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理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物体状态有三类,固体液体和气体;固有晶体非晶体,晶体固定熔沸点;物态变化有六种,熔凝汽液升凝华;晶体熔化和凝固,吸放热但温不变。液体沸腾需吸热,升到沸点温不变;汽化当中有不同,既有蒸发又沸腾;蒸发快慢不相同,温度面积气流通;液化方法有区分,压缩体积和降温;液化现象遍天地,雾露水和白气。升华现象不一般,灯丝变细冻衣干;凝华现象造图画,窗花霜雪和树挂;人工降雨本领大,干*升华又液化。吸收热量能致冷,熔化升华和汽化。

image.png

常见考法

近几年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不高的选择题,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一是对实验探究能力要求较高的实验题。考试说明明确要求: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尤其增加了对图像的考查。要认真分析本章的晶体的熔化图像、液体的沸腾图像,从而掌握图像的学习方法,学会迁移和变通。

误区提醒

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2、沸腾需要吸热;

3、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的区别,剧烈程度不同;

4、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分析:点线面(看面中的坐标、曲线的走势、拐点的形状)

【典型例题】

例析:

保温瓶中盛有多半瓶0℃的水,将一小块的*投入保温瓶中后盖上瓶塞,这时瓶内将发生的现象是:()

a.水的温度降低,*的温度升高;

b.水的温度不变,*的温度升高;

c.水的质量减少,*的质量增加;

d.*和水的质量都不变。

解析:

本题考查对晶体熔化、凝固条件及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理解。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等,它们之间就不发生热传递。晶体熔化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在熔化过程中虽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晶体凝固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在凝固过程中虽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本题中0℃的水已达到凝固点且要向温度比它低的*中放热,因此可有一部分水结成*,但温度仍为0℃。但的*吸热升温,即使温度升高到熔点,因与水的温度相同,不在有热传递发生,*不能再继续吸热,所以无法熔化。

*:b、c。

第2篇: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临近中考了,大家是否懂得了物态变化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3篇: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物态变化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物态变化的含义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凝华知识点

1.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2.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

影响熔点(凝固点)的两大因素

①压强。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熔化知识点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块可防止饭菜变馊。(*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比0℃的水效果好。(*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凝固知识点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凝固现象:①“滴水成*”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5、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汽化知识点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219℃时,氧为固态。-183℃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高于78℃时为气态)

2.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液化知识点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2.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和“液态氧”。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作为燃料。

3.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

升华知识点

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但最后也会晾干。(*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

干*可用来冷藏物品。(干*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第4篇:声现象、物态变化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发声靠声带,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

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如空气、木、铁等。

3、声音的场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人要能分辨出回声,则回声要比发声晚0.1秒以上。最少也要0.1秒。

5、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来判断发声体。

6、音调:人们所感到的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7、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8、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9、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0、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噪声是物体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讲,噪声是妨碍正常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或者干扰人们听的声音。

12、减小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3、噪声等级:小于40分贝安静,超过50分贝影响睡眠休息,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引超疾病,150分贝以上就损坏人的听觉器官。

[物态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k.

5、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t=t-273℃。

6、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

最小单位:0.1℃

注意事项: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7、温度使用应注意:

(1)选择合适的温度计。1选

(2)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2看

(3)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测(量)

(4)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4壁

(5)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读

8、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9、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10、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有:*、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

1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13、在晶体熔化曲线中有明显的三段即:固体升温段熔化段液体升温段。

在熔化段中的物质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14、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

15、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是: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温度条件不同)。2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发生部位不同)。3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发生程度不同)。

16、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是: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情况。

17、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是: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8、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

19、物态变化中物质越软越吸,越硬越放。

第5篇: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的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物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那么接下来老师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态变化,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记忆了。

物态变化

1.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质制成的。使用前注意:①观察它的量程②认清它的分度值,使用时注意: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放入被测液体,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放在液体中稍等一会儿,稳定后在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除了体温计)被测液体并且时视线和温度计液柱相平。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4.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的因素: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剧烈的汽化现象。

5.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6.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上面整理的是的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态变化,希望同学们不能死记硬背了。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初中物理讯息尽在。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厚。2、凹透镜:边缘厚,*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υ)像的*质应用

u>2ff<υ<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2fυ=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u<2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第6篇: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总结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