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中班科学教案小纸人跳舞

中班科学教案小纸人跳舞

1、中班科学教案小纸人跳舞

设计意图:

把“摩擦起电”这一物理现象以游戏化,通过使小纸人跳舞这一游戏方式来让幼儿感受,并愉快地掌握。不是让幼儿掌握多么高难的物理知识,而是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活动目标:

image.png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丝绸和玻璃摩擦之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

2、引导幼儿迁移运用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自制小玩具,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板、薄纸、大头针、丝绸布料

2、在干燥的天气进行活动,因为干燥的天气容易产生静电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认识“小指人”,激发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一张薄纸)

师:“现在老师用剪刀剪一下,变成了什么?”(老师剪成几个1.52厘米高的小纸人,要使小纸人站立不倒,可以在小纸人中间插上一根大头针)

2、师:“可爱的小纸人,请你们给小朋友跳个舞吧!”幼儿发现“小纸人”没有跳舞。师问:“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跳起舞呢?”

3、请幼儿用各种办法让“小纸人”跳动,谁想出来的办法好。

二、引导幼儿探索并进行交流

1、幼儿第一次动手操作与观察,探索如何使“小纸人”跳舞。(幼儿可用辅助材料或不用辅助材料)

2、幼儿集中后交流操作中的发现,并提出道理师:“你是怎么使小纸人跳舞的呢?”幼儿回答并演示操作,提、拿、吹、晃、摇。

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小结:由于力的作用,小纸人会跳动。

3、师操作演示。(能不能除了这些,还有方法使小纸人跳舞吗?)

师把小纸人放在桌子上,然后在离小纸人上面1厘米处搁上一块玻璃班,师用丝绸布料不停地在玻璃板上摩擦,桌上的小纸人就开始翩翩起舞(附图)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进行尝试,寻找答案,幼儿每人操作实验

5、幼儿集中

师问:“你是怎么使小纸人跳舞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使小纸人跳舞呢?”

幼儿充分回答后,鼓励幼儿长大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启发自制玩具

1、教师出示自制玩具:用轻薄材料制成的小动物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制各种玩具。

2、幼儿动手自制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3、请做好玩具的幼儿用丝绸在玻璃摩擦方法,使他们跳舞,结束。

2、中班科学教案小帮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各种工具固定图书的方法。

2、进行简单统计,提高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记录能力。

3、能积极参与装订图书活动,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

知道一些常用小工具的名称以及用途。

活动难点:

学习常用小工具的一些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

认识身边常用的工具。

教师准备:

小鸭玩具手偶,图片、回形针、订书机、夹子、铅笔、毛线、眉毛夹、固体胶若干,统计表、四个画架和适合活动情境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老师出示小鸭手偶说:嘿,大家好!我是小鸭乐乐,我刚开了一家印刷厂,厂里印了好多画纸,我想把它们装订成图书,但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工具装订,你们能帮我想到好办法吗?(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办法)

二、探索发现哪些小帮手能够帮助固定图书

1、操作前的猜想。

教师:我这里有很多工具图片(出示六张图片),请你们把认为能装订图书的工具放在上面,不能装订的放下面,谁来试试。有人有不同的意见吗?

2、幼儿操作。

教师:每个人的篓子里也都有这几样工具,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看哪些工具是我们的小帮手,能帮助我们装订图书,请把每一样工具都试一试。

(教师除了鼓励幼儿各种工具都试一试之外,可以尽量减少直接指导、语言提示,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

3、交流经验。

教师:请做好的孩子拿着图书和笔,把你用了哪几种工具记录在统计表上。(一张大的统计表)谁能拿着图书告诉大家,你用到哪些小帮手装订图书的?是怎么做的?哪些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装订图书?

三、探索发现固定图书本领最好的小帮手

1.幼儿的讨论。

教师:小鸭乐乐说,你们真有办法,能用这么多的小帮手装订图书。但是我的图书应该装订得不容易散,你们觉得是哪一种小帮手呢?谁来说说?有不同的想法吗?

2.幼儿再次操作。

教师:请孩子们选一种你认为能装订得最结实的小帮手来试一试。(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工具装订另外一套图书,装订好后按顺序摆放在画架上。)

3.得出结论。

幼儿一一演示。演示完以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得出结论:订书机装订的图书又结实、又牢固。

四、给装订好的图书编页码

1、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小鸭乐乐说,你们真棒!帮他找到了装订图书最好的办法,如果给他的图书编上页码,图书就可以卖出去了。请用订书机订图书的小朋友帮图书编上页码,不是用订书机装订图书的孩子可以试试用订书机装订一本图书,再编上页码。谢谢你们!

2、幼儿根据自己的装订情况自行选择编页码、改进装订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刚刚用到的回形针、订书机、夹子、固体胶等都胜具,有了这些工具,我们做事就会很方便。这些工具能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以后我们慢慢去发现,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

3、中班科学教案教案雾蒙蒙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雾蒙蒙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雾形成的原因。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活动准备

1.生活中有雾天气的图片。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雾的样子。

教师:小朋友,你们谁见过雾?它是什么样子的?有雾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你喜不喜欢雾?说说理由。

2、引导幼儿围绕教师提的问题,交流经验和感受。

3、教师和幼儿一同观察雾的图片。

小结:雾是白白的,感觉潮潮的,有雾时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二、通过故事了解雾形成的原因。

1、教师:小朋友们都见过雾,有谁知道为什么会有雾?雾是怎么形成的呢?

小兔子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兔妈妈是怎么告诉小兔子的吧!

2、教师借助幼儿用书给幼儿讲述发生在小兔子身上的故事。

教师:故事讲完了,兔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3、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兔妈妈说的话。

小结:雾是一种天气现象,他是由许多小水滴和空气中的小尘埃结合而成的。

三、了解有雾的天气出门需要注意些什么。

1、教师:有雾的天气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小朋友如果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鼓励幼儿自由发言。

2、小结:不离开家长太远;知道有雾的天气,开车时要开雾灯、慢性等。

4、中班科学教案教案生活中的小工具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生活中的小工具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活动内容要来自孩子们的生活,要是孩子们所熟悉的,要将学习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得到发展。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我设计了“我是小木匠”系列活动,从孩子们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小工具”入手,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做自己能做的事,发现并探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自己用双面胶粘好自己的作品并用订书机装订等。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获得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经验,如用钉子、螺丝固定桌椅的方法等,让他们在其中充分体验分工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小工具,懂得如何安全使用工具。

2.知道有些损坏的东西可以经过维修再次使用,培养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3.学习分工合作,体验与他人商量协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已有一定的使用小工具的经验。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小于具若干,包括剪刀、小锤子、钳子、尺子、螺丝刀、小铁钉、订书机等。

(2)损坏的桌椅或小木板若干(各种形状)、透明胶、双面胶、铁丝、铅笔、各种纸类、塑料、碎布、绳子、铁盒等。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引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师讲故事引题:小明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不爱护东西,东西损坏后也不管。有一次,小明过生日,好朋友们带着礼物前来祝贺。当大伙儿正开心地准备切生日蛋糕时,突然“哎呀”一声,小尖叫起来,原来小被椅子上的钉子扎到了。当小明给小换了一张椅子准备继续切蛋糕时,突然又听见“哗啦砰”的一声,小清和小童摔倒在地上,原来是小清和小童坐的椅子的腿突然断了,桌上的蛋糕也差点掉到地上……好朋友们非常不开心,纷纷责怪小明把破烂的椅子拿给大家坐。小明感到很不好意思,连忙向大家道歉。在好朋友们的帮助下,大家一起修理好椅子,并重新开始了生日会……

教师:小明的生日会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周围有没有这样的椅子?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损坏的东西?现在我们把它们找出来.

2.启发幼儿思考,讨论修理方法

教师:“这么多损坏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椅子上的钉子露出来了,怎么办?椅子的腿掉了,该怎样去修理呢?”

睿睿:“用钉子钉好它。”

轩轩:“用透明胶粘好它。”

然然:“不行,这样粘不稳,不能坐。”

婕婕:“要用钉子和锤子才行,我爸爸就是这样修的。”

师小结。

3.帮助幼儿认识工具,并使他们建构起对“工具”的新经验

(1)认识工具。

教师:“你们刚才说的物品是这些吗?它们叫什么名字?是怎样使用的?”

教师出示一枚钉子。奕奕说:“这是钉子,是用来钉木头的。”

教师出示一把锤子。伟伟说:“这是锤子,可以敲钉子。”

教师出示一把钳子。捷捷说::“这是钳子,可以拔钉子,还可以钳断铁丝。”

(2)介绍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教师:“你们刚才说的所有这些东西叫‘工具’,这些工具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是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包括:使用工具时都要轻拿轻放;使用锤子的时候,锤子不要拿得太高,注意旁边有没有人,还要注意不要敲到自己的手;使用钳子的时候,注意钳子的口,不要伤到手;使用扳手的时候,注意轻拿轻放,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来调节大小;使用切割机的时候,注意手要噪;使用扶钉器的时候,要把使用的钉子放在扶钉器的中间固定好,拿稳把手,要与钉子保持一段的距离,这样就不用担心敲到手了。”

(3)老师举例,操作示范,说明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4.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尝试操作,巩固对于具安全使用方法的认识,师巡回指导

教师:“这些小于具有这么大的用途,你们想试试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

(1)引导幼儿要轮流使用有限的工具并学会等待。

实录一:临临与帆帆因同时选择相同的工具而发生了争吵,原来两人都需要用到锤子,而锤子只剩一把,于是争执不下。教师及时介入,提出轮流使用的建议。

(2)鼓励幼儿敢于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

实录二:轩轩在使用锤子的时候,始终不敢用力去敲。经过老师的指导、示范、帮助后,轩轩终于大胆地把钉子钉了进去。他高兴地说:“钉子进去了。”

分析:教师在观察与指导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应根据幼儿能力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用肯定的语气说:“你一定能行!”对于能力一般的幼儿,要给予鼓励可以轻轻地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悄悄地说:“别着急,想一想,你会做的。”对于能力差的幼儿,师可以与他协商:“我想和你一起做,行吗?”

(3)指导幼儿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

实录三:睿睿在钉钉子时,觉得扶钉器太长,便放弃了对扶钉器的使用。只见他左手扶住钉子,右手拿着锤子敲。但当锤子准备落下的一瞬间,他便赶紧将扶着钉子的手移开,显然怕锤子锤到自己的手,但这样却无法将钉子钉进去。教师介入:“你能注意不锤到自己的手,很好,但也不用紧张。你只要扶着钉子,先用锤子轻轻将钉子固定在木板上,然后松开手,再用力敲打,就可以把钉子钉进去。”经过教师的指导与鼓励,睿睿终于能正确地使用锤子完成操作了。

分析:让幼儿了解各种工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幼儿知道工具操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时,要关注幼儿是否会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

(4)注意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

实录四:鸿鸿小朋友一个人在那儿认真地修补小凳子。她一手扶着凳子,一手拿着锤子努力地想保持平衡,可就是做不到。这时老师走过去问:“需要我帮忙吗?”她看了一眼,点了点头。老师说:“你想让我怎样帮你?”她说:“你帮我扶着吧,这个小凳子的腿修好就可以坐了,但是凳子的4条腿不一样长……”

分析: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用礼貌、倾听等方法拉近自己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努力成为幼儿的朋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5.针对幼儿维修和使用工具的情况进行讨论,交流经验教师:“能说说你们刚才都做了哪些维修吗?用了哪些材料和工具?”

幼儿:“我在修小椅子的腿,我用了锤子、钉子、扶钉,是用锤子把钉子打进去的。”“我在修小凳子,用了钳子,把钉歪的钉子拔掉。”“我在修小木桌,用了扳手,把螺丝钉拧下来。”

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工具?”

幼儿:“我见过我爸爸用过钳子。钳子可以拔掉钉子,还可以钳断铁丝。”“我见过锯木头的锯子,还是电动的。”“老师用来割纸的刀。”“我会用剪刀,剪刀可以剪纸,还能剪头发。”

分析:适当的讨论可以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主动操作的兴趣,同时可以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幼儿再次操作活动,鼓励幼儿尝试没有用过的小工具

7.给维修工作结束的幼儿发小礼物,以资鼓励,并让幼儿将维修好的东西归位

教师:“这是你修好的吗?真能干,谢谢你!”(递上小礼物)

活动延伸

与幼儿讨论:怎样帮助其他班进行维修?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主旨是让幼儿在生活中学科学,通过提供幼儿平时感兴趣却很少有机会接触的各种工具,让孩子们钉一钉、敲一敲,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让其体验劳动生活中的快乐,了解其中蕴涵的科学知识。

活动中,幼儿充分调动了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观察被损坏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在立探索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对工具的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物品的维修,认识到物品的使用价值,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重复使用。他们基本上能完成任务。

活动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新奇、生动、宽松的探索环境,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投入活动,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进行操作。幼儿在使用于具与材料的同时,不仅学到了许多生活知识,巩固了学习所得,同时也体验了成功,发展了创造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5、中班科学教案教案小裁判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裁判,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能用自然物正确地测量线段及图形边的长度,并比较长短。

活动准备:

1、两名运动员比赛跳远的图片(运动员跳出的线段长度是2的倍数),2厘米长的短棒若干。

2、幼儿用书,形针若干,小木棒若干。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学习测量的方法。

提问:图上的运动员在干什么?我们来做小裁判,评一评他们谁跳得远?(启发幼儿用测量的方法来比较)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测量的方法:用小棒沿线段一一排列,使小棒头尾相接,没有空隙。在线段下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请一位幼儿上来,分别尝试测量另外一个运动员跳的线段的长度,教师帮助幼儿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比一比谁跳得远,并说一说为什么。

2、讨论并尝试测量另一幅图。(方法同测量图一)

3、幼儿用小棒或回形针测量幼儿用书上运动员跳高、跳远、投掷的线段长度,并给跳得远、投得远、跑得高的那名运动员贴上小红花

6、中班科学教案小蜜蜂

活动目标:

感受歌曲的旋律高低变化。

积极参与跳地垫游戏。

活动准备:

“音乐”:《小蜜蜂》。

录音带、录音机、5种颜色的地垫。

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看幼儿用书《小蜜蜂》,并请幼儿回答:

--小蜜蜂是怎么飞行的?

--它会发出什么声音?

--为什么小蜜蜂喜欢在花间穿梭?

请幼儿模仿小蜜蜂的飞舞动作及鸣叫声,也可一配合歌曲自由表演。

学唱新歌《小蜂蜜》。

--教师先唱歌曲2到3遍。

--教师边唱谱子边按谱上的音符高低在白板上画出黑点,再将黑点连起来,画出旋律线。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小蜜蜂》,边看图中花的高低位置变化边唱歌。

--请幼儿边唱边照着白板上的线条在空中画出旋律线条,也可一让幼儿轮唱。

跳地垫游戏。

--在地板上连接5个不同颜色的地垫当作DoReMiFaSo,再带领幼儿随着歌曲的恶意界玩跳地垫的游戏。

7、中班科学教案小纸人跳舞

设计意图:

把“摩擦起电”这一物理现象以游戏化,通过使小纸人跳舞这一游戏方式来让幼儿感受,并愉快地掌握。不是让幼儿掌握多么高难的物理知识,而是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丝绸和玻璃摩擦之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

2、引导幼儿迁移运用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自制小玩具,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板、薄纸、大头针、丝绸布料

2、在干燥的天气进行活动,因为干燥的天气容易产生静电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认识“小指人”,激发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一张薄纸)

师:“现在老师用剪刀剪一下,变成了什么?”(老师剪成几个1.52厘米高的小纸人,要使小纸人站立不倒,可以在小纸人中间插上一根大头针)

2、师:“可爱的小纸人,请你们给小朋友跳个舞吧!”幼儿发现“小纸人”没有跳舞。师问:“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跳起舞呢?”

3、请幼儿用各种办法让“小纸人”跳动,谁想出来的办法好。

二、引导幼儿探索并进行交流

1、幼儿第一次动手操作与观察,探索如何使“小纸人”跳舞。(幼儿可用辅助材料或不用辅助材料)

2、幼儿集中后交流操作中的发现,并提出道理师:“你是怎么使小纸人跳舞的呢?”幼儿回答并演示操作,提、拿、吹、晃、摇。

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小结:由于力的作用,小纸人会跳动。

3、师操作演示。(能不能除了这些,还有方法使小纸人跳舞吗?)

师把小纸人放在桌子上,然后在离小纸人上面1厘米处搁上一块玻璃班,师用丝绸布料不停地在玻璃板上摩擦,桌上的小纸人就开始翩翩起舞(附图)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进行尝试,寻找答案,幼儿每人操作实验

5、幼儿集中

师问:“你是怎么使小纸人跳舞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使小纸人跳舞呢?”

幼儿充分回答后,鼓励幼儿长大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启发自制玩具

1、教师出示自制玩具:用轻薄材料制成的小动物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制各种玩具。

2、幼儿动手自制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3、请做好玩具的幼儿用丝绸在玻璃摩擦方法,使他们跳舞,结束。

8、中班科学教案教案之科学区

动物

喂养:在饲养角喂养小鸟、鸡、鸭、鹅、兔、猪、羊等,在观察角养蚕、蝌蚪、乌龟、鱼、螺蛳等,鼓励幼儿参与饲养照料和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成长过程、生活习性,并做好观察记录。有可能的话,养些活泼可爱的小猴,定会倍受欢迎。

捕虫:用竹竿、铁丝、网袋或塑料袋安装一个捕虫网,让幼儿到户外去捕捉昆虫,或用铁丝圈安上一根竹竿,粘上蜘蛛网也可以捕虫。

人工孵蛋:准备一个附化箱(安上一小块玻璃供观察用),内装灯泡,灯泡、灯的瓦数因箱的大小而定,只要能保持箱内有38℃恒温,后6天温度可控制在37℃恒温,21天小鸡就出壳。此法还可孵小鸡的全过程,将更加简便易行。

昆虫标本:带领幼儿去捉虫子,将活的昆虫放到笼子或瓶子里饲养,将死去的昆虫用大头针钉在炮末塑料板上制成标本,或固定在纸盒洒些樟脑粉末,然后用塑料膜封上口,制成昆虫标本盒。将制成的各种昆虫标本摆放在生物角,写上名称,再将介绍昆虫的图片、图书等收集在一起,供幼儿观察对比各种昆虫的特征。也可结合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区分害虫和益虫,并知道要保护益虫。

种植罐、饲养罐:将可乐瓶剪成各式各样的种植罐、饲养罐,种花养鱼,即简便又实用。

空气

找空气:提供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让幼儿用塑料袋去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知气流的冲击力。也可把充满气的塑料带或气球放进水中挤一挤,观看水中的气泡,或让幼儿在水中自由摆弄空瓶子等物。找找看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如车轮、身体、肥皂泡等。

空气流动:提供扇子、风车等,让幼儿扇、吹、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

空气压力:提供无色透明玻璃杯、水、脸盆、玻璃片或平整的厚纸,玻璃杯盛满水,盖上玻璃片或厚纸,使杯内无气泡,平按住玻璃片或厚纸,将杯子倒过来,水不会从杯中流出。通过这一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压力的物理现象。

会吹气的瓶子:在瓶口小的瓶子上套上一个小气球,放进热水盆里,在水盆下加热或将开水倒入水盆,随着温度的升高,小气球会逐渐膨胀起来,待水温冷却、气球又瘪了,从而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

气象

天气转盘:用硬纸板做成表盘,在表盘上画太阳、云、风、雪、雷电等图形挂在墙上,让幼儿自己拨动指针,表示观察结果,如晴天指向太阳,雷电指向闪电等。

气象记录:气象记录的内容包括天气的阴情雨雪和气温。气象记录要在幼儿学会绘制气象图示和认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此外,还可用人们的穿着、活动、动植物的变化图片来表示气象。记录时可提供记录本或较大格子的月历,让幼儿将当天的气象情况记录下来。到月底分析天气变化情况,让幼儿说说伴随天气变化出现的趣事。

月相记录:引导幼儿观察识别各种月相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描绘记录月亮的圆缺变化。注意月亮的观察要从初一开始,才能给幼儿一个完整的印象。此活动可让幼儿晚上在家请家长指导观察记录。

天文观察:在天体运行中遇到日食、月食、流星等现象时,进行观察记录。

磁铁:提供多块磁铁和一些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如回形针、大头针、图钉、铅笔、橡皮、玻璃球、积木、牙膏皮等,让幼儿试试看那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还可启发幼儿用磁铁隔着纤维板、塑料板吸铁,或两块磁铁做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的实验。

“龟兔赛跑”:提供给幼儿纸制龟、兔立体焦距,在“龟”、“兔”的底部夹上回形针,放在玻璃或塑料板上,磁铁放在板下操纵教具,讲述故事。

翻跟斗的胶囊:将自行车车轴中的小铁珠,放进药品空胶囊内,供给幼儿磁铁、大垫板,让幼儿想办法使胶囊滚动起来。再试试不用磁铁能否让胶囊滚动(倾斜大垫板)

“小兔荡秋千”:用铝制易拉罐剪成秋千架直,在罐顶穿上细绳制成“秋千”,用铝片或白纸板制作“小兔”固定在“秋千”上,在“秋千”的底版上粘一块磁铁,然后在易拉罐的底座上再粘上一块磁铁,注意两块磁铁应同极相对,距离要近一些(1厘米左右),由于磁铁的同极排斥,会使“小兔”不停摆动,好象荡“秋千”。

电磁铁“钓雨竿”:在铁钉上缠绕铜丝(至少要15圈),并将铜丝的两头分别接在一节中号电池的两极,固定在一根竹竿上,做成磁性“钓雨竿”。“小鱼”用吹塑纸绘制,在别在回形针,由于电磁场的吸引力,可以使铁钉尖吸起带回形针的“小鱼”

彩虹: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为幼儿提供水盆,压力喷水瓶,借助阳光做光学小实验,观察小水珠在阳光照射下,形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现象。

纸片燃烧:提供放大镜和纸片,将放大镜对准太阳,在镜下聚光的地方放一张纸,观察纸片随温度增加而烤焦甚至燃烧,感知光的能量。

影子游戏:让幼儿在阳光下,找找自己的影子,画画别人的影子,还可以做手影游戏和踩影子的游戏。

太阳钟:用纸板制成一个三角形支架,在三角形的侧面画上半圆,从顺时针方向标上时间(从早上6点至晚上6点)并在半圆直径的中点粘上一根垂直于钟面的纸棒。放到太阳下,将指针的影子调到当是时间的刻度,便可从影子的变化了解时间,

多面镜:用厚纸板对折,安上两块镜子,在镜前放置一物,可从镜中看见多个同样的物体。开启的角度不同,镜中的物体的数量也不同。如果在此两面镜的基础上加上一面镜,就成为三棱镜,放在彩图上,从镜内可以看到类似万花筒的效

让幼儿手持不易碎的物体自由放开,或从滑梯滑下来,体验重力的作用。

提供弹簧制品,如弹簧秤、拉力器、弹簧玩具等,让通过操作感知弹力。

让幼儿手持玩具车,分别在光滑的地板、粗糙的水泥地、地毯上滚动,感知摩擦力。

将玩具放在板上,调整板的倾斜度,使之滑下,观察不同斜度下滑的速度,感知斜度越大下滑速度越快。

用相同大小的长方形积木当“桥墩”,同样大小的厚纸当“桥面”,改变“桥面”形状(“桥面”形状有平面、拱形、瓦楞状等),试着往上面叠放放雪花激素,比比哪种“桥面”承受的雪花积塑,感知“桥墩”距离与力的承受关系。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图表中,通过操作、探索,明白“桥面”形状愈复杂,结构愈牢固,承受力愈大;“桥墩”距离愈近,承受力愈大。但“桥墩”太近,不利于“水运交通。”

人体

提供能活动牙齿模型,幼儿可观察牙齿结构与排列方式,思考不同牙齿的不同作用,如何分工协作咬碎东西,也可将牙齿模型拔起来看看,观察牙齿的牙根。

提供听诊器,让幼儿听听自己的心跳声、呼吸声以及肠胃蠕动的声音。

提供体温计,让幼儿把体温计放到腋下,测一测自己的体温,看是否与别人一样。

将两根能弯折的吸管插进两个塑料袋里,扎紧袋口,做成“肺”的外形。幼儿用嘴向两根习惯同时吹气,观看“肺部”呼吸的模型动态

提供有小脸的卡片,眼、耳、鼻、嘴卡片及小圆镜,让他们照镜子看看自己的五官在什么位置,并做各种表情,然后用卡片拼摆出各种表情的小脸。

展览小时候的照片、衣服、用品,提供体重仪、身高测量仪让幼儿了解自身的变化。聊一聊小时候的事,比一比现在拥有的本领,感知自己在不断成长,初步理解为什么不能调食,知道人的成长需要多种营养。

提供图片、模型,让幼儿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如观察消化系统解剖图,寻找事物哪里去了等。

植物

瓶插:将采集的柳条、迎春花枝及各种鲜花插在两个瓶子里,一个瓶内有水,另一个无水,让幼儿观察他们的变化,比较枯萎的速度。

养花:将常见的月季花、鸡冠花、太阳花、菊花、水仙花等盆花,摆放在植物角,供幼儿欣赏、管理和观察、记录。

嫁接:在盆栽仙人柱的棱角上切一小口,插入一段蟹爪兰。注意蟹爪兰要切成斜面再插入,这样容易成活。

榨汁:让幼儿将水分较多的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分别放在碾钵或竹罐里榨压出汁,让幼儿了解新鲜植物的根、茎、叶、花、果里都含有水分。

变色白菜:将带根的大白菜心插入加有红墨水的水中,一段时间后,白菜会变红。还可将浅色的花插入有颜色的水中,让幼儿观察植物生理的毛细渗透的现象。

萝卜白菜花:将带叶的萝卜拦腰切断,取上半截挖一个小碗状,里面插入带根的白菜心,挂到太阳能照到的地方,让幼儿浇一些水,并观察它的变化。萝卜、白菜会共同长大,出现奇妙现象

发芽试验:将种子、块根等会发芽的植物,如豆类、地瓜、芋子、土豆等放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中,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做好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不同条件试验很多,可将种子分别放在土壤、沙子、石头、水中进行对比试验,还可将种子放在有阳光和无阳光、有空气和没空气、给水和不给水等条件下做对比试验。如:把几棵蚕豆分别扎在一根不吸水的管子上,放在半杯水中观察蚕豆发芽。通过各种试验使幼儿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生长试验:选择适宜的季节,分期分批地种植黄豆,将种子→发芽→长出根、茎、叶→开花→结果的一系列过程同时展现给幼儿,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各个生长阶段。

无土栽培:在玻璃缸或盆里倒入植物营养液,将泡沫塑料板凿洞,把菜苗根固定在洞内,再放到营养液上栽培。无土栽培的方法很多,除用水培外,还可选用固体基质(如炉渣、小石子、吸水纸、蒸煮消毒过的木削、稻壳等),将菜苗固定在基质上种植。使用固体基质需做好定量供液工作,每次喷洒营养液要严格控制,以不积液为度。具体栽培技术可向当地农业科技人员请教。栽培一般有叶蔬菜的营养液配制方法:每升水加硫酸镁0.537克、硝酸钙1.26克、硝酸铵0.237克、硫酸钾0.25克、磷酸一钾0.35克。为方便幼儿园做实验,也可用农资门市部出售的NPK复合肥,按1:500的比例兑水配制营养液。

收集果实: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干果、鲜果陈列在生物角,让幼儿观察、比较、分类。也可给果实贴上“五官”制成果实娃娃,或将不同形状的果实组合成各种“动物”,增加趣味性,但注意不能改变果实固有的形状。

观察果实:提供水果刀和时令果实、如苹果、梨、橙子、枇杷、石榴、香蕉、茄子、黄瓜等,让幼儿自己切开果实,观察果实的内部结构,了解果皮、果肉、果核的形状和颜色。

种子标本:鼓励幼儿采集各种种子,放到盒子或瓶子里逼供内贴上标记,便于幼儿观察、识别。可以把收集来的各类种子分别装进透明的小塑料袋中,把袋子钉在吹塑纸上,在吹塑纸的四周装饰花边,制成美丽的种子挂壁

叶标本:叶子有各种奇妙的形状,师生共同采集各种叶子,将叶子擦干净后,夹在废书本中或压在玻璃板上,过几天后将压好的叶子取出,贴在一张白纸上,写好叶子的名称、采集日期等,还可将制好的叶子标本装入相册内,制成叶子的标本册。

花标本:春暖花开的时节,教师可带领幼儿采集一些颜色不同的花。如桃花、梨花及各种野花。然后将采集来的花瓣展开,压平,放在卡片纸上,用透明胶固体好,写上花的名称,采集日期等。

“知了”:用直径2厘米、长4厘米的小竹筒,装饰成知了状,竹筒一头粘上牛皮纸成鼓面状,,再用一根棉纱线穿过纸面,朝筒里的一头串进一个塑料小垫片,再打上结,使之不脱落。线的另一头扎成一个环,套在涂有松香的圆头小木棍上。玩时手持小棍在空中画圆周甩动,棉线与棍棒摩擦发出声音,通过棉线传到竹筒,产生扩音效果,声音酷似知了叫。

瓶子琴:内装各种颜色水的玻璃瓶八个,每个瓶内的水量按顺序递增,用小棍敲击,会发出不同声响,此琴也可投放到音乐区做打击乐器,

橡皮筋琴:提供各种大小不一的空盒,并在盒盖中间挖一个圆孔,形成音箱,让幼儿将橡皮筋裹在盒子的圆孔上,用手指拨动橡皮筋,发出声响,感知大小不同的盒子所产生的不同声响,从中了解乐器是靠振动发出声音。也可将橡皮筋直接绷在手上弹拨,感知声响。

“电话机”:提供两个冰激凌盒子,用棉线穿连制成小“电话机”,两

滚骰子:取两个较大骰子,在一个的每一面分别写上1~6的数字或分别画上1~6的小圆点,在另一个的每一面贴上各种物品图案,两个骰子一起投。然后说出一个骰子面上的数字与另一个骰子面上的物品,如“三个苹果”。对了可得雪花积塑一个,最后比一比谁的雪花积塑多。

找一找:用印章印制相互交错的图案(如三角形、圆形等),让幼儿细心地寻找,点数出图案数量。

分豆豆:将生日蛋糕盒的底盘贴上不同数字或各种不同数量的豆子图,幼儿根据底盘上的标记分别装上相应品种、数量的豆子。

竹牌:利用废旧麻将席片烫上不同数量的集合图形,可供两个或两个以上幼儿进行排序、找相邻数等联系,可参照扑克牌玩法。

拼花:提供花心、花瓣卡片,在花心卡片上写数字,在花瓣卡片上画实物或写算式,让幼儿找出与花心对应数量的花瓣拼出一朵花。

“猫捉老鼠”:将较有韧性的纸裁成一个直径为12~15厘米的半圆形,在半圆的中心画上一只小猫,然后将半圆十等分并分别画上一只老鼠,剪开实线即成一个计算学具。幼儿任意将若干“老鼠”往后折叠,并用手指握住,进行10以内的加减或点数。此活动可一人玩,也可多人玩。

数学盒:提供盒盖盒身相连的纸盒,在盒盖里面贴上集合图形或写上数字,再提供一些相应的卡片,让幼儿根据盒盖里的提示,放入相应的卡片。

跳跳盒:在衬衫包装盒的盒底画上草地和池塘,把装饰成小青蛙的纽扣放入盒中,盖上透明盒盖并封好。幼儿摇晃盒子,“小青蛙”随之跳动,停下后看看几只“青蛙”跳到“草地”上,几只跳到“池塘”里,练习数的组成、分解。

分分合合:幼儿利用自己的手指分合变化,练习5的组成分解。

找瓶盖:将各种小瓶和瓶盖分别贴上算式和得数,然后旋开打乱,幼儿通过计算小瓶上的算式去寻找瓶盖,若算对了就能将瓶盖和瓶子配对旋上。

认数字:提供各种数字画,让幼儿找出画上都有哪些数字,哪个数字出现了两次,。

打花棍:两人游戏,各拿一根短竹竿,边念儿歌,边打竹竿,念数多少敲击几下。顺数时两人各自敲地,倒数时两人对敲,直到儿歌念完。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能力,设计不同的敲法。1121,123,321,12345,54321,1234567,7654321,123456789,987654321,

量物:投放弹簧秤、尺、线、绳、天平(可自制)、小石子、雪花积塑、布娃娃等材料,让幼儿用这些材料测量布娃娃或人体的身高胸围,比较物体的长短、轻重、高矮等。

结冰:在寒冷结冰的季节,幼儿可以用透明的小容器盛水,并在水中放些颜料或彩色纸屑,第二天看看水会发生什么变化。不结冰的季节或地区可以放在冰箱里制作。

融化:鼓励幼儿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开水浇、冷水泡等),发现冰融化的原因;还可以让幼儿用手握住小块的冰,观察感受冰块的融化,从中捂出冰块受热融化的道理。

水蒸气:提供玻璃杯、开水、玻璃片或塑料片若干,幼儿可将玻璃片扣在盛有开水的玻璃杯上,观察杯中的开水冒出的水蒸气,获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

溶解:让幼儿自由选择盐、糖、面粉、沙子、小块肥皂或肥皂粉等分别放在容器里,通过摇匀、搅拌,观察物体的溶解,了解怎样加速溶解,知道有些东西能溶于水,有些不能溶于水。

沉与浮(1):提供水盆、水和各类不同材料。如: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等,让幼儿将各种材料放置在水里,观察沉与浮现象,然后归类摆放。还可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

沉与浮(2):(浮在水面的针):提供茶杯、大头针、小张薄纸,先在杯中盛满水,将针放在纸上,一起放入杯中,纸湿透并下沉,针仍然浮在水面上,以此让幼儿感知水的表面张力。

沉与浮(3)(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玩肥皂水:用易于弯曲的细铁或电线弯绕成各种立体形状,如小房子、眼睛、花篮、盒子等等。放进较浓的肥皂水中取出,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个玲珑剔透的水晶物体,注意不能用无泡肥皂粉配制肥皂水。

巧拼五角星:五根火柴对折,但不能折断,将五个折痕处朝内放成()形,用滴管在折痕中心滴几滴水,被折的火柴梗就会逐渐张开呈五角星状。

会走的火柴:将火柴梗尾部从中间割开约占杆的1/4裂口,夹进去一小块肥皂,然后放在清水中,由于肥皂的溶解会使火柴梗向前移动。

过滤水:将可乐瓶或矿泉水瓶的底部截去,在瓶盖上钻孔,旋紧瓶盖,将瓶子倒放,依次将棉花、小石子、沙子、纱布逐层放入瓶内。慢慢倒入泥浆水,可以看到流出的水变干净了。

滴水计时:将两只螺口塑料瓶盖对粘在一起,然后在瓶盖上钻两个小洞,插入两根吸管,旋上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个空瓶,将有水的瓶朝上立起,通过滴水来计时。

观察河面:让幼儿观看山、树、房子、蓝天、白云等在平静的河面上的倒影以及泼水、投石或起风时水面倒影产生的变化。

水三棱镜:用玻璃制成三角筒,装进水放在阳光下,慢慢转动角度,直至折射出彩虹。

提供稠布、皮毛、绒布和塑料棒、玻璃棒、金属棒、木棒等摩擦物,让幼儿自由摩擦,以能吸起碎纸屑、毛发等为准,观察什么材料会因摩擦产生静电。

提供电珠、电线、电池、电池盒,让幼儿自己安装电路,使小电珠亮起来。开始可先提供一节电池,待幼儿掌握后在增加电池、电珠、电线的数量,指导幼儿做串联和并联实验。

提供各类电池,如各种型号的干电池、纽扣电池、蓄电池、电池板,以及用电池启动的电动玩具、电器等,让幼儿用不同的电池与电器配对,了解电池的正、负极、拨弄开关。使幼儿了解电池的广泛

应用,感受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9、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杯白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

2、装有温开水的水壶每组两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

活动过程

1、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2、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观察桌上的材料,说说都有些什么?

你们猜猜看,如果把这些料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幼儿自由表达)

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壶倒水时,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壶身,不能倒的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帮助幼儿理解“溶化”,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化的方法。)

3、品尝活动

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4、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

教师利用标记指示图进行记录。

5、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你还喝过哪些味道的水。

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还能使什么溶化?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猜想验证式”的设计。幼儿对于溶解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但是知之不多。这一活动就是利用幼儿对溶解现象的一定经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让幼儿通过实验拓展他们的认识,验证他们的猜想。

10、中班科学教案跳舞的小人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制作,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使幼儿充分体验探究活动的快乐。

2.启发幼儿大胆表述在操作中的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蒜、牙签、橡皮泥若干、录音机、小木桥。

活动过程

重点:使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

1.试一试。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很好玩的东西,怎样做呢?老师不教,需要你们自己动脑筋才能做成。

现在请小朋友拿一棵蒜,放在手指上,你能让蒜站在你的手指上吗?

2.做一做。

导语:我们来做一个大蒜小人,请你们用蒜当小人的身体,用橡皮泥、牙签,把它变成一个能站在手指上的小人,看谁的小人站得直、站得稳。

(1)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大胆制作。

(2)在制作过程中提醒幼儿:你的小人能站在手指上吗?为什么?使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找出小人不能站在手指上的原因(A:头重脚轻B:两边重量不一样C:两腿间距离太近),从而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法。

(3)提示幼儿:可让小人站在小木桥上,更清楚地观察操作结果。

3.说一说。

你是怎样让小人站在你的手指上的?

(1)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大胆清楚地表述出来。

(2)老师在幼儿表述过程中,适时丰富“平衡”一词。

4.玩一玩。

导语:看老师的小人和你们的小人有什么不同(下面又插了根小棍),请你们也来试一试,让小人站在你的手指尖上跳舞。

(1)鼓励再次尝试,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

(2)找一找小人不能跳舞的原因:A.插的小棍太长B.调整小棍位置C.加重底部重量

(3)让小人随音乐跳舞,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师小结:今天你们用蒜做了一个会跳舞的小人,你们觉得好玩吗?

这个小人是你们自己动脑筋做成的,你们真能干!你们做的小人为什么能站在手指上?(让幼儿充分回答,知道物体上边轻、下边重或两边一样重,才能站得稳,保持平衡。)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用到这个道理,请你们回去找一找,然后再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11、中班科学教案自制小电池

活动目标

一、通过实验操作自制小电池,使幼儿知道在盐水中灯泡能亮。

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

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每人一套:固定在塑料板上的碳棒、锌片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一个带夹子的小灯泡及电铃一个,勺子一个。

二、一号干电池一节,剥开的电池一个。

三、每两人一杯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灯泡,引出电池。

提问:小灯泡亮不亮?为什么能这样?

二、以小故事形式介绍电池是怎么发明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外国的科学家,名叫伏特,他特别喜欢做各种实验。有一次,他在做实验的时候,把两种金属放到化学药品中,结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这里产生了电,于是世界上的第一个电池就被发明出来了。

伏特就成了发明电池的科学家。我们小朋友也爱动脑筋,喜欢做小实验,今天我们都来做一个小小科学家,自己来做一个小电池。

三、做一个小小科学家,自制小电池。

1.用剥开的电池,介绍碳棒、锌片

2.教师示范制作小电池。把灯泡上的两个夹子,分别夹在锌片和碳棒上,放进有水的烧杯中,灯泡就亮了。

3.自己做小电池,放进准备好的清水中试一试。

(1)教师检查夹子夹的对不对。

(2)观察小灯泡亮不亮。

4.在杯中加入盐试一试。

(1)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2)提问:你的电池是怎样做成的?

刚才加入很多盐为什么不亮?(需要搅一搅,让盐水溶入在水里)

(3)请没有做成小电池的小朋友再试一试。

5.小结:刚才在没有加盐的清水中灯泡不亮,在盐水中灯泡就能亮。

四、有趣的小电铃

1、教师出示小电铃夹在自制的小电池上,小电铃唱歌了。

2、朋友每个人拿一个小电铃夹在自制的小电池上试一试。提示:看看别人的夹子是怎样夹的。

3、提问:你的小电铃为什么能响?为什么小电铃不响?

4、小结:电铃上的夹子有两个,一个红颜色、一个黑颜色,夹子只有夹对了才会响,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等小朋友长大以后学了更多的本领就会明白的。

五、扩展知识。

今天咱们做了小电池,你还知道有哪些电池?(干电池、BB机上用的电池、表上的纽扣电池,充电电池……)这些电池都是人们动脑筋发明出来的,小朋友今后也要多动脑筋,长大以后发明出多种多样的电池。

12、中班科学教案自制小沙锤

设计思路

孩子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经过沙池,都忍不住想要进去玩,有的孩子就是用脚碰一碰也觉得高兴。让孩子们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沙的新鲜玩法,这样比在课堂上机械地讲授要有意义得多,孩子记忆也深刻得多。同时,我班孩子对节奏乐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将认识沙的教学与自制乐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沙地里自由探索,自主操作,使整个活动体现一种玩中学,学中乐的氛围。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容器装不同的沙子制作沙锤,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沙有干湿、粗细的区别。

2.通过自主操作活动,激发探索欲望,培养判断、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塑料瓶、玻璃瓶、广口瓶、紧口瓶、易拉罐、小纸杯

2.不同质地的纸、塑料膜、橡皮筋、瓶盖

3.各种棍子、竹条、筷子、勺、筛子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出示一个沙锤:这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激发幼儿制作沙锤的兴趣,问:你打算怎么做?

二、自主探索

(一)请幼儿自选容器装沙。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你用什么东西装沙?可以用什么东西帮助你更方便地装沙?

(二)怎么才能不让沙子掉出来呢?请幼儿寻找合适的物品给容器封口。

三、共同探究

(一请幼儿比较自己和同伴所做沙锤的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声音呢?

(二)老师分别取样品带领幼儿进行比较

1.对装沙多少不同的两个沙锤,猜一猜声音会不会一样?(沙的多少不同,声音就不同)

2.容器相同、声音不同。为什么会不同?里面的沙会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干湿沙和粗细沙的不同)

3.容器不同,它们的声音会一样吗?哪一个更好听?(装沙的容器不同,声音就不同)

四、再次探究

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做一做,使自己的沙锤发出的声音更好听。

五、自由表现

幼儿拿着自制的沙锤随着音乐边唱歌边打沙锤,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自评

1.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入手,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此次活动,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能以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幼儿在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对比中了解沙的特性。

3.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个个都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4.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游戏合作者的角色体现不够,幼儿自主探究和自由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也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教研组评议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2.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幼儿较大的自由空间,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自我学习、相互学习的状态,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很难达到的。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提问给予了幼儿支架式的帮助,让幼儿在室外那种松散的状态下紧紧围绕课题的中心来进行活动,不散不乱。

3.建议教师在活动前增加一些玩沙的经验。了解一些有关沙的知识,从而在活动中更好地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幼儿,指导幼儿,师幼互动的效果会更好。

4.操作材料还应注意分类投放,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13、中班语言教案会跳舞的小树叶

活动目标:

●欣赏诗歌,大胆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表现树叶飘落的情趣。

●对落叶下落形态产生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树叶可以飘落的树。

●树叶手饰若干。

●柔和的轻音乐,如班得瑞的音乐。

活动过程:

●回忆树叶飘落的样子。

教师:秋天到,树叶飘,请你想想树叶飘落下来时像什么?(引导幼儿讲述)教师:有一首诗讲的就是小树叶飘落下来的样子的,叫《会跳舞的小树叶》,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诗歌里小树叶像什么一样飘落下来?

●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情趣。

教师配乐朗诵诗歌:会跳舞的小树叶。

幼儿熟悉、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最喜荒一句?小树叶飘落下来时像什么?(根据幼儿回答情况教师可酌情增加朗诵遍数。)幼儿跟念诗歌。

--教师边念诗歌边做动作,引导幼儿跟念3-4次。

●仿编诗歌。

教师共同欣赏树叶飘落的样子。

--教师:树叶飘落时除了像飞舞的小蜻蜓,像美丽的小花伞,还会像什么呢,我们一起看一看、想一想。

--幼儿抛洒不同形状的树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仿编有关树叶飘落形态的诗句。

--教师:你觉得这些树叶飘落下来像什么?(不同的树叶由于大小、形状不同,所以飘落时的形态也会有所不同。幼儿可能回答:像降落伞,像小蝴蝶,像小天使,像小花伞,像飞船……)--教师引导幼儿迁移上个环节中的经验尝试编编,说说:树叶像怎么样的什么。

教师朗诵仿编后的诗歌,对幼儿的仿编进行整理归纳。

●用肢体动作表现诗歌。

教师:树叶飘落下来的样子真好看。我们也来做一片与众不同的小树叶,演一演。

在诗歌的提示下引导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落叶飞舞的情景。

活动延伸:

●把创编的诗歌分享给其它小伙伴,鼓励幼儿进一步丰富诗歌内容。

活动提示:

●在跟念儿歌环节,教师可根据幼儿跟念情况逐步退位(完整大声朗诵加动作--完整轻声朗诵加动作--部分轻声朗诵加动作--动作暗示。)

●观察树叶飘落是为后续的仿编作经验准备的,因此要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特别要提醒幼儿注意观察树叶下落的形态。

●为了让幼儿体验到创作的快乐与成功,教师要尽可能把幼儿的仿编内容编入儿歌。

会跳舞的小树叶小小落叶,轻又轻;风儿一吹,摇不停;像飞舞的小蜻蜓,像美丽的小花伞,……(此处加入幼儿创编的内容)飘在美丽的秋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