图形了吗?等一下选一个图形然后坐到座位上。

2、让幼儿自选一个图形,说说你选的是什么图形。

分析:孩子进入教室之前,就把很多的图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随意地放在了桌子上,让幼儿不受约束地去拿一个,然后她又请幼儿手里都是一样的图形拿上来贴在了黑板上,一直从三角形、长方形到正方形,这一步起到了巩固复习的作用。

(二)初步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特征。

1、这是什么图形?请幼儿说说梯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直角、等腰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

分析:这里分了两大块。第一块是重点引导幼儿掌握梯形的特点,这样引导幼儿“梯形有几条边?一起数一数。看看上、下两条边事怎样的?总结出一共有四条边,上下两条边一条长一条短,并且是平行的另外两条边是不平行的。这里教师还用手势做了平行的样子。

第二块在第一块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等腰和直角梯形,在认识等腰梯形的时候她将梯形对折后引导幼儿发现两条边可以完全重叠起来,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得出这个梯形叫等腰梯形。在认识直角梯形的时候,先出示直角梯形,然后让幼儿说说它是什么图形,这里引导幼儿用梯形的概念来套,是两条边平行的,有四条边,得出是梯形。然后再直接拿一个正方形方在直角梯形的直角上,引导幼儿发现一个角是直角,得出这是直角梯形。

(三)集体寻找梯形,加深了解梯形特征。

师:梯形还会翻跟头,他们翻呀翻,变呀变,都藏到机器人身上了,我们一起来把机器人身上的梯形都找出来,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从机器人身上拿下来。如果找到了,就可以吧梯形从机器人身上拿下来。 1、幼儿找梯形,集体进行检查分析。

2、请幼儿对找到的梯形进行分析,并判断它属于哪一种梯形。、

分析:这一个环节的设计也是这个活动的一个亮点,因为游戏本身就是幼儿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也要求我们将幼儿的活动组织得游戏化,这样才能激起幼儿的兴趣。机器人也是幼儿相对比较感兴趣的,将机器人画成由很多图形组成的,这样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孩子就好像在游戏一样,活动兴趣非常地浓厚。不过这个活动的第二个步骤就认识了直角和等腰梯形,我认为在这步环节里当幼儿找出直角和等腰梯形时教师应该做一下点明,使幼儿能够加深对直角和等腰梯形的认识。

(四)立寻找梯形,巩固了解梯形特征。

梯形又翻呀翻,变呀变,现在藏到这里了,我们按找梯形的方法,将找到的图形给他们用线圈住。

分析:先前机器人的这一步是集体操作,而这一环节就是个别操作了,给每一个孩子立思考的机会,这也是数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孩子们作业的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掌握对梯形的认识,作业情况较好。

第12篇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2、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并进行组合造型。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2、长方体和圆柱体的教具。

重点领域

第13篇

设计思路:

对于我班的孩子来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数概念,特别在单双数的学习中孩子们发现了数字之间的一些排序规律,如有孩子说,双数与双数之间隔一个数,单数与单数之间差2等,可见他们对数字的排列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进一步发展孩子的数概念,因此今天我设计了这一数学活动:快乐大本营。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孩子发现相邻数的规律,学习相邻数。另外,根据大班孩子好动、好问、好奇的年龄特点,我以“快乐大本营”为主线,提供了多种游戏形式,让孩子在自主意识下积极参与,并在游戏中掌握相邻数的概念,除此之外,还渗透了记录的要求,提出了游戏的规则,在掌握数概念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 、在看看、找找、想想的活动中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发现其规律。

2 、能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并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活动室的准备(椅子的排放、座位号、游戏场地划分)、游戏材料若干(矿泉水瓶、自制鱼杆、小球、鱼、骰子等)、记录纸、铅笔、数字卡片

观察与指导:

一、入场

1、 幼儿根据自己手中入场券上的座位号寻找相应座位。

2 、引导语:大家想去快乐大本营玩吗?那首先要凭票入场,请看清自己票上的座位号,寻找到自己位置。

二、学习相邻数

1 、发现相邻数的秘密。

引导语:瞧!快乐大本营中有许多游戏等着大家玩呢!大家想玩吗?那首先要先接受第一个考验.

2 、看看找找你坐的是几号座位?你的身边有几位朋友呢?他们分别坐的是几号座位?(幼儿边说老师进行记录)

3、 看看老师记录的三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4 、小结:每个数字旁都有两个朋友,一个数字朋友比它大1,一位数字朋友比它小1,这样的两个数字就是中间数字的邻居,也叫相邻数.

5、 游戏:找朋友

引导语: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相邻数,那让我们一起来做第一个游戏---找朋友.

玩法:A老师从卡片中抽出任意一个数字或填空题, 座位号与它是相邻数的幼儿快速站起来,(游戏的速度可不断变化).

B 老师拍手,幼儿听音记数,是这一数的相邻数幼儿站起来。

6 、百变相邻数:能变化三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数字,使其成为正确的相邻数.

引导语:你们的本领真大,这下要接受第二个考验,你们行吗?(出示一组数字,如:2.4.5),老师这里有这样的三个数字朋友,你们看看他们是邻居吗?怎样改变可以使他们成为正确的相邻数呢?

7 、小结:你们真厉害,这样你们可以真正参加”快乐大本营”的游戏了.

三、游戏:快乐大本营

1 、老师介绍每个游戏的名称与玩法,明确遵守的规则.

2 、讨论记录表的记录方式,并尝试立记录,能计清所参与的游戏及找到的相邻数.

3 、幼儿自由选择,分组游戏.(保龄球馆夹豆乐垂钓馆智慧屋 )

4、 根据记录表分享游戏情况.

四、延伸:

1 、出示老师家的门牌号,引导孩子想想,我家的左右邻居是谁呢?

2 、将游戏材料提供与区域活动中,让幼儿选择操作。

第14篇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貌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硷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第15篇

活动目标:目测6以内的数,初步体验数的守恒。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水果图片每人一份:18个水果宝宝(6个红苹果、6个绿苹果、6个香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水果们都在争论着自己的数量多,瞧

二集体活动

1. (1)教师拿出桔子的卡片玩具说:“桔子宝宝说我多,梨宝宝说我的多,小朋友看看,桔子宝宝和梨宝宝一样多吗?为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幻灯片图1)

(2)请小朋友用目测的方法,1个1个,2个2个,3个3个…..

小结:通过数数才能知道多少,原来桔子宝宝和梨宝宝一样多。

2. (1)排除排列方式的不同干扰,感知数的守恒。这时梨宝宝有了一个好主意,变了个队形?提问:变成的队形和原来一样吗?为什么? (如幻灯片2)

小结:虽然梨宝宝队形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的,都是6

(2) 排除颜色的干扰,感知数的守恒。这时桔子宝宝也要变魔术了,提问:他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如幻灯片3)

小结:刚才的桔子宝宝,颜色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都是6

(3)排除大小的干扰,感知数的守恒。这时西瓜宝宝着急的也来了?他也摇身一变,提问:现在的西瓜宝宝和原来一样吗?为什么?如幻灯片4

小结:西瓜宝宝它们大小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都是6

(过渡语)水果宝宝玩得可真热闹,咱们也一起加入吧!

三、 操作活动(放背景音乐并听口令取物)

(1)幼儿每人拿出6个红苹果宝宝,用红色苹果宝宝任意摆放一个图案。然后再取6个绿苹果宝宝,用绿色苹果宝宝任意摆放另一个图案。说说两者的一样和不一样。(数量、形状一样;颜色不一样和摆成的图案也不一样)

(2)两个小朋友一组,每人取6个香蕉宝宝,用香蕉宝宝随意摆成图案或摆放。(感知无论摆成什么造型,数量都是不变的)

总结:刚才啊,小朋友表现各个棒极了,都用水果宝宝摆出了各种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数量是一样的东西,下面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找找吧。

第16篇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启发幼儿通过自身的尝试操作,发现1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什么事顺数和倒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知顺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的正逆关系,了解不同的数数方法,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及可传递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

难点:感受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松鼠采松果》、动物图片、蘑菇房子图片若干、110 的数字卡,投影仪、电视机。

2、学具 :1-10的点卡和数卡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游戏“拍拍手”(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巩固旧知)

(1)拍手次数与说的数相同。如:我说X,幼儿:我拍x。(拍手X下)

(2)拍手次数比说的数多1。如:我说5,幼儿:我拍6,6比5多1。(拍手6下)

(3)拍手次数比说的数少1。如:我说5,幼儿:我拍4,4比5少1。(拍手4下)

二、 激趣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小伙伴,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吧。(出示教学挂图观察)

提问:图上是谁?(小松鼠)它要去干什么啊?(手提篮子上山采松果)

数一数:从小松鼠的家到山顶那棵松树那里有多少级台阶啊?(10级)

三、 活动:我来采松果 (学习顺数,倒数的方法)

(1)小松鼠这是第一次自一人上山去采松果哦,就怕迷路了,所以啊,他想了个好办法,就是给台阶都标上号码,踩着这些数字上山,回来的时候又踩着数字下山,那现在请小朋友帮帮他把数字记号标出来,好吗?

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把数字卡片放到相应的台阶上。(1-2-3-4-5-6-7-8-9-10,上山刚好要走10个台阶。)

(2)走到了山上,按原路返回要怎么走下来呢?(10-9-8-7-6-5-4-3-2-1)

(3)提问:小朋友们发现回来的数字和去时有什么不同的啊?(启发幼儿感知原来走上山顶的时候我们是从小的数字开始数,后面的数字都比前面的数字大1,下山的时候是从大的数字开始数,后面的数字都比前面的数字小1)感知从1到10,按顺序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的关系。

教师小结:建立正确顺数、倒数概念

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数叫顺数。(幼儿唱数)

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这样排列的数叫倒数。(幼儿唱数)

四、动手操作:送小动物回家

1. 出示尝试题:给小动物建新房。

小松鼠有很多的朋友,有小羊,小白兔,小鹿,小猪,小松鼠也邀请了他们到家里玩。他们可喜欢小松鼠的家了,都想有一间这样的房子,住在山上,以后就能经常一起玩,所以想请小朋友们帮他们盖房子,好吗?盖的房子可是有要求的哦,每个小动物的家都要隔着一段距离,刚好有10个台阶,这样大家还可以上上下下锻炼身体呢。

(1) 教师示范用倒数的方法先给小羊找地点盖间房子,离小松鼠家正好有10 个台阶的地方。在那里建房子(请幼儿上来把贴有小羊照片的房子贴到挂图上)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帮助其他小动物建新房,如小羊家到小白兔家有10个台阶,小白兔家到小鹿家又有10个台阶,小鹿家到小猪家也有10 个台阶。(使幼儿进一步掌握倒数的方法。)

2. 第二次尝试:真假“房子”

山上有了很多一模一样的房子,这下可乐坏了灰太狼,它想了一个好办法来抓小动物,什么办法呢?那就是把他们房子上的照片都撕掉,再盖很多间一模一样的房子,把里面都弄成陷阱。灰太狼一心想着,让小动物们找不到家,掉进他的陷阱。小动物们会上当吗?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启发幼儿教小动物学会数数,按顺数和倒数的方法排列,找到“真”房子。)尝试自己给小动物重新找到家。

3. 动手操作:将10以内点卡和数卡分别按顺数和倒数排列。

五、思维拓展: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顺数和倒数。

电梯、红绿灯、火箭发射、倒计时......通过观看多媒体的演示,感受顺数、倒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活动拓展:

游戏“爬楼梯”。幼儿自由上下楼梯,上楼时顺数 1、2---10,下楼时倒数10、91,巩固理解什么是按顺序数、什么是倒数。

第17篇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与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大班幼儿已经能熟练的分辨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在此经验基础上,我将图形与分类统计结合到一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进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四、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第18篇

**活动目标:

1、尝试实验,获得有关容量守恒的经验。

2、乐意动手动脑探究水的变化,了解它的主要特性。

活动重难点:感知液体的守恒现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感知过守恒现象2、物质准备:6只形状不同的瓶子两组,每个瓶子内装好等量的水,标有刻度的瓶子,记录纸、笔等活动过程:

一、提出疑问重点提问:这里的六瓶水是一样多的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的观点都不一样,到底瓶中水是否一样多,我们就想办法验证一下吧!

二、实验操作重点提问:你想用什么办法验证?怎么操作?

要求:1、实验用的两瓶水不能混在一起2、实验时动作慢一点,避免将水洒出影响实验结果3、小科学家要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1)仅高矮不同的两只瓶子小结:方法是通过比较水位的高低,我们可以看出瓶子的水是一样的。

原来瓶子的高矮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2)仅粗细不同的两只瓶子小结:方法1选择两个相同的空瓶,把装在大小不同的瓶内的饮料倒入其中,比较出饮料一样多方法2任选一个瓶子,将一瓶饮料倒入,用笔画或粘纸条的方法做标记,把饮料倒出后再将另一瓶饮料倒入该瓶,看饮料位置与原来留下的标记是否一致,比较出饮料一样多原来瓶子的粗细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3)一只含内容物的的瓶子内容物为石子小结:方法是取出瓶中石子,比较水位的高低。

内容物为海绵小结:方法是将海绵中的水挤回瓶中,比较水位的高低。

原来瓶子里面是否有物体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总结:瓶子的高矮、粗细、内含物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这种现象就叫做容量守恒。

三、延伸结束语:想一想,如果把两块一样重的橡皮泥塞进不同形状的瓶子里,橡皮泥会变重吗?回去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