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阅读题及答案
1、黄生借书说阅读题及答案
【原文】
黄生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
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问题】
8.上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B.上文先用了“天子读书”和“富贵人读书”这两个常见的事实来论证了观点。
C.上文再以“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
D.上文最后以对比论证来证明“天下物皆然”
【参考答案】
8、清朝
袁枚(11)分(有错字,不给分)
9、另外,祖父父亲收藏书、儿子孙子丢弃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3分)
10、B(3分)
2、黄生借书说阅读题及答案
【甲】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袁枚《黄生借书说》
【乙】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顾炎武《日知录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若业为吾所有( ) 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 )
③姑俟异日观 ( ) ④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 ( )
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曰:“何陋之有?” b.之虚所卖之
c.吾不得而见之矣 d.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
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②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9.【甲】文的论点是
【乙】文的`论点是
两文共同的论证方法是 (4分)
6.答案:①已经 ②借 ③等待 ④断绝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7.答案:d(a.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动词,到;c.代词,书)2分。
8.答案:①另外(那些)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②像这样的文章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危害。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要求翻译意思正确,语言通顺。
9.答案:书非借不能读也 文须有益于天下 对比
评分:论点各1分,方法2分,共4分
3、黄生借书说阅读题及答案
黄生借书说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
①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②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③余幼好书,家蒲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④今黄生凄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⑤为一说,使与书俱。
黄生借书说文言文阅读题
【小题1】本文作者是_朝的文学家。 (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小题3】不能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观点的一项对比内容是()(3分)
A.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B.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
C.作者幼时和通籍后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D.作者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行为的对比。
黄生借书说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小题1】清袁枚(2分)
【小题2】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小题3】D(3分)
4、《借你一个微笑》阅读题及答案
《借你一个微笑》阅读题及答案
在各个领域,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舒范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借你一个微笑》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借你一个微笑》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②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合上教案而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④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⑤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⑨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⑩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⑾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⑿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⒀ 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⒁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⒂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⒃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题目:
20、通读这篇小说,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深层含义。 (3分)
21、第⑦自然段写李俊听说我要向他每天借一个微笑后,始而很困惑地看着我,终而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由于受叙事方式的限制,这当中作者没有写李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如你是当时的李俊,请将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不超过80字) (4分)
22、在这篇小说中,为了让李俊每天能够借给我一个微笑,作为老师的我具体做了哪几件事?请概括作答。 (2分)
23、作者在第⑩自然段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 的都差不多了,而在小说结尾却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作答。 (3分)
24、在小说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 (4分)
阅读答案:
20、 借你一个微笑,就是作为老师的我,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让李俊能够逐步学会微笑,向我微笑,以便培养他的自信心,使他的性格由内向忧郁变得乐观开朗,由自卑变得自信,进而培育他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意思对即可。)
21、老师向我借微笑?微笑也能借吗?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平时愁眉苦脸的样子,要我笑?是老师不愿意为我这差生补课而找借口?还是不过,只要老师愿意为我补习物理,那我就笑笑吧。(心理内容符合情境的给2分;语言通畅给2分。)
22、做了两件事: ①课堂上我想方设法让李俊开口说话; (答课堂上我有意让李俊朗读例题和复述题目要求也算对):②我别有用心地递题目纸条给李俊,迫使他和同学进行讨论。 (答我特意递题目纸条给李俊,促使他和同学讨论完成也算对。) (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课堂上,我向注视着我的李俊微笑也给1分。语言不够简洁的酌情扣分。)
23、 不矛盾 ①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是指我为他弥补了性格上的缺陷。②我终于没给他补课是指我没有给他补物理知识的课。(答出不矛盾给1分;能说出①②两点各给1分。)
24、 4分 ①李俊因为父亲的瘫痪面临生活的困境而休学,但他凭着我帮助他树立起来的自信和乐观,勇敢坚强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对人生充满希望。②这让我领悟到,一个人只要有了自信和乐观,就能克服生活的种种困难,就能经受住人生的任何考验。 (答对①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5、书会的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书会的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书会是宋代与科举有关的会社名称,或称课会,或称课社,或称文会。它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都是民间开办的学校,与宗学、京学、县学等国立学校并存而补充之。每遇大比之年,书会等民办学校也有人中榜及第,确实与科举考试有密切联系。抑或受到宋代都市文艺商品化趋势的左右,抑或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书会渐渐地由读书吟课的场所转变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宋代的书会应不少。由于书会渐渐走向专门化,以致被人们视同为一般的行会,且统称之为社会。书会中从事伎艺底本创作的人称之为书会先生。从有关资料看,书会先生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宋代书会先生一般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审美认识和道德评价标准去进行文艺创作,并以获得商业利润为创作目的,即以文艺创作为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是一个职业化的、自治性的民间文艺创作群体。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甚至是放纵的。北宋词人柳永可谓是书会先生的先驱。他早年浪迹市井,放骸坊曲,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无甚差异。
宋代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应该不少,而由于失载和散佚.今天能确认为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已不多,如小说《简帖和尚》、鼓子词《刎颈鸳鸯会》、戏文《张协状元》及一些曲子词和赚词。从现存的资料看,词是宋代所有伎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而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伎艺形式的创新也是词体的创新。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尤其誓子词、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即由单章体向联章体、套曲体、戏曲体嬗变。
书会先生活动的区域一般在大都市,其衣食父母(作品的消费者)主要是都市居民。为了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他们必须符合广大市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创作出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他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也固然属于市民文学。因此而论,书会先生是职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早期的市民文学作品。正如谢桃坊先生在《中国市民文学史》第三章《中国早期市民文学》中所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书会先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其创作目的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或不朽之盛事,而是服从现实的商业利益。他们必须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这样才能在都市里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由此使文学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书会先生的功绩也就在此。他们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为词走向社会、走向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关于书会,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会与科举有密切联系,是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的民间学校,对宗学、京学、县学等学校起补充作用。
B.书会的功能后来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民间学校逐渐转换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
C.书会走向专门化的原因,既有受宋代都市文化商品化左右的因素,也有书会为了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因素。
D.书会后被视为行会,称为社会,其中有从事底本创作的书会先生,且他们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2.对宋代书会创作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书会创作的主体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有其审美与道德标准,是业余松散的群体,赚取利润,用以谋生。
B.书会先生创作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而是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
C.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特别誓子词、小说、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
D.词是书会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北宋词人柳永浪迹市井,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他可以看作是书会先生的先驱。
B.为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书会先生在其创作中必须放弃自己的审美趣味,以迎合广大市民。
C.书会先生都生活在大都市,其作品的消费者是都市居民,创作的文艺作品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故其作品属于市民文学。
D.书会先生通过创作不仅为自己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使文学走上商业化的道路,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
答案:
1.C
2.B
3.A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C(受宋代都市文化商品化的左右是为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错,将或然误认为必然)
2.试题分析:B(A.业余和松散的组织错,因原文为他们是一个职业化的、自治性的民间文艺创作群体;C项特别誓子词、小说、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原文中不包括小说D项将词对技艺作品的决定作用绝对化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3.试题分析:A(B书会先生在其创作中必须放弃自己的审美趣味的说法错。C项书会先生生活在大都市,他们作品的消费者是都市居民的说法太绝对。 D. 为自己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这在文中无依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6、《与四弟书》阅读题及答案
《与四弟书》阅读题及答案
与四弟书
澄弟左右: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②,后辈失之骄③,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④,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导读:曾国藩作为清朝显赫一时的高官,却时刻不忘嘱咐自己的兄弟、子侄要勤俭,戒骄奢。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真是至理名言。
注释:①《与四弟书》: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四弟的`家书。在读书、做人、持家等各方面,曾氏对其弟弟和子女们都要求很严。在这封家书中,他诚恳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要想福泽绵延,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②老辈:长辈。奢:奢侈。③骄:骄横,放纵。④泽:恩泽。⑤勤:勘勉,勤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总恐老辈失之奢( ) 2。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
3.余微俭而不甚俭() 4.后来恐难挽( )
二、翻译
1.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曾国藩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四、由此文可以看出曾国藩哪些方面的品性,试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四弟书
澄弟左右:
我不想多往家里寄银钱物资了,总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银钱富余而子孙之辈不骄纵的。我等兄弟想为祖先保留些恩泽,为后人珍惜一些福分,除了勤俭二字,没有别的做法。弟与澄弟都能勤勉却不能节俭;我稍微有点节俭而又不是很节俭;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挽回,弟应该对此要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一、1。总是 2.除去,除了 3.稍微 4.挽回,扭转
二、l。总是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钱多而子孙不骄纵的。2.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扭转,弟应对此时常留心。
三、要想福泽绵延(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他法。
四、自身勤俭,对弟弟和子女们要求很严。
7、《书沈通明事》阅读题及答案
《书沈通明事》阅读题及答案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解析:
文言文阅读,取材发生重大变化,与兄弟省市卷趋向一致:关注本土文人小品。《书沈通明事》以简洁的叙事为主,用精当的议论收尾。作者汪琬,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其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影响,其文章“简洁有气,似柳子厚”,选文是其代表作之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6、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3分)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通明原为明末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罢巡抚家居,闻而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6、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
7、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解析:C项“彭子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8、(1)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2)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他(彭子)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3)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析:第(1)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
第(2)句“方罢巡抚家居,闻而异之”主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
第(3)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文言文材料面孔似乎陌生,但实际阅读难度并未增大,与前两年持平。
翻译: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缚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腿。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斗得以脱险。租赁房屋定居到苏州,改变姓名,以卖卜糊口。不久爱妾死了,很是无聊,削发为和尚。后来,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
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他(彭子)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纵酒,非常高兴。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将士都钦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还像过去一样。
明朝末年正当战争的时候,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倜傥非常之人,这都是我向来所听到的。其他流落淹没,不被我所听到而不能够以纪记载下来的人,又不知多少人。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当这个时候,或有这样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们而不能够用尽他们的才能。至于庙堂执事的大臣,不是邪朋比就是怀禄耽宠之流。当天下一旦有事,这些奸臣不掣那些人的肘,一定还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等到一旦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就会笼统地诬称天下没有贤能的人才。哎!难道是真的天下没有贤才吗?
8、《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欢迎阅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B、急湍甚箭。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C、好鸟相鸣。相鸣:相互鸣叫。
D、千转不穷。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15、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俱:都。
B、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用:使用。
C、以侯夫观人风者得焉。以:用来。
D、策之不以其道。以:按照。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译文:(船)随着江流飘荡。
B、嘤嘤成韵。译文: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C、望峰息心。译文: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心就会想去栖息。
D、窥谷忘反。译文: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7、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述行旅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属山水小品,是骈文文中少有的佳作。
B、“奇山异水,天下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C、“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现了作者获得功名后在大自然中陶醉的心情。
[参考答案]
14、C。
15、B。
16、C。
17、D。
9、就拿风来说吧阅读题及答案
就拿风来说吧阅读题及答案
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7.请从本段中找出与例句说明方法相同的句子,并说出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例: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答:①句子:
②说明方法:
8.本段介绍了南极气候的什么特征?
9.本段文字在数字表达方式上前后不一致,有人认为这是语言不规范的表现。对此,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7.①在世界其它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②作比较。
8.风狂(“风速大”或“狂风”等)。
9.例:加点词“三百多千米每小时”是用汉字表述的,与前面两个阿拉伯数字用法不一致,单位也与前面的“米每秒”不一致,这样不便于比较,因此是不规范的。
10、父亲挑书阅读题答案
父亲挑书阅读题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试题了,试题可以帮助主办方了解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亲挑书阅读题试题,欢迎大家分享。
《父亲挑书》阅读原文:
①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个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得要命。
③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到滇东南就读。6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终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回到离别多年的家乡。这一决定出台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④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多年的话:“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他就抬高本来就很宏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尽是书。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嗨!”
⑤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理所当然地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内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一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板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来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⑥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
⑦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啊!
⑧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父亲挑书》阅读题目:
1.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3.试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真正含义。
4.文章塑造父亲这一形象,除用了语言、行动描写,还有什么?请举例说明。
《父亲挑书》阅读答案:
1.文中父亲是一个淳朴、勤劳的农民。他善良、正直、有点固执,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2.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个雨夜,白发的父亲为“我”挑书的感人故事,赞颂了父亲深沉无私的爱以及对“我”的希望和鼓励,表达了“我”要继续努力、积极进取的决心。
3.④段画线句子含义: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
⑥段画线句子含义:“我”感受到了父亲所给予我的激励,努力向前。
4.除语言、行动描写外,还有肖像描写,如“白发苍苍”、“修长的身子”、背“压成弓形”等。
11、题弟侄书堂阅读答案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在开篇指出弟侄虽然生活贫穷,但意志并未消沉,依然执着于学业。
B、诗人赞美自己的弟侄处于世道纷乱之时,却不受外界的影响,勤奋修业。
C、虽处“干戈地”,却修“礼乐风”,颔联凸显了诗人弟侄卓然高洁的品格。
D、诗人勉励弟侄不要荒废学业、虚度光阴,年少时付出的辛苦于终身有益。
15、诗歌的颈联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
14、A
15、颈联描写了书堂清幽静谧的环境,可使读者感受到弟侄伏案苦读的形象;上承对弟侄的赞美,由此转入尾联对弟侄的劝勉二领绿面诗歌的节奏。
12、活得有趣阅读答案 活得有趣阅读题答案
◆沙叶新
①话说川沙城南有位凡人、趣人。此人姓邱,名光明,今年六十有六。发花白,背微曲,身材偏矮,精神矍铄。性耿直,有江湖侠义之风。
⑦邱光明曾在饭店学徒。某次有干部来店检查卫生,因与经理熟稔,便盛赞饭店卫生能评第一。邱光明戆头戆脑,实事求是,说:“还有不少死角无空打扫,不能评为第一。”还领着干部看了这些卫生死角,气得经理勃然色变。
③邱光明极有悟性,任何事一学即会,一会便精。譬如杀鸡,虽是小技,但谁也不及他的手艺高强。某年,饮食业举行杀鸡比赛。哨笛一响,其他选手都迫不及待地操刀杀鸡,而他故意按兵不动,他说这就如同下象棋一样,叫“让先”。等别的选手已提着鸡颈放血时,他才飞速地举刀杀鸡,然后放血、烫鸡、煺毛、开膛、清理杂碎,动作纯熟,干净利落,以2分15秒的最快速度完成全部工序。此时,他见别的选手还在手忙脚乱地紧追慢赶,就A ,神气活现,骄傲地点起一根烟,还得意地将菜刀高高抛起再接住。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忘乎所以违反了比规则,最终屈居第二。
④邱光明善于杀鸡,也精于烹饪,在饭店二十余年,看也看会了各种菜肴的烧法。回得家来,便如法炮制,烧得一手好菜。某次他到浦西一家饭店,叫了一盘炒三丝。当菜端上后,他将经理请来,问道:“炒三丝吃什么?”经理说:“吃的是肉丝、火腿丝、冬笋丝。”他说:“不对!炒三丝吃的是刀工!三种丝要三种不同切法。”于是他详细示范了三种切法以及其他菜的种种切法,经理佩服得五体投地,以为他定是锦江名厨。
⑤他虽在饭店二十多年,仍是一名杂务工。他想不通,闹情绪,离开饭店,回家种草养花,还当上了县花卉盆景协会副主席,在县里破天荒地举办过花卉盆景展,轰动一时。
⑥但邱副主席仍想当名真正的厨师。说干就干,他召集以前的老同事,终于在家门前开了一家桃园饭店。开张那天,他亲自撰写对联:“有米三升开饭店,无花一朵号桃园。”对仗工整,平仄合律,语虽平淡,但B 。
⑦饭店开张后,食客盈门,生意兴隆。他烧的`菜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讲究艺术造型。他用马兰头、豆腐干丝、土豆、核桃肉为原料垒成的假山盆景(冷盆菜),青山绿水,可以乱真,使人不忍下箸。他每天最爱做的一件事是翻看顾客意见薄,看到高兴处,或加上评语:“诚如先生所说,敝人的桂鱼烧得确实堪称一绝,欢迎下次再来品尝,可八折优待。”或发表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厨师得千万知味亦足矣!”
⑧善作剧楼主人曰:邱先生者,普通百姓也。既无宏愿,也无功勋,一生孜孜以求者,不过是想当一名自认为不错的厨师而已。但邱先生却活得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活得有那么一点特个性,因而就活出了情趣,活出了味道,活得C ,活得潇洒脱俗。在芸芸众生之中,有如此活法者,不多矣!
30.请将下列四字词语依次还原到文中ABC处。
风流自赏雄心自见顾盼自雄
31.请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2.请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第⑦段画波浪线句中“知味”一词的理解。
33.你最喜欢邱光明个性中的哪一点?请结合文中事例说明。
34.积累链接:请写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的后两句。
活得有趣阅读答案
30. A:顾盼自雄B:雄心自见C:风流自赏
31.示例1:作者运用了“举”“放”“烫”“煺”“开”“清理”等一系列动词,一气呵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邱光明杀鸡时动作纯熟,干净利落。突出了他技艺之精湛。
示例2: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短句,两字或四字一句,简洁明快,与其杀鸡之快形成呼应,以句式之美衬托技艺之精。
32. “知味”本指知道味道,懂得滋味。在句中是指能够欣赏、懂得邱光明做菜艺术的人。
33.示例1:我喜欢他性格耿直,实事求是。如:邱光明在饭店学徒时,自曝其短,拱手让出已经到手的卫生评比第一。
示例2:我喜欢他率性而为。如:邱光明杀鸡比赛率先完成后,虽因抽烟抛刀屈居第二,但得意之态真实而可爱,让人忍俊不禁又心生亲近之情。(如:邱光明说辞职就辞职,说开饭店就开饭店。)
示例3:我喜欢他风流自赏。如:邱光明喜欢看饭店意见簿,和顾客留言互动,毫不谦虚。
示例4:我喜欢他有情趣。如:邱光明烧菜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讲究艺术造型。他做的冷盘菜可以乱真,使人不忍下箸。
3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3、选择阅读题及答案
选择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选择阅读题及答案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原文: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阅读题:
1、第⑥段中画横线句子属于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__的心理。(3分)
2、揣摩第④、⑨段中画曲线的两句话,回答问题。(2分)
(1)“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他已做好的“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3、第⑧段中作者把——比喻为“潮水”,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___。(3分)
4、从全文看,父亲的“选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5、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评价?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不少于20字)(2分)
参考答案:
1、外貌(或:神态、表情)父亲渴望被儿子关爱(或想和儿子住在一起。或:无奈、凄凉、痛苦。)(前一空1分,后一空2分,合情理即可。共3分)
2、(1)怕妻子因此大吵大闹,与自己离婚(2)如果妻子真提出离婚,就答应她的要求。(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3、父爱给自己的感动内心受到的感动很深、很强烈、不可抑制(或“父爱的博大深厚)(两组答案均可,意思对即可。前一空1分,后一空2分。共3分)
4、(1)为让儿子过得安宁去住老年公寓(2)要为儿子捐献角膜(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5、略(答案只要围绕文中人物的表现进行阐述,言之成理、语句顺畅即可。2分)
14、项链阅读题及答案
⑴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了雪地,拉到了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⑵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⑶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少年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⑷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传。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心都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是世界上一条最珍贵的无价项链!
⑸爱心项链串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大家心系一处,播洒爱的种子。让我们拾起这根金线,也做一个串项链的人,将我们手中的这本杂志,当作一份礼物,送给那些在僻中却强烈渴望着知识的同学手中吧!
1.第一段叙述了一个故事,写出这个故事的相关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结果:
2.从表达方式上看,该文可分成两部分,前部分为 ,后部分为
3.第三段所叙的事能否省去,为什么
4.第三段中少年所说的话中省略的内容是 。
5.第四段点题,作者将用“爱心项链”作比,有什么好处?
6.第五段中“这根据金线”是指,“串项链的人”是指,这段的意思是在号召我们
答案:
1.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美国东部的一个山区;克雷斯和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克雷斯的车坏在雪地上了;中年男子要克雷斯给他一个承诺。
2.记叙;议论抒情
3.不能省。经过克雷斯做了若干次的好事之后,又有人向他说同样的话,表明这种做好事的作法在一个接一个地传下去。(意近即可)
4.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帮助他。
5.神似,意为形成一个整体,人人互相关爱,同时告诫读者要用爱心,多做善事。(意近即可)
6.爱心;做好事的人;帮助那些在僻中渴望得到知识的人。
15、项链阅读题及答案
大海,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窄——()
近——()
短——()
硬——()
参考答案:宽远长软
解析:反义词出现在原文中的词语“又宽又远”和“又长又软”里,只要认真细心就可
找到。
2.照样子写词语。
雪白的(浪花)
雪白的()
雪白的()
参考答案:雪白的棉花雪白的墙壁
解析:观察例子,我们发现,“雪白的”是来形容“浪花”颜色的词语。因此,后面的空需要填写符合“雪白的”这一颜色的词语。
3.照样子,说句子。
例:浪花哗哗地笑着。
树叶________________。
小鸟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例如:树叶快乐地在空中舞蹈。小鸟高兴地唱歌。
解析:例句中说浪花“笑着”,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把浪花当做人来写了。因此,后面的题目也需要把树叶和小鸟当做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句子通顺合理即可。
16、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2)处赴志之 志:
答案:(1)妻子和儿女
(2)作标记(或:做标记)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答案: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答案: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12.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先写渔人如何发现桃花源,再写【 】,最后写【 】。(2分)
答案:他去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的情况
13.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案: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1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1分)